首页 理论教育 商品与资本的转化:王亚南全集第2卷

商品与资本的转化:王亚南全集第2卷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由商品分析开始在资本主义生产统治着的社会里,财富是由商品构成的。商品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他们是不存在的,或者是极其模糊的,所以,他们一直搞不清商品与货币与资本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特别是资本拜物教,就被根深蒂固地形成了。从小生产者的简单商品分析开始,恰好就是要针对着这个错误看法,进行批判,一步一步地把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的尘雾,一一加以澄清。

商品与资本的转化:王亚南全集第2卷

1.由商品分析开始

在资本主义生产统治着的社会里,财富是由商品构成的。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形成,研究它的资本运动,必须由商品开始。不过,有一点要交代清楚,这里开头所讲的商品,还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商品,不是当作“资本的生产物的商品”,而是当作“资本所由发生的前提的商品”。马克思指示我们:“商品,作为资产阶级财富的原素形式,曾经是我们的出发点,是资本产生的前提。另一方面,商品现在又表现为资本的产物。”[45]对于被看作资本的生产物的商品的分析,其所以要从非资本的生产物的商品即简单商品开始,除了表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形态本身,自始就是资本家的生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有必要从历史上探究其社会根源以外,还因为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从来就把小生产者的商品生产与资本家的商品生产混做一团。商品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他们是不存在的,或者是极其模糊的,所以,他们一直搞不清商品与货币与资本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特别是资本拜物教,就被根深蒂固地形成了。从小生产者的简单商品分析开始,恰好就是要针对着这个错误看法,进行批判,一步一步地把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的尘雾,一一加以澄清。

商品首先必须是一个能满足人们这种那种欲望的生产物的自然物体,必须是一个有这种那种效用的使用价值。但使用价值是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的,一把柴刀,当作柴刀来用就是了;一块面包,当作面包来吃就是了,它并不因此就成为商品,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的考察对象。它们只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依一定方式发生交换关系,从而发生价值关系,致使它们这种使用价值同时成为交换价值的担当者,它才是商品的一个因素,才是属于政治经济学范围内的事。

因此,使生产物成为商品的决定因素,不是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它的价值或交换价值;以柴刀和面包为例来说,作为商品,不是由于它的割的效用或吃的效用,而是由于制成柴刀,制成面包,费了人们多少劳动,有多大的价值。柴刀或面包这个使用价值,总只是在它分别作为人们劳动的附着物,或价值的体化物的限内,才为我们所注意。然则附着在某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上的劳动,是怎样的劳动呢?“正如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二重性一样,商品中包含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作为一定的生产活动,如织工的劳动、裁缝的劳动等等,是有用劳动;另一方面,作为人类劳动力的单纯支出,是凝结的抽象劳动。前者生产使用价值,后者生产交换价值,只有后者才能在量上作比较(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差别,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差别,证实了这一点)。

“因此,交换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交换价值的量是抽象劳动时间的长度。”[46]

可是,这由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所决定的价值,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尽管每种商品,都有价值与使用价值二因素,它的价值却不能表现在自己的使用价值上,而必须表现在别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只有在这种表现中,包含在两个不同商品中的具体劳动,才能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量显现出来,价值才表现为交换价值的形态。对一个商品来说,它的价值,才显示为相对的价值,或出现在相对价值形态上。当某一个商品与另一个商品偶然发生交换关系的时候,我们还只有简单的相对价值形态;当它和许多商品发生关系的时候,我们就有发展的或扩大的相对价值形态;当这个关系被倒转过来,使其他许多商品价值表现在它上面,把它当为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有一般的相对价值形态。是不是一切商品都能承担起一般等价物的角色呢?在交换发展过程中,确曾有某一些商品曾经在某一历史时期,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扮演过这个角色,但是由于它们本身的自然性质不大适合作为一般等价物,结局都相率让位给一个特殊商品了。“这个特殊的商品,即一般等价形式与其自然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商品,就是货币。”[47]价值形态的最高度发展,就是货币形态。

价值形态及其发展的分析,是每个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包括最优秀的古典学者)都不曾接触到的。某商品的一定量等于另一商品的一定量,二十码麻布等于一件上衣,这个简单价值形态,隐藏着一切价值形态的秘密。不把这个秘密揭露出来,商品的相互交换,货币的产生,就只能看作是自然的带有神秘性的事情。这是一切拜物教的最深的根源。

2.商品在交换发展中分化出货币

商品究竟是怎样才进到交换的呢?很清楚,商品不能自己走到市场上去进行交换。它进入市场,是按照它的监护人,按照它的所有者的意志或意欲行事的。所有者要在交换中放弃占有它的权利,无非是为了取得占有交换对方的商品的权利;无非是要把他自己不需要的商品,让给对方,而由对方取得他所需要的商品。更深进一层说,无非是想借此一方面取得对方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又实现自己的商品的价值。“一切商品,对于它们的所有者非使用价值,而对于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所以,凡是商品,都有换手的必要。但是这样换手,便形成商品的交换。商品的交换,让它们当作价值互相对待,并且把它们当作价值来实现。所以,商品在能当作使用价值实现之前,必须先当作价值实现。”[48]在这里,商品的交换,比如说,一吨铁和二盎斯金的价值相等,即使这种相等的比例关系,已经由习惯固定下来了,象是很自然的样子,那也绝不能说,是由这两个生产物本身的什么属性生出来的一种自然关系,而是商品所有者把他们的意志,把他们对自己的劳动生产物能换得多少别人的劳动生产物的关怀与计虑,附在商品上,让它们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内,社会的生产关系一般是这样形成的:他们把他们的产品,当作商品,也就是当作价值,并且在这个物质形式上,把他们的私人劳动,当作等一的人类劳动来相互发生关系。”[49]从这里,我们已经看到,隐蔽在物与物的关系的背后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怎么一回事了。但是商品拜物教的揭露,并不等于它的消除。那种拜物教既是由商品形态产生的,要人们在更高度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统治下,在万花筒似的商品交往关系中,看透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现象运动背后的秘密,那是很难做到的。对商品如此,对货币还更多一层障碍。货币是由商品转化过来的。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作为货币商品,它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质,不了解它在交换中由一般商品分化出来的全过程,就要因黄金白银放射的光芒而更增大对于它的迷惑。(www.xing528.com)

在前面,我们已由价值形态的分析,粗略知道货币形态是怎样发展过来的。在劳动生产物釆取商品形态的瞬间,就要求特定商品采取货币形态。哪怕在二十码麻布等于一件上衣这个简单价值形态上,把麻布的相对价值表现出来的上衣,已经在尽着等价物的功能。但因交换还是偶然地、极个别地存在,麻布与上衣的相对价值形态与等价形态的关系,还是处在胚胎状态。而在扩大的相对价值形态上,情形就不同了,表现麻布的相对价值的,除了上衣外,还有其他种种商品作为它的特殊等价物。在这场合,“对任何一个商品所有者来说,每一种其他的商品,既然都是当作他的商品的特殊等价物,所以他的商品也就对其他一切商品有一般等价物的意义。但是,因为一切商品所有者会做同样的事,所以还没有任何一种商品是一般等价物,商品也还没有一般的相对价值形态可以让它们当作价值来相等,并且当作价值量来互相比较。”[50]在这种情况下,交换中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商品所有者会在交换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这种困难,逐渐趋向于把某一种商品较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最后,这种一般等价物就固定地由金银来担任了。因此,并不是金银的自然属性,天然地使它成为货币,而是商品交换者逐渐由实践认识到,具有某些便于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自然条件的金或银,适于充作货币。“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51]这个道理讲明白了,货币的拜物教就要消除许多了,人们会知道,金或银成为货币,乃是因为其他商品把它的价值全表现在它上面,而不是因为它原来就是货币,所以其他商品才把它们的价值表现在它上面。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一切其他商品都用它来表现它们各自的价值,来衡量它们相互间的价值的比例关系,它会随着交换关系的发展,愈来愈要作为货币,愈加不是作为商品;它尽管还保持着商品的实质,但却从一般商品中分化出来了。

金或银作为货币,从一般商品中分化出来,促进了交换关系或商品流通的发展,另一方面,商品流通关系发展起来,又使货币具有一些新的功能。当一切商品都把它们的价值表现在货币上面的时候,这已说明,货币是当作价值尺度,把所有那些商品所具的价值,在观念上表现出来。说某商品值多少货币,另一商品值多少货币,这一定货币量,就是它们的价格。在这里,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我们从货币内含有多少劳动量,多少劳动时间,就可以判定某某商品具有多大的价值了。但是,由于实际市况的变化,商品并不一定会完全按照其价值实现,这就存在着价格与价值差离的可能性。当金或银用它的一定量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来比较各商品的价值的时候,在技术上完全有必要用一确定的金量作为单位,更进一步把这个单位再分为若干整除部分,如一元这个单位可分为多少角、多少分,也可以合成10元、100元等等。在这里,就是把货币作为价格的标度的了。作为价值尺度,它是以金本身的价值为前提,而价格标度,则是以一种金量去测度各种不同金量,与金的价值没有关系。不论是把金作为价值尺度,还是作为价格标度,都是为了便于商品实现价值,便于流通。流通包含有两个阶段:由商品到货币——卖;由货币到商品——买。货币把这两个阶段联合起来,把出卖商品所得的货币,拿去购买其他商品,这就显示了它的流通手段的功能。在全流通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两种运动,一是商品运动,一是货币运动,实际上,货币运动不过是商品运动的结果,从表面看来,总好象商品运动,是货币流通的结果。这种错觉,在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表现,即在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货币量,是同一货币流通次数与商品价格总和之比这一表式上,已经看得明明白白了。货币的流通,只是反映商品流通过程。不过,由于有了货币,就可以获得一切和它交换的商品,人们对于商品的物质欲望无穷,他们对于货币的贮藏,表现了无限的强烈的要求。这一来,本来是要把货币用来作为获得满足任何欲望的商品的手段,现在却反把它看作目的本身了。这就使货币具有贮藏功能。不过,愈到现代,货币贮藏愈和以往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果说,过去是窖藏不用,现在则是要贮存备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的条件、新的要求发生了,商品的让渡,得在时间上与价格的实现分开,不一定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货价不但可以延期偿付,还可以预付定金。货币的支付功能,在工薪、赋税、地租以及债务偿付等方面,愈来愈显得重要了。当货币把它活动范围越出国界的时候,它已经成为世界货币了。“世界货币的作用,是作为一般通用的支付手段,一般通用的购买手段和财富一般的绝对的社会体现物。”[52]在平衡国际贸易差额的场合,在必要时要以现金购买其他国家商品的场合,在作为维持世界市场流通的准备的基金的场合,我们就看到它的这种功能的发挥了。不过,在那里,所有用特定国家名义,刻画在它额面上的细致花纹和保证通用的文字,都一无用处;它必须以极具体的金银条块的自然形态,当作抽象人类劳动的直接的社会形态的具体物,来与广阔市场范围内的商品相对待。只有在这样的场合,货币才能作为抽象人类劳动的绝对的社会体现物,来最充分地发挥一般等价物的功能了。

当然,没有世界商业,没有世界市场,是谈不到世界货币的。而世界商业,世界市场,又是商品生产进到一个新的时代,进到资本主义的时代,才能出现的局面。

3.货币蛹化为资本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出发点。商品生产和已经发展的商品流通,商业,是资本所由发生的历史前提。”[53]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每天表现在我们眼前的经验事实看,货币总是资本的最初的现象形态。资本总是把货币作为它运动的起点。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对于货币与资本,总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就在于他们不知道或者没有明确意识到,怎样去区别当作货币的货币与当作资本的货币。由于“商品流通是资本的出发点”,货币与资本的区别,或当作货币的货币与当作资本的货币的区别,首先要看看商品流通有什么不同。有两种商品流通,一是为要买而卖的形态,拿商品去换得货币,再拿货币去购买所要的商品;一是为卖而买的形态,拿货币去购买商品,再拿商品去换取货币。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性质就完全两样。货币在前一个流通形态上,是为了得到使用价值,而在后一个形态上,则是为要得到交换价值;或者一是为要得到异质的使用价值,一是为要得到异量的价值。如果说,卖出一物而又买回同一物,是毫无意义的事,以一定量货币出发,结果还是获得同量货币,同样是毫无意义的事。这就说明,货币在后一流通过程中的活动,就只能是为了增殖价值,在这里,它已不是作为货币,而是作为资本了。货币这样转化为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出现的,那种流通形态,一开始就规定它是资本了。由流通形态来区别货币与资本,很容易给人一个印象,仿佛只有商业资本运动G—W—G′,是最适合资本的公式的。但产业资本运动,也是由货币开始到更多的货币,生息资本运动G—G′也是由货币开始到更多的货币,不过,前一个运动公式,把直接生产过程插进来了,后一个运动则是它缩简为一个没有媒介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G—W—G′,就成为一切资本形态的共同公式或资本的总公式。

可是,这个总公式,在它是由流通形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限内,“和一切以前说明过的关于商品性质,关于价值性质,关于货币性质,关于流通性质的规律,都是矛盾的”[54]。劳动生产物采取商品形态,商品采取价值形态,乃至商品价值采取货币形态,总是要在价值形态上用一种商品作为等价物,把另一种商品或其他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出来,它们相互在表现形态上、在实际交换的流通形态上,都依照一个原则,以等价相对待。我们在上面讲到的为买而卖的流通形态上是如此,在为卖而买的流通形态上也如此。在前一个流通形态上,用一定量价值的商品换回同量价值的商品,而在后一个流通形态上,却是用一定量货币价值,换回来更多货币价值。如果说前者是合乎等价交换原则的、合理的,后者就是违反等价交换的、不合理的。这怎么说明呢?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般是坚持等价交换原则的。在这个矛盾前面,他们提出了种种解释。讲得最起劲的,是价值其所以增加,是由于出卖时把价格提高了。这无异说,购买者吃亏了,出了大于价值的价格。可是,如我们在为卖而买的流通形态上所看到的,他在出卖以前,是要购买的。他以卖者的资格,欺骗了人家,占了便宜,就要以买者的资格,被人家所欺骗而赔本,结局,还是不能说明问题。由于供需的变动关系,确实存在着贱买贵卖乃至贵买贱卖的情形,但就一个国家的整个资本家阶级来说,他们全部的价值增殖物,或剩余价值,怎么能由自行欺骗而取得呢?依据等价交换,无从产生剩余价值,不依据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这就说明,单在交换中,在商品流通中,是不能找到价值增殖的来源的。该从哪里去找它的来源呢?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受决定于生产它所费的劳动量,要增加价值,就得增加劳动,增加劳动,就是要在流通过程以外的,或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是要在商品生产中进行的。所以,在G—W—G′公式上,始点货币100元变成终点货币120元,这个价值增殖问题,显然不在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的货币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而在货币所表现的商品的价值在生产中发生了变化。可是,如我们前面已经讲到的,一般商品不能通过贱买贵卖增殖其价值,在它们作为生产要素的限内,也不能不增加劳动而增殖其价值。结局,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的产生,只能期之于一种特殊商品,它是在等价交换基础上购买的,购买到手以后,却能在生产过程中榨取出较大于其购买价值的劳动。这个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很清楚,劳动力的使用,虽然是生产过程的事,但不通过流通过程,不对照着购买它付出的代价,就看不出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究竟是否增大了价值,或被榨出了多大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不在流通过程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过程产生。离开劳动力的买卖,价值增殖就无法讲起了。然而,作为一个商品,劳动力毕竟是很特殊的。它只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只能在它的所有者即劳动者从他的生产条件或生产资料——土地,游离出来了的条件下,只能在他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被剥夺的同时,连带把他从附着在土地上的人身隶属关系解放出来的条件下,他才能以自由得一无所有、一无牵挂的身分,走进劳动市场,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在另一方面,创造出劳动力这种商品的过程,同时也是国内市场的形成过程,也是各种原始方式积累货币资产的过程。货币所有者要利用他们积累的货币资产,增殖更大的货币价值,有必要购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劳动力所有者被剥夺去了生产资料,走头无路,不得不把它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他们就“不是冤家不聚头”地结成新的生产关系了。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开幕了。从此,简单商品愈来愈要为资本主义商品所代替。货币愈来愈显出要当作资本了。现在要进一步看货币所有者——资本家,是怎样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劳动力,把价值增殖起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