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弘扬科学的消费观,划清适度消费与消费主义的界限

弘扬科学的消费观,划清适度消费与消费主义的界限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弘扬科学的消费理念应当承认,脱离物质基础的幸福必定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但是我们应该区分消费主义和正常的消费需求。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消费者以物欲满足为生活的最大幸福与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被物的最大化占有所替代。因此,我们要批判以物为本的消费主义,弘扬以人为本的科学消费观。要划清鼓励适度消费与消费主义的界限。

弘扬科学的消费观,划清适度消费与消费主义的界限

(一)弘扬科学的消费理念

应当承认,脱离物质基础的幸福必定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所以,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我们国家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水平。从某种程度上看,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我们应该区分消费主义和正常的消费需求。消费主义是过度高扬了物的价值,把本来从属于人的、为人服务的、作为手段和方法的物的价值颠倒为目的,把本应成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异化为目标,把本应包含物质、精神等丰富内容的消费活动化约为单一的物质消费。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消费者以物欲满足为生活的最大幸福与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被物的最大化占有所替代。因此,我们要批判以物为本的消费主义,弘扬以人为本的科学消费观。以人为本的科学消费观,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正常的消费需求,使之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的消费原则,其价值主旨是人的价值,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消费内容上,不仅包括人的物质消费,也包括人的精神消费。物质消费对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在消费中彰显人的地位与尊严、个性与特点、品位与情趣,却不是单单靠物质消费能做到的。如果人类消费中满足的仅仅是感官物欲的享受,那么人类与动物又有何区别?以人为本的消费活动体现了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也会促进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和谐均衡发展。而要实现消费结构上的和谐比例,就需要特别关注精神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精神消费主要发生在教育、文化、艺术科技体育领域,精神消费不仅需要消费主体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要求消费主体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并且,精神消费会反过来使消费者增长科学知识、陶冶艺术情操,促使消费者关注和反思以物为本的消费行为,增强对消费行为的伦理关怀和价值思考,追求人生价值意义的本真体验,从而能够在消费主义思潮面前保持自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摆脱消费主义的操控,把握自我消费的价值尺度和意义方向。

(二)提倡适度的消费原则

适度消费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要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二是消费要与生态环境的可承受程度相适应。要划清鼓励适度消费与消费主义的界限。

第一,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消费要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也就是说消费的现实水平和发展速度要与现实生产力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速度相适应。消费主义主张奢侈消费、符号消费、超前消费,脱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超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会造成经济虚假繁荣、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且消费主义的盛行会败坏社会风气,助长贪污腐化,导致奢侈腐败之风盛行,不利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所以,消费水平既不能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不能超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搞奢侈消费、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是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的重要内容,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共产党人都对此作出过重要论述。因此,适度原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消费生活水平,这本身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直接体现。反过来,消费的合理增长会成为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在推动力。当前,消费、出口、投资已成为公认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度较为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虽然政府为了拉动消费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由于目前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造成广大居民消费水平增长乏力。对此,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做好配套制度改革释放广大居民的消费力,使广大居民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这样才能使人民的消费水平跟得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第二,从自然环境来看,消费还要与生态环境的可承受程度相适应。作为消费主义理论基础的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大写的人,拥有理性能力的人类就成为自然的主人,可以而且能够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为标准,大规模地、无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客体性、无限性成为支撑消费主义倡导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模式的基本观念。所以,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模式中人类毫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的结果是产生大量工业废水、废物、废气以及生活垃圾。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循环的平衡性,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支持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因此,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才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的生态事件的发生,这些生态事件反过来严重影响和危害了人类健康、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目前严重困扰我国许多城市的雾霾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鉴于此,人类在消费时应区分真正的物质精神需要与欲望之间的区别,克制自己的欲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改变机械论自然观的视角,不再将自然看成是单纯的、被动的、客观的对象,而是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中认识自然的自主性。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并非是主客二分的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作为人类的无机身体,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是休戚相关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讲:“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系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严重依赖自然界,人类在消费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就是善待自己、保护自己。“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人类只有对自然界持有敬畏之心,才能在生产和消费时,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是单纯以自我欲望为出发点,而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平衡发展的价值角度出发,不断修正和改善自己对自然的侵犯行为,才会主动地放弃奢侈消费、超前消费等过度消费行为。

(三)增强消费的社会责任意识

消费主义崇尚消费自由,而消费自由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自由、平等、自主、自愿的,消费者有权决定消费的时间、地点和对象。只要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消费行为不受外在的身份、地位、阶层、职业等的限制和制约。从理论上讲,只要有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就可以消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与生产者比较起来处于主导地位。这种主导性表现在生产者的生产行为要依照消费者的喜好来进行,而消费者喜好的主要判断标准就是消费者在市场上的购买行为。至少从直接的目的上看,生产者的生产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进行的,消费者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中拥有决定性的权力。消费自由是资本主义标榜的政治自由的完美体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尖锐对立,仿佛在喧嚣的平等消费中被抹平了。于是乎,经济上的消费自由成为掩盖资本主义阶级统治的最好工具。(www.xing528.com)

但是,消费主义倡导的个人消费自由无疑会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奢侈消费、竞争消费、符号消费等无止境的消费行为给整个人类发展带来了道德、社会和环境问题。即使只谈经济上的消费自由,我们认为这种自由也仅仅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消费自由也是要受到自然资源稀缺性的制约的,更何况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已成为一种隐性的受控行为。

然而,表面的自由并非真正的自由,而且即使是这种表面的自由也要受到社会责任的制约。因此,一定要树立消费者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主要是一种社会责任。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时,表面上看是一种体现个人自由度和私人性的个人行为。其实不然,因为消费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个人的消费活动必然涉及社会关系。因此,消费者要跳出自我视界的狭隘,将社会利益作为衡量、指导消费的重要维度。例如,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提倡的“绿色出行”活动,号召大家在选择出行方式时,尽量少开车,而考虑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选择自行车。此外,还有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多用可充电的电池、就餐时的“光盘行动”等绿色消费倡导。同时,还应该倡导新富阶层关注公益活动,开展扶危济困的志愿服务。这些消费导向就是从消费的社会性视界出发,从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突破消费的个人视界,综合考虑个人消费可能带来的道德问题、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从而降低人类生产和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总之,消费的社会责任就是对消费主义倡导的消费活动个人利益至上原则的否定与超越,就是从我国目前的自然资源有限性和我国消费不平衡的现象出发,将社会价值作为衡量消费行为的标准。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消费行为不仅能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一致,而且在满足消费者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能够彰显消费主体的道德关怀和精神追求,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我们要树立绿色的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观,反对奢侈消费和过度消费,更要反对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等消费主义,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和辛勤劳动,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消费氛围,不断创造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孙伟平、崔唯航:《树立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光明日报》2014年2月28日第7版。

(执笔人:王永贵 余保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