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普遍运用,改革了砣具等琢玉工具,使玉器的雕琢技艺空前提高。 贵族男女盛行佩玉习俗,将玉的材质之美与社会道德规范相联系,以不同造型的礼玉作为区分贵族等级身份的标志之物,贵重玉器被广泛用于社会交际场合、礼仪活动和国际交往,珍贵玉器价值连城。
春秋战国玉石雕刻艺术追求繁缛、精巧的雕琢,大量应用镂空的技艺,琢为阴阳双关的纹饰,玲珑剔透。 流行的纹饰主要有蟠螭纹、龙凤纹、蒲纹、谷纹、乳钉纹和各种变形的云雷纹等。 玉石雕刻还常与金银细工结合,制成立体雕刻、容器、带钩等物,以不同质材、色泽构成豪华、富丽的审美效果。 制玉工匠属于百工之中的刮摩之工。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雕刻的代表性作品有:河南洛阳金村东周墓出土的金链舞女玉佩饰,河南光山春秋早期黄君孟墓所出的玉人头饰、人首蛇身饰等,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1号楚墓所出玉兽牌饰、虎形璜等,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多节玉佩、玉四节佩等,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中期魏王墓所出大玉璜等,河北平山县战国中期中山国墓葬所出三龙蟠环透雕玉佩、小玉人、各种浮雕、透雕的饰板等,安徽长丰杨公乡战国晚期墓出土的镂空龙凤纹玉佩等。
其中洛阳金村出土的金链舞女玉佩以玉舞女、冲牙、双璜、玉管等组合成一组玉佩饰,两舞女左右成对,长袖盛□,衣纹稠叠流畅,造型优美。
淅川楚墓所出玉兽面牌饰长7.1cm,宽7.5cm,通体雕刻隐起的兽面纹与云纹、龙的趾爪穿插而成的浮雕图案,结构严谨活泼,表现出的新颖设计、构思能力和制作技艺,代表了玉器雕刻艺术到春秋中期以后新的发展趋向。
曾侯乙墓所出的多节玉佩,全长48.5cm,最宽8.5cm。 以5块玉料琢为有活环套接的16节玉片,有璧、环和方、长方、精圆等形式,其中有的两件同形成组。 玉片上各有浅浮雕、镂空的龙(蛇)鸟等纹饰,各节之间的套环除8个是由玉材整体上琢成的之外,还有4个活环的金属榫插接而成,可以拆开、分解为5组。 其制作之精工,为同时代玉器中所罕见。(www.xing528.com)
辉县固围村所出大玉璜长20.2cm,以7块玉料和2个鎏金铜兽头构成,呈弧形,主体部分以5块玉材组成双首龙形,身上有隐起的云纹,正中上侧雕一小卧兽,也是大型礼玉中的精品。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中出现了很多造型异常生动活泼的龙、凤等形象,代表性作品为洛阳金村所出的雕龙谷纹玉璧、龙纹玉佩,长丰杨公乡墓所出的镂空龙凤纹玉佩等,或通体琢为龙、凤形,或以龙、凤等形象为器身上的附加装饰,形象活泼矫健,轮廓线流畅富于曲折变化。
肖形的圆雕一般也属于小型的饰玉,光山县黄君孟墓出土的玉人头饰、洛阳小屯村战国大墓所出两件裸体小儿骑兽玉佩、平山中山国墓所出玉人均高3cm 左右,有穿孔,可佩系,形象处理倾向于写实。
山东曲阜鲁故城所出的青玉鸟,高5.6cm,长4.8cm,曾侯乙墓所出的牛、羊、猪、犬、鸭等微型玉雕,有的小如稻粒,各有真实、生动之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