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逆全球化演进的风险,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正积极而理性地应对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带来的挑战,增扩经济全球化深化之利,为反制各种逆全球化行为和政策,推动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发挥引领作用。
(一)理性应对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带来的挑战
在西方国家出现的走向经济封闭、社会保护和孤立主义的逆全球化潮流背景下,我们要冷静客观地分析,重视逆全球化思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新挑战,尤其是要充分认识中美经贸摩擦的必然性和复杂性,保持战略定力,理性从容应对挑战,力戒盲目乐观和悲观,更加专注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首先,逆全球化思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发展战略的落实。今天中国的成功得益于开放的经济模式,外需和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自由贸易、贸易便利化、对外投资、吸引外资和产能合作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范式。但是,一方面,部分西方国家发动逆全球化运动给我国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影响了中国发展战略的落实。特别是当前中国自身改革进入深水区,对内正处在去产能、去杠杆、夯实实体经济、提升国内消费市场的关键阶段,对外正处在推行“一带一路”的关键时期。在逆全球化思潮下,有关国家一方面实施贸易保护、设置贸易壁垒,用反倾销手段干预正常贸易、加剧贸易摩擦,甚至悍然发动贸易战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导致中国外部市场的环境有所恶化,对外投资和“走出去”遇到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个别国家夸大和渲染中国发展的威胁,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稳定性,加之民粹主义、分裂主义等全球政治问题凸显,使政治和政策博弈的难度加大,地缘政治风险有放大的趋势,影响了中国发展节奏,直接结果是增加我国发展成本。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仅2016年中国就遭遇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上升了36.8%和76%,严重制约我国贸易出口,增加了企业生产与经营风险和“走出去”成本。
其次,逆全球化思潮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逆全球化的冲击,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国内市场,注重内需、投资、外贸三驾马车的合理配置,加快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步伐。从统计数字看,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显著提升,但实际上中国消费依然乏力,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巨大。从中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出发,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出发,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出发,在下阶段的转型过程中,中国要积极提升国内消费市场。
再次,逆全球化思潮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十分紧迫。以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摩擦为例,其目标直指“中国制造2025”,即让中国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而美国长期在价值链高端处于垄断地位,这样的险恶用心,我们必须时刻警觉,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因为我国虽然处于上升趋势,经济总量直追美国,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及综合实力与美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大而不强”使我国在不少方面受制于美国等西方国家。2018年的中兴事件给我们提了醒,核心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没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难以为继的。只有直面与发达国家相竞争的新阶段的客观现实,大力发展面向未来、支撑产业新格局的技术研发,加强科技创新,实现在世界上的科技领先,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最后,逆全球化思潮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和全球债务的迅速增加,降低了我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引起资本外流和企业外迁加剧,从而削弱了我国发展的优势和动力。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倒逼中国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全面增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浪潮中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面对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甚嚣尘上,逆全球化态势有所加剧的情势,我们既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要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一是加强逆全球化研究,客观看待逆全球化。当前在西方世界出现的逆全球化,实质上是经济全球化不充分不均衡发展长期累积矛盾的集中爆发。从这一角度出发,要全面客观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深刻反思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消极和负面问题,注意从经济全球化的逆势或反全球化的抗议中汲取教训,加强风险意识,对现在全球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对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作出深刻的分析和准确的解读。要立足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作出的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两个没有变”的基本判断,专注国内发展,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根本主题,引导人们科学、冷静、辩证地看待逆全球化现象,进而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总体积极趋向,坚定“四个自信”,从战略和战术层面进行有效应对。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二是坚定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实现趋利避害,关键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下做好自己的事,做好风险防控。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确保中国经济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应对从中等偏上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过程中遇到的成长烦恼,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面对贸易战的直接和间接冲击,我们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织牢社会保障网,发挥好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只要我们阵脚不乱、坚定做好自己的事,就能从容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大势就无可动摇。
当年,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也有过疑虑,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过忐忑。但是,我们认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面对时代命题,中国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面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中国坚持走开放融通、合作共赢之路,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把自己囚于自我封闭的孤岛没有前途!
——2018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三是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理念,推进以共同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全球化。今天,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上互补性日益加强,未来合作空间很大。如果世界主要国家都走向经济封闭,逆全球化成为主流,那么开放型经济的外部条件将难以满足,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会成为赢家。所以说,多数国家通过全球化谋求发展的意愿没有减弱,反而更加迫切。实质上,当前不是要不要全球化的问题,而是要何种全球化的问题。中国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经济全球化及自由贸易理念的支持和拥护。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在现实治理进程中,中国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任何保护主义行为,推动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发展。近年来,中国相继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重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理念,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高速列车,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我认为有三个时间节点尤其值得关注:第一个,毫无疑问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第二个,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加快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使中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贸易大国;第三个,则是2013年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使我们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它也从事实上决定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将怎么走,将对全球化形势产生如何的影响。
——龙永图(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四是在维护和支持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引领全球经济治理长效机制建设。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和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要敢于承担全球负责任大国责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以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姿态维护与拓展我国发展利益,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创造必要条件。近年来,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导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垄断和主导国际规则制定权的局面开始动摇。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加强与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协调合作,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及其他应对全球性问题方面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发展中推动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大国的形象和责任担当,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我们应该认清国内外形势,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这个推动中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契机,促进世界新一轮的全球化进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更是促进我国融入世界,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是推动建设开放型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一重大工作部署,既包括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首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一方面,在发达国家主导的既有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我国总体上仍处于科技含量与增加值较低的环节,真正成为全球性企业的本土跨国企业数量还比较少。因此,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推进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能力。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在基础设施、电力、工程装备、电信等行业积累了强大的产能、技术与经验。当前,随着欧美发达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全球价值链正在经历重大调整。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产能合作,中国企业可更好利用全球资源,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进一步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其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实现更为协调的区域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起步,由东向西渐次推进,但总体上看,内陆和沿边地区还是对外开放的洼地。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调整并改变我国对外贸易的局面,打开面向西北的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开放大门,使我国西北、西南、东北等沿边地区逐步由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扭转区位劣势,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同时,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完善口岸、跨境运输等开放基础设施,实施更灵活的政策,在西部地区形成若干开放型经济增长极,进而激发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潜力,提升能力。2017年新设立在中西部的五个自贸试验区,将与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一道,对促进中西部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显著作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www.xing528.com)
海南将建国内最大自贸区,大幅放宽外资准入
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公布,提出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2018年10月16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这意味着,拥有3.54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海南岛将成为国内最大的自贸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实施范围和税收政策适用范围维持不变。《方案》从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大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明确了改革试点任务,包括大幅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案》对海南自贸区提出的战略定位是:紧紧围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把海南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最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从而形成更为全面及多元化的全球伙伴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抓住了全球化的历史机遇,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使得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得到锤炼与升级。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一直是我国主要经贸伙伴,巩固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可以稳定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盘。同时,“一带一路”为我国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外部发展空间,通过扩大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合作,可以扩大总体市场规模,实现各国优势资源更为密切的整合,拓展国家合作新空间,实现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的多元化,逐步完善和拓展“一带一路”内涵和范围,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合作领域和发展目标,积极争取更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伙伴。要将“一带一路”合作新模式向其他地区拓展,和更多的国家开展以“五通”为目标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写入联合国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截至2018年底,已有122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170份合作协议。2013年至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超6万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4万个就业岗位,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5000亿美元,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82个,对外直接投资超过80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累计20.1亿美元。“一带一路”的实施被海外媒体誉为“最新的中国式全球化浪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发展带来了中国方案,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国际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资料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2019年2月18日
(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
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预示着旧有的经济全球化模式越来越不合时宜,全球治理体制变革迎来历史性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方案就是对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强权政治的回应,契合了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迫切愿望和不懈追求,为破解当下逆全球化错误思潮导致的问题,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国际分工形式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经济活动进入生产国际化的高级阶段,全球要素分工深刻改变着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各国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全球各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相对变化。各国之间只有以更加相对公平的方式共享其红利,才能实现利益的不断增长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罔顾今天技术分工推进的经济全球化新特征,只注重效率而忽视道义和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已经难以为继。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世界各国在关注自身利益增长的同时,必须关切他人利益增长,以实现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的平衡发展,这是对要素分工条件下的新型合作关系的科学认知,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实践需要,顺应各国间分配关系变革的强烈呼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的新思维、新理念。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理念,必将引领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企业是在变平的世界中成长的:从一个国际化企业,到一个跨国企业,再到一个全球整合的企业。在国际化阶段,企业立足本土,以在国际竞争市场获利为首要目标;到了跨国企业阶段,企业的成功是由一个个机构完整、业务独立,但位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实现;而当我们迈进全球化企业阶段时,各地区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企业成为全球统一构架的实体,不同国家和区域将承担整个工作的某一部分,从而真正实现了一个最佳的优化组合,那就是以最适合的成本,将最适合的工作放到最适合的地方。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湖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版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确立了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理论内涵上来看,这一理念打破了零和博弈的二元对立思维,确立了和合共生的对立统一思维;打破了赢者通吃的争霸之道,确立了互利合作的共赢之道;打破了利己主义的傲慢与偏见,确立了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谋求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新全球化理念:一是要实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要顺应全球利益相互交融的趋势,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走向共同、协调、均衡和普惠发展。二是要维护社会公正。全球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造福各国人民。要让发展更加平衡,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由人人共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国际社会要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要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平衡发展,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基础。要积极创造更多合作机遇,提高合作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多作贡献。
——2013年4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再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新路径。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杭州)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增长联动,是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要求。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让每个国家发展都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动效应。”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各国合力推动,在充分放大和加速其正面效应的同时,把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加强贸易和投资机制建设,制定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巩固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为各国发展营造更大市场和空间,重振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加强政策规则的联动,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放大正面外溢效应,减少负面外部影响,同时交流互鉴,解决制度、政策、标准不对称问题。以基础设施的联动加速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程,以利益共赢的联动推动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扩大各方参与,打造全球增长共赢链。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消除贫困和饥饿,推动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国际社会的道义责任,也能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正视和妥善处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和群体带来的冲击,努力让经济全球化更具包容性。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
——2016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杭州)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思。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2016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杭州)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改革提供新方案。现有的国际体系存在诸多弊端,霸权主义、强权主义、冷战思维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逆的思维、理念乃至行为方式还在大行其道。特别是一些西方大国经常将这些国际合作机制视为维护本国霸权、谋取本国利益的平台。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所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以全球共同繁荣为核心,推动无论大小国家都愿积极合作,最终形成和平、安全和发展的全球秩序与国际体系;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的大多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坚持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积极地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目的是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化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是世界各国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战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现有的许多国际合作机制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所能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并非要颠覆现有全球治理体系,而是根据现实需要和条件不断创新国际合作机制和模式,实质是要改变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各国在国际合作中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与规则平等,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趋势,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奉行单边主义、执于零和思维,是没有前途的。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经济全球化,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第2版。
习近平:《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在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上的发言》,《人民日报》2017年9月6日第3版。
习近平:《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谋求亚太更大发展——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1日第2版。
习近平:《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在二〇一八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 2018年9月4日第2版。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8年4月11日第3版。
(执笔人:盛凌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