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基本特点

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基本特点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上讲,对于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多元复杂的特征,我们既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开放性、创新性和与时俱进的角度,承认其一定的合理性。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基本上都与各自的国情特点、地域民族特点和特定文化相结合。而吊诡的是,很多时候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多元化发展,恰恰与那些马克思主义学者极力反对当时的“正统”理论和理论权威密切相关。

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基本特点

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从最初的“少数派”、革命理论,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起,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向实践的重大跃升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历了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和“红色五月风暴”狂潮,感受了苏东剧变后世界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低潮和徘徊,伴随着21世纪新纪元迎来了走向复兴的新发展。时至今日,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已经成为一种多元多彩、复杂多样和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社会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有以下特征需要把握:

(一)多元性、复杂化倾向

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历史发展和总体理论面貌有着极为显著的多元多样和复杂多变特征,理论观点甚至可以说是五彩斑斓、各式各样,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有:

首先,在融合、对接或嫁接世界各种社会思潮中展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多元化可能性。从第二国际的伯恩施坦、考茨基开始,他们就分别以“新康德主义”“达尔文进化论”来注解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绝大多数都开始主观自觉地用已有的或最新出现的社会思潮(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进行融合、对接甚至是比较生硬地去嫁接,出现了黑格尔主义的、弗洛伊德主义的、现象学的、存在主义的、结构主义的、分析的、新实证主义的、生态学(主义)的、女性主义的、晚期的、世界体系的等各式各样的马克思主义。这些“复数”的马克思主义,在给我们呈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多样性、多元化和复杂理论体系的同时,从一定意义上给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理解提出了重大的理论问题,也引发了一些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思考。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的“原点”理论为后世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他们在世时留下的理论遗产,对我们来讲确实存在一个如何被科学、准确理解的问题。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各种原著和文本存在一个如何被系统化整理、理论化表述和科学解释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为我们创造了极为庞大的原著和各种形态的文本,但这种理论遗产在整理出版、归纳翻译、理论化和通俗化阐释以及准确理解等诸多方面,都是一个极为繁重的任务,不同人的理解会有差异甚至争议,这就可能产生关于同一对象的不同理论形态。另一方面,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众多学生(主要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再到持续至今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研究者和学者,在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各自学术流派的传统中,反复演绎着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总体上讲,对于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多元复杂的特征,我们既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开放性、创新性和与时俱进的角度,承认其一定的合理性。同时,我们也要坚持标准的客观性和整体性原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本质是稳定的、不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也是相对稳定的,对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和判定的原理、理论和观点,是不能作多样理解的。

(二)地域化、时代化特色

一方面,从地域化特色看,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他们的理论就已经开始超出当时英、法、德等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界限,逐步向拉美、亚洲和东方国家传播拓展。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和最终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事实上正式宣告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重心)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了东方落后国家和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的是,列宁以及后来的苏联马克思主义者已经事实上提出了“俄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当然前提是更加强调列宁主义的国际主义性质。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基本上都与各自的国情特点、地域民族特点和特定文化相结合。当今各社会主义国家及其共产党性质的执政党,在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都明确地提出要从自身国情和文化出发,发展“特色”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始终从当下的时代内涵中汲取理论发展的“新营养”,始终与时代同步同行,时代的“中心问题”在哪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其理论成果带有鲜明的、典型的时代烙印:20世纪初,列宁、卢森堡、考茨基积极探索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新发展,帝国主义理论应运而生;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霍克海默、弗洛姆、赖希、萨特等一大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分别从启蒙反思、群众运动、法西斯主义和人道主义等方面进行深刻的理论反思;此后,资本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化批判、大众文化工具理性批判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纷纷出现;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后工业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世界体系、全球化、信息化社会、新帝国主义、后殖民主义、反恐战争等主题,成为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的全新话语体系,等等。可以说,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既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民族的空间意义上平行布展,又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着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和“当代”价值,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全世界的、具有重大历史性影响的思想潮流,始终以其强大的在场对抗着资本主义和“资本”,以其科学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引导着人类迈向未来。

(三)具有非正统性

我们知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曾经至少存在过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和苏联马克思主义这三个“正统”,即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经被公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宣传和运用最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比如第二国际的考茨基就以“正统”自居,这与他是恩格斯生前最得意的学生以及他自身早期的理论贡献直接相关。而吊诡的是,很多时候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多元化发展,恰恰与那些马克思主义学者极力反对当时的“正统”理论和理论权威密切相关。一方面,列宁主义以及苏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就与列宁对第二国际中后期伯恩施坦、考茨基的“正统”理论(实际上是修正主义)的批判直接相关,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帝国主义问题、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特别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等重大问题上的争论,进一步推动了列宁主义走向成熟,以及后续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几乎与列宁主义同时诞生又明显区别于前者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等人最初的理论出发点,就是对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实证主义方法”“议会道路”等错误理论进行的全面深刻的批判,从而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再有,二战以后出现并延续至今的几个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主要板块,包括原东欧马克思主义、欧洲共产主义(新共产主义)等,他们又都与对苏联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统”的批判和反思直接相关。可以说,正是在深刻批判和反思当时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寻找到了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路径,并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总体来看,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有着强烈的反“正统”的冲动,总是试图在主导性理解之外,寻找和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前者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对此需要加以辩证的理解和把握。(www.xing528.com)

(四)凸显内在批判性

从理论研究的根本方法上,当代世界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潮都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大旗,有的与各种“正统”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对话,有的开足火力对准其他“类型”的马克思主义,有的理论批判的矛头直指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总体内部的批判性阐释,寻找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解、新阐释。一方面,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原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学术研究群体中,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往往是从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对手”中产生的:20世纪50年代末,以法国思想家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从当时苏联国内清算斯大林造成的混乱出发,提出用人道主义、存在主义来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同样在法国,以阿尔都塞等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不满前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倾向的阐释,提出要高举科学主义的大旗,恢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进入70年代,德里达、拉克劳、墨菲以及众多马克思主义者,从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工业化等思路,批判并终结了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话语体系,开启了延续至今的激进话语中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以及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批判,也是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发展的一大特点。比如,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理论中,霍克海默、阿多诺等提出用“社会批判理论”重新定位马克思主义,德国著名理论家哈贝马斯提出要“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马尔库塞等提出工人阶级已经不再是未来革命的主体;当代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激进话语在世界观基础、生产力、革命主体、革命方式、社会形态等诸多基本理论和核心观点上,批评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等等。对此,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总体内部的批判是必要的,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拒斥任何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批评,这是由这一体系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要求所决定的,但在建设性反思、对话和探讨与彻底否定之间,必须要把握好客观的认识、辩证的方法和思维张力

(五)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中很多人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等进行了批判性揭示,对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演进过程、资本主义新形态及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以说,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历史上及当下的资本主义,始终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针对性,始终聚焦资本主义这个基本对象,这是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最显著的特点。一方面,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包括当代在内的各个历史时期、各阶段,都对资本主义作出了最为系统的理论认识。在帝国主义的判断基础上,匈牙利著名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组织化资本主义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西方社会,管理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二战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众多理论家从工业化社会出发,研究了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国家制度、民主问题、文化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新变化。上世纪7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后工业社会、晚期资本主义、信息化转型、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资本主义、新帝国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等一系列关于资本主义整体定位、发展趋势的理论接连出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持续全面地关注社会制度和形态的最新发展。另一方面,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对资本主义危机及其演进过程和本质等核心问题,虽然也作出了生态危机、总体物化、文化转型等新概括新判断,但总体上还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改革开放前我们总体缺乏对资本主义的直观认知,还是改革开放后我们能够直接接触资本主义,这些源自资本主义内部的、直接的经验总结和理论认识,对我们都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它们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命运,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

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我们要密切关注和研究,有分析、有鉴别,既不能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也不能搞全盘照搬。

——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