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清逆全球化思潮的本质及危害,把握趋势

认清逆全球化思潮的本质及危害,把握趋势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逆全球化思潮的实质全球化作为人类工业文明和市场机制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呈螺旋式上升和发展的趋势。单个国家意志难以全面控制全球化的进程,从长期来看,全球化是大势,逆全球化只是现象,逆全球化的实质是平行层面的全球化。其次,全球化成为部分西方国家转嫁国内矛盾的“替罪羊”。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战乱、冲突、地区动荡。

认清逆全球化思潮的本质及危害,把握趋势

(一)逆全球化思潮的实质

全球化作为人类工业文明和市场机制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呈螺旋式上升和发展的趋势。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单个国家意志难以全面控制全球化的进程,从长期来看,全球化是大势,逆全球化只是现象,逆全球化的实质是平行层面的全球化。

首先,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面性,其根源在于资本的二重性。这种全球化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弊端不断凸显,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而资本主义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它的扩张使得经济全球化也成为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它对地理的联通、经济的发展乃至历史的进步作出了并仍在作出着巨大的贡献。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可通过全球化获得剪刀差,资本全球流动可获益,利用主导国际规则能打开其他国家的金融与服务市场,还能利用全球高端人力资本占领优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使它们利用全球资本成为可能,也使其获得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同时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但全球化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具备两面性,在给各国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会衍生出一些问题: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产生工资上涨速度减缓和收入差距扩大等负面效应,也使发展中国家产生本土产业遭到冲击等问题。西方国家对其在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采取逆全球化的回应,绝对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全球化成为部分西方国家转嫁国内矛盾的“替罪羊”。逆全球化思潮凸显了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所包含的深刻矛盾,欧美国家近些年遇到的问题,有些是其国内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现实以及西方民主政治的弊端等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是其不愿或不能很好地解决其国内问题而“嫁祸”于全球化,有些是受到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与全球化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在西方一些政治势力看来,抽象地反对全球化,显然比直面具体的政策问题容易多了。一些人扯起保护主义的大旗,高喊反对全球化的口号,甚至到处寻找“替罪羊”,无端指责发展较快的国家,试图掩盖国内经济发展和利益分配存在的问题,把民众注意力从国内引向国外。就中美两国贸易来看,根据联合国统计,2017年美国对华货物出口较2001年增长577%,远远高于同期美国对全球112%的出口增幅。2017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5837亿美元,是1979年两国建交时的233倍,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7倍多。美国所谓的“吃亏论”“恩赐论”是站不住脚的。

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最后,逆全球化思潮反映了对全球化主导权的争夺。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从民族主义出发,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建立起战后世界制度体系,包括关贸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等,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开始全面主导全球化的进程,由此拉开美式全球化的序幕。这种优势地位造成了“西方中心主义”和“西方文明优势论”的盛行,在这种心态驱使下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就是发达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同时又认为新兴力量只有接受西方价值观和西方设定的规则才能被接纳。面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全球权力从一个中心向多个中心扩散,从国家政府向多个行为体扩散。而一些大国担心新兴经济体挑战他们的既得利益和国际秩序,因此在理念、战略和政策层面表现出逆全球化动向,其目的不是完全抛弃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是修正当前经济全球化中对本国不利的现象,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格局,试图通过构筑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今后“定标准、树标杆”,抢占竞争制高点和发展主动权,达到其“赢者通吃”的目的,其本质在于国家利益。

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这对中国好,对世界也好。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几十年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干出来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中国人民深知,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想发展就要靠自己苦干实干,不能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世界上也没有谁有这样的能力。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比如,过去几年来,源自中东、北非的难民潮牵动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民众颠沛流离,甚至不少年幼的孩子在路途中葬身大海,让我们痛心疾首。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战乱、冲突、地区动荡。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谋求和平、推动和解、恢复稳定。再比如,国际金融危机也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金融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二)逆全球化思潮的危害

逆全球化的发展不仅助推了极右翼政治力量的地区性崛起和民粹主义的全球性泛滥,而且给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发展带来了诸多危害和风险。(www.xing528.com)

首先,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减速甚至停滞。鉴于发达国家依旧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引领着全球科技创新,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本轮逆全球化思潮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的倾向,部分西方国家的内顾保守化倾向加重,国家干预和管制强化,人为阻碍了生产资源在世界市场中的最优配置,阻碍了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货币与金融联系,增加了世界经济增长与运行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一些国家的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出现失效,不仅导致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与冲突,形成保护主义壁垒和排他性区域集团,而且对国际货币与金融市场的不当干预容易造成全球汇率波动,增大了货币与金融危机的风险,势必带来经济全球化减速甚至停滞的隐患。

其次,破坏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降低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逆全球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企业、资本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势必对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产生破坏性影响。部分发达国家的保守主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对自由世界市场的不信任,加剧了孤立闭锁的经济活动和文化融合之间的矛盾,极大地影响着全球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效率。此外,由于主要大国回归传统国家主义立场,参与国际合作的意愿减退,超国家行为体、次国家行为体在全球价值分配中的作用受到削弱,国际机制对大国行为的规制作用进一步减弱,也加剧了当前的逆全球化。

再次,激化国家间的矛盾,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制造了障碍。一体化进程停滞甚至回卷,排外主义再兴波澜,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受阻。部分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或利益集团采取的措施还可能激化社会矛盾与政治不稳定。逆全球化实质是经济全球化利益受损的国家或利益集团,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而采取的各种反全球化措施。它导致各种破坏性的社会政治运动,甚至引发社会分裂、动荡与失序,激化全球性的政治与社会危机。英国的脱欧公投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政治与社会危机,充分体现了逆全球化对国内秩序的破坏作用。脱欧公投前,留欧派和脱欧派各自展开造势活动,加剧了业已严重的政治极化现象,撕裂了英国社会。脱欧公投后,留欧派举行了大规模游行示威,百万人要求重新进行二次公投,引发了严重的政治与社会危机。

资料来源:BBC.长江证券研究所

最后,冲击和割裂国际政治关系。逆全球化加深了国际政治分裂,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裂。为获取更大利益,发达国家趋于保守的对外经贸和政治交往,甚至抱团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联系以及国际社会和平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而且,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竞争国际主导权的背景下,两者的分裂会进一步加剧双方的战略互疑。发达国家忧虑新兴国家改变现行世界秩序,危及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发展中国家则担忧发达国家进行联合遏制,蓄意破坏自身发展。双方不断增加的战略互疑将加深国际政治关系的裂痕,为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的前景蒙上了阴影,加大了军事摩擦甚至战争的风险。

(三)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

“历史没有终结”,逆全球化不等于全球化根本逆转,全球化进程仍将继续。纵观人类历史上的历次全球化进程,每当经济全球化在席卷全球的过程中遇到诸多危机时,各种唱衰全球化的声音就喷涌出来,但诸多逆全球化作为从未能逆转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前行方向。反而每次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却恰恰意味着新一轮全球化的开始,其中合理因子总会不断积淀下来,形成新一轮全球化理念构建和机制创新的基石。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首先,逆全球化冲击难以改变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总的来看,在由来已久的经济全球化大浪潮下,目前,240多个国家和地区、70亿人口加速融入到贸易、经济、市场、科技等一体化进程当中,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状态。其一,经济全球化带动生产要素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加深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今天的国际生产分割导致生产国际化迅速发展,产品生产的各阶段和环节都已“国际化”。以往以“产品”为界限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向以“要素”为界限的新型国际分工模式演变,各国以“要素优势”而不是以“产品优势”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要素分工”经济全球化模式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企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其二,在当今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飞速发展,已经将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再度加深,世界经济变成全球市场,各经济体都无法置身事外。其三,当代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深度依存的世界,全球金融危机、国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新传染性疾病等新挑战,使得解决全球性危机、发展全球正义很难依靠个别国家独自解决,只能通过多边合作。

其次,逆全球化冲击并未改变全球化的理论根基。经济全球化符合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模型,本身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不存在利益“你加我减”的情况。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世界各国来说,经济全球化都是互利共赢的,尤其是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行为中,双方均是自由贸易的受益者。此外,跨国公司是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的最佳推动者,成本收益分析原则是经济活动进行的基本准则,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基于基本准则分析后的理性经济人选择。即便特朗普主张要把美国企业召回本土贡献税收就业岗位,跨国公司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也不会轻易放弃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巨大利润。事实上,跨国公司的发展确实使得发展中国家能够参与并受益于全球分工的价值链,但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控的高新技术与知识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的产量占到其全球产量的40%,美国高通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的芯片销售专利许可费收入占其总营收的57%,高盛、运通、美国银行等美国金融机构作为中国金融机构的战略投资者都赚到了不菲的投资收益。再比如,2018年8月,星巴克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它将借助阿里巴巴旗下平台和配送体系,在中国提供全面外送服务。在中国企业的助力下,开拓中国市场近20年的星巴克雄心勃勃地开始了商业新探索,根据其最新增长计划,预期到2022财年在中国内地总营收将达到2017财年的3倍多。所以说,尽管经济全球化存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确实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好处。

最后,逆全球化冲击要求推进新型的全球化。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发展历史表明,全球治理适应全球化发展是全球化顺利推进的关键,国际社会需要一个利益结构合理的全球化和权力结构协调的全球治理。当前的逆全球化现象预示了当下的全球化格局和全球治理模式进入了“换挡调向”阶段。一方面,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减退,全球化陷入停滞;另一方面,新型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启,新兴市场国家推动的“发展的全球化”成为新的动力,全球治理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只有所有民族和国家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以和平发展为导向,以合作共赢为条件,平等协商、共同参与,普遍受益、同步发展,这样的经济全球化,才能有效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