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江西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沉淀用电影的方式呈现给儿童观众,不但能给他们带来快乐,还能让他们学到知识,寓教于乐,从教育的功效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电影讲文化的方式绝不是简单的图解与直白的解释,而是需要生动的故事与鲜明的人物形象,对儿童电影更是如此。
江西出现过两部比较成功的文化阐释意义上的儿童电影,一部是《岳家小将》,一部是《瓷娃娃》。
有人可能纳闷,《岳家小将》说的是岳飞岳家的事,他们与江西又有什么关系呢?追溯江西的历史,可以发现,岳家与江西有着极大的渊源,可以说,江西是岳飞的第二故乡,岳家的许多事迹,都与江西有关。
南宋时的九江称江州,是岳飞屯兵的地方。他在这里训练士兵,防卫国土,形成长江防守的四大重镇之一。岳飞屯兵江州期间,将自己的生平所学与战场上的拼杀相结合,总结出一套内容丰富的拳术,被后人称为“岳家武功”。岳家武功,诞生于战场,专为士兵作战杀敌而创,质实古朴,沉实稳健,短小精悍,力猛劲刚,发力完整,一招一式都讲究实用,不追求花架与外形的美观。由于岳家军与金兵打仗百战百胜,金人流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敬畏。岳飞死后,岳家武功在继承中发展创新,成为现在的岳家拳。今天,在九江民间仍然有很多人学习岳家拳。岳飞驻军江州后,家属也都迁到九江来。为了安置随军人员,稳定军心,岳飞在庐山西北麓修建房舍、购置田产。岳飞的母亲死后也葬在九江。岳飞及族人在九江置田安家,繁衍后代,后人多居于此。现在的九江有“中华贤母园”,还有“岳母姚氏墓”。
岳家小将
电影海报
作为九江人的毕必成从小就听过到岳飞及族人在九江这块土地上流传的传奇故事,日后,他创作了电影《岳家小将》。
电影《岳家小将》是由中国香港影片公司出品的。其故事构思精巧丰满,异峰突起,悬念丛生,富有传奇色彩。牛通是牛皋的儿子,想去岳家庄,途中遇到一伙乔装打扮的金军,不明真相,强邀同行,后来,牛通发现是乔装的金军,他们准备偷袭岳家庄掳岳母,迫使岳飞投降,便偷马逃跑,飞奔岳家庄报信。岳云得知消息,将岳家小将分兵三路迎敌。银玲公主本对偷袭之计不满。对阵中,见岳家小将个个身手不凡,尤为岳云的英勇所感动。她的武艺高出岳云一筹,在林中活捉岳云后,又将其放回。金弹子再次夜袭岳家庄,掳走岳家五公子岳震。岳云、牛通也俘掳了银铃公主。岳母放回了银铃公主,公主大为感动。后为,岳家五兄弟摆出岳家枪阵,终于将金邦四高手击毙。英姿疯爽的岳云全身披挂,告别众兄弟,直奔牛头山,辅佐父亲,保家卫国。片中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避免了脸谱化与类型化的倾向。金宋战争是个比较难处理的题材,编剧从岳家小将着眼,将民族矛盾与冲突置于一代年轻人的身上,一方面尊重历史事实,在大是大非的民族大义面前,旗帜鲜明,绝不含糊;另一方面在年轻人性格塑造上,突出他们的天真无邪,如果不是战争,他们将会是好朋友;影片没有渲染战争的残酷与民族的仇恨,着力描写和歌颂的,是民族的团结。这种立意无疑是对金宋战争题材的一种开拓与挖掘,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俗话说,将门无犬子。《岳家小将》把岳飞的子辈们作为故事的主角,塑造了众多的孩童形象,生动活泼,其人数足有百人之多。岳震年龄最小,童真未泯。他与牛通素未谋面,谁也不认识谁,一见面就打了起来,打不过就咬,在牛通手上咬了一口,把孩子的“刁蛮”与不服输的劲表现了出来。两军正激战打得不可开交,看到对方阵中的银铃子很漂亮,竟说把她抓来给牛通哥哥做老婆,童言无忌,令人捧腹。他被俘后又获救,对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在金弹子面前我没哭”,显出他虽然年纪小,但坚强勇敢。
对于儿童片来说,15岁左右的角色是最难饰演的。这个年龄段正处于成人与孩子的中间,表演上容易成人化,对于成人观众来说,又会显得幼稚。片中的主人公之一岳云就是这样的角色。片中的他已有15岁,已跟随父亲征战三年,作为岳家的长子,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但片中的岳云也许把他塑造得太过完美,失去了孩童们喜欢的趣味,令人印象不深。(www.xing528.com)
作为一部武打片,片中的武打场面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影片的开头,就是岳云、岳雷、岳霆、岳霖、岳震演练不同兵器的精彩画面,他们身姿矫健、武艺精湛,就像戏曲一样,一亮相就展现了他们的不同凡响。牛通与金兵打斗的场面,充满喜感,他看上去憨厚老实,却机智过人,常用一些鬼点子打得金兵找不着北。
如果说《岳家小将》是从历史中寻找属于儿童的江西故事,那么《瓷娃娃》就是从传统艺术中寻找适合儿童的故事了。
江西景德镇历来被称为瓷都,千百年的文化积淀造成了一批艺术造诣很高的陶瓷艺术家。电影编剧与陶瓷艺术家联手,就有了《瓷娃娃》这部儿童美术片。
《瓷娃娃》是景德镇编剧康戎创作,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儿童动画片。康戎历任《景德镇日报》总编室资料员,景德镇市文艺工作团创作员,景德镇市文化局创作员、艺研所副所长、创作员,长期在景德镇工作,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深深的浸润,让他自觉地利用陶瓷文化来表现江西的丰厚历史底蕴。《瓷娃娃》用儿童的视角来讲述美丽的陶瓷艺术品制作的过程。从一动不动普普通通的泥土经过心灵手巧的姑娘的细心揉搓,一个可爱的会蹦会跳的泥娃娃被雕塑了现来,与它同时被雕塑的,还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它看到泥娃娃能蹦会跳有手有脚非常美丽,心里就妒忌了,想出个计策来,引诱它在野外去玩,没想到下起瓢泼大雨,瓷娃娃被雨水冲刷得浑身脏兮兮的,它胡乱地跑到垃圾箱里,受到垃圾们的欺负。瓷狐狸心里不安来找它,垃圾们也想把瓷娃娃抓来,泥娃娃大声喊快跑,为了救瓷狐狸,自己再次被垃圾们压在底下。它浑身肮脏缺胳膊少腿地从垃圾箱里逃出,正好制作它的姑娘到处寻找它,发现它以后,把它重新修补,它重新获得了生命。它被放入火中锻烧,瓷娃娃终于成为一个漂亮多彩散发着光芒的艺术品。“艺术的烈火锻炼了我,阿姨的心血哺育了。”影片用拟人的手法,充满童趣的故事,巧妙地向儿童讲述了陶瓷的形成过程,并阐释了友爱不妒忌、遇到困难不退缩的道理。
影片中瓷娃娃与瓷狐狸的瓷雕是个亮点。它们出自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姚永康之手。他艺术素养深厚,作品格调高雅、粗犷,风格独特,既富前卫性又具有民族特色,经常参加国际和国内雕塑、陶艺重要展览并获奖。他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邀,担任这部国内外第一部陶瓷雕塑美术片《瓷娃娃》美术(负责造型设计与陶艺创作),片中的瓷娃娃充满了线条的流畅感与古朴的可爱,瓷狐狸全身黑乎乎的,狡猾的特质被雕塑得活灵活现。
《瓷娃娃》中各种瓷雕都是由闻名世界的瓷都景德镇的高岭土捏制涂以高温颜色釉烧成的。有时一个动作就要烧制几个,主角瓷娃娃的不同姿态就烧制了192个。导演和动作人员用“套裁”和“代用”的方法在同一个瓷雕上拍各种动作,加上运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使不用关节的瓷娃娃不仅能动起来,能立,能走,能举手投足,而且还会唱歌跳舞。这在中国美术电影史上是一次新的探索。
该片把真人表演与瓷雕动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的场景与动画的制作画面互相穿插,假假真真,虚虚实实,让人沉浸其中,进入到一个充满趣味的儿童世界。该片获1983年中国电影美术片百花奖。
值得警惕的是,与江西灿烂的文化相比,对江西文化进行阐释的儿童片是相当稀少的。乡土教育应当把这一课补上,江西电影的编剧与导演们要从江西丰厚的历史文化中吸收资源,并进行现化性转化,成为一个个儿童看得懂喜欢看的电影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