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电影发展史中的开山之作《珍珠记》

江西电影发展史中的开山之作《珍珠记》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赣剧共有两部剧目搬上银幕,《珍珠记》和《还魂记》。弋阳腔《珍珠记》被改编为电影,成为江西电影的开山之作,不是偶然。弋阳腔《珍珠记》能经久不衰,首先是它的主题与内容。其次,弋阳腔《珍珠记》也是对“招赘”的社会现象的深刻揭露。在传统剧本中,弋阳腔《珍珠记》中的高文举是两度被招赘的读书郎。把经过石凌鹤精心改编的《珍珠记》搬上戏曲舞台的导演是高履平。《珍珠记》的两位主演都是赣剧名角。

江西电影发展史中的开山之作《珍珠记》

赣剧共有两部剧目搬上银幕,《珍珠记》和《还魂记》。

弋阳腔《珍珠记》被改编为电影,成为江西电影的开山之作,不是偶然。《珍珠记》又称《高文举珍珠记》《珍珠米记》《米记》《合珠记》,是弋阳腔的传统剧目,它历史悠久,在明代就广为传演,一直生存在民间的舞台。

弋阳腔《珍珠记》能经久不衰,首先是它的主题与内容。它说了一个夫妻情分的故事——当男的一方功成名就飞黄腾达时,如何对待结发之妻,成了一个问题。书生高文举高中状元,却被丞相温阁强招为婿,文举被迫无奈之下接受了现实,又忘不掉家中的结发之妻,想通过书信告知其中内情。温阁却私自篡改书信,一纸书信反成了休书。文举之妻王金贞接到休书,悲愤难当,为了得到真相,求个说法,就离开家赴京寻找文举。文举此时已在宫里得到职位,离开了温家住在宫里。王金贞寻文举到了温家,被温家之女、文举现在的妻子温金婷百般刁难,甚至遭受了毒打。幸好遇到一个好心的老仆人,照应着王金贞,让她在温家做些杂役。中秋节这一天,万家团圆,文举从宫里返回温家过节,想起老家的金贞,想吃家乡的米果。不想梦想成真,吃到了家乡的味道,还从米果中吃出半颗珍珠,这是他与金贞分别时留下的信物:一个珍珠,每人半颗。珍珠是两人感情的见证,由此夫妻相见,互诉衷肠。为了逃脱温相的控制,两人逃出温家去包拯那里告状。包拯秉公执法,夫妻两个最终团圆。传统版“弋阳腔”中表现的重心是高文举取得功名后内心的态度与变化,温相与温女的阻力,是为了考验他感情的忠贞程度。他内心有过波折和退缩忍让,挣扎与犹豫,最终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其目的是颂扬患难夫妻坚贞的爱情

其次,弋阳腔《珍珠记》也是对“招赘”的社会现象的深刻揭露。在传统剧本中,弋阳腔《珍珠记》中的高文举是两度被招赘的读书郎。他原先在官府管理仓库,后遭遇火灾,被官府责令赔偿,把全部家当赔光了,一贫如洗,还欠了三百两白银。这时救他于水火之中,改天换地的是王金贞。她的父亲王杰是个财主,人称王百万,他没有儿子,又乐善好施。高文举上门求贷,这王杰听了他的遭遇后,又听说他与他的女儿王金贞是同年同月同日同辰生,就把高文举招赘成亲。可以说,他与王金贞是患难之交。后来,高文举到了东京,高中了状元,被当朝宰相温阁看中,强招高文举入赘。温阁同样膝下无子,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当今皇上,成了皇后,小女儿待字闺中。他利用权势强行把高文举纳入府中为婿。这里牵扯到一个“招婿”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父系家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女到男家的婚姻形态被认为是正常的,而男到女家则被认为是不正常的。明代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男方只有一个儿子的,不许出赘,尤其是明确规定,养老女婿不得成为岳父家唯一继承人,岳父母可以在去世前“立嗣”,从自己兄弟、堂兄弟的儿子里挑选一位“嗣子”作为自己的法定继承人,如果没有立嗣就已经死亡的,也要由其宗族挑选一个同宗的侄子作为嗣子,来继承岳父的香火牌位,家产由这位嗣子和原来的养老女婿平分。因此才有入赘的女婿是半子的说法。高文举一次因贫困交加被招赘,一次因势力单薄被招赘,因此造成了婚姻中的不平等与他的软弱。

建国之后,弋阳腔《珍珠记》如同一颗久埋于泥底的璀璨珍珠,重新焕发了光芒。石凌鹤借全国戏改的东风,改戏、改人、改制,三管齐下,把《珍珠记》改成了全国戏改的样板,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把原作的44折压缩成8折,去芜存精,含英咀华,变松散为紧凑,冲突更加集中,主题更加鲜明,戏剧的色彩更加浓厚。在他的改编下,高文举初次招赘的情节被删了,他高中状元后被温阁强行招赘的情节得以强化。在传统版本中,把高文举的两次招赘说成是前生注定的姻缘。王金贞前世曾经吹灭了佛前灯,又虐待了善良的婢女,这位善良的婢女转世为温小姐,专门来与王金贞作对,验证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理。这一切的真正操纵者是佛祖,他让太白金星与土地神化为老虎把王金贞一行冲散,让她孤身一人流落京城,只有找去温府,被温家之女温小姐暴打虐待。这种前世之仇今世报的情节设定显然是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时代思想的,所以这些情节都被石凌鹤删除了。

石凌鹤版《珍珠记》,也就是电影版《珍珠记》更独到的地方是认为高文举的抛弃结发夫妻不是他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而是客观的无可奈何。他自己也是受害者。温相利用权势逼迫他就范,他想抗争,只不过势单力薄,立足未稳,还不能挣脱温相的控制。他没有恋新弃旧,忘记结发夫妻,为了权势而抛弃原来的爱人。所以,他不是这本戏所要批判的对象,矛头更集中地指向那个强逼招赘的温丞相和虐待丈夫原配的温小姐。石凌鹤版《珍珠记》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来改编旧剧,突出阶级立场,凸显大众意识,把高文举与王金贞的爱情故事放到封建时代的典型环境中去考察。王金贞赴京寻夫的过程也是她与封建官僚集团斗争的过程。石凌鹤说,必须继承并发扬古老的弋阳声腔,这是中央既定的戏曲改革的必由之路,于是坚决老老实实地整理传统剧目,从头做起,由老艺人向青少年认真传授弋阳腔著名折子戏外,更着重向年轻演员传授《珍珠记》。为了适合现代舞台上演,将原作三十场压缩为八场,存精取华,力求雅俗共赏

把经过石凌鹤精心改编的《珍珠记》搬上戏曲舞台的导演是高履平。她是石凌鹤的夫人,担任省赣剧团的团长兼做导演。她导演风格颇为细致,经过潘凤霞、童庆礽精心向老演员学习,倾心演绎,其他各方面通力合作,该剧在观众中获得好评。

《珍珠记》的两位主演都是赣剧名角。潘凤霞出生在江西玉山县的一个小山村,曾祖父、祖父及她的父亲,都是当地出名的赣剧艺人,她成长于这样的环境,可谓耳濡目染,从小受到良好的训练,打下了扎实的戏曲基础。7岁时,她就在戏班里学念戏文,9岁时就登台演出,成长飞快,到了13岁,她已经成了戏班里的当家花旦了。她的父亲过世了,她的家庭戏班就散了。机会来临于1953年,适逢石凌鹤搞戏曲改革,成立了江西赣剧团,她被调入了江西赣剧团。在团中,她认识了童庆礽,后来两人成了志同道合的夫妻。潘凤霞生长于赣东北地区,那里正是弋阳腔的发源地,她自小在自家戏班熏陶,并有着很高的艺术天分,在排演《珍珠记》时,她细心揣摩,认真研究,其扮演的王金贞扮相俊美、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活灵活现。

珍珠记
电影剧照(www.xing528.com)

童庆礽江西峡江人,原是话剧演员,自小在文人圈盘桓,长期浸润,吹拉弹唱样样皆能,学习赣剧之初,他开蒙学习《僧尼会》,凭着深厚的学识与长期的训练,他敏锐地意识到要规范口白,推行中州韵,以便各地观众听懂,为新后的赣剧最终在南昌站稳脚跟寻找途径。在排演《珍珠记》等戏时,以高度的自觉,推行定腔定谱等科学方法,将弋阳腔等重点声腔进行人文化改造,去芜存菁,古典声腔焕发了现代风采。他主攻小生,兼演其他行当。他的嗓音浑厚沉稳,中低音很有特色,高昆乱皆能,尤擅长高腔。他的表演融入了话剧的一些元素,细腻逼真,扮演的小生儒雅清俊,风度翩翩,书卷气浓厚。他演的丑角夸张幽默,接近日常生活,生活气息浓,塑造性格能力强。

童庆礽的演唱如鸟在天空飞,而非在笼中叫。他在饰演高文举与王金贞凭一颗珍珠重新相聚时,犹豫徘徊中略带磁性喑哑的唱,令人陶醉,脱略程式的曼妙形体,观众无不叫好。《珍珠记》中秋夜,高文举焦急等待久别妻子时唱“掩尽青苔人未扫,天空孤雁哭声高”,如冻云裂日,涧谷出溪,令聆听者无法抑止而怆然涕下。他的演唱从不飙高音,暗合莱辛拉奥孔美学原则:高潮之前,神韵深藏,这叫引而不发跃如也。

有了好剧本、好演员,又经过成功的舞台实践,要把它搬上银幕,还需要一个好导演。《珍珠记》的导演张天赐(1910—1992)原籍福建漳州,出生于台湾台北。1932年在台湾参加电影工作,后赴日本学习电影艺术,193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都电影艺术研究院导演系。1939年入“满映”任导演,是“满映”第二批独立拍片的中国导演之一。1944年到北平,在北平影艺学院任教。抗战胜利后,先后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清华影片公司和国泰影片公司任导演。1952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是一名艺术经验丰富,对戏曲电影有着独特理解的导演。他的加盟,让江西首部本土电影就成了经典。

张天赐在导演《珍珠记》时,借鉴了《珍珠记》成功舞台演出,又不拘泥于舞台演出的经验,把赣剧的歌唱、念白、音乐、舞蹈融合为一,运用电影特殊的表现手法,采用适合赣剧特点的电影布景,创造出了具有赣剧电影独有的艺术样式。

影片开头,是长亭相送的情节,不管是布景与唱词,都营造出依依不舍的意境。导演为了保持表演的完整性,在重要的段落采用了长镜头技巧,利用镜头内部的蒙太奇效果来造成画面的运动感。

《珍珠记》摄制成戏曲影片,广泛放映之后,以紧凑的剧情和完美的艺术演绎,赢得好评如潮。当时的文化部领导周扬同志在中央文化部召开的有关专业会上指示作为鉴赏资料放映,以肯定它在戏曲改革方面的成就。

现在看来,《珍珠记》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它能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紧扣戏改的主题,对旧剧进行了意识形态的改造,把前世之仇今世报的情节设定改造成普通百姓与权贵的斗争,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来重构戏曲表达的主题。这种改造与重构能引导矫正大众的审美趣味,规范人们对历史、现实的想象方式,塑造出新的历史时期所需要的“人民”的主体。二是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坚守。改造与重构不是丢弃传统的精髓,好的东西,还是要坚守的。与西方戏曲不同,中国传统戏曲虽然也有帝王将相、神魔鬼怪,但更多的是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中国戏曲与中国社会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说的也是老百姓关心的身边事。《珍珠记》说的夫妻情分与刁蛮权贵的题材正是老百姓所希望看到的。它的改编更贴近了百姓的生活。它传达的价值观也是与传统并行不悖的,倡导夫妻恩爱,贫贱不移;形成以温相为代表的恶的一方,以王金贞为代表的善的一方,正义终究战胜邪恶,善良必得好报。三是民族审美精神的艺术再现。《珍珠记》属于赣剧弋阳腔,其艺术特色借用乡语,一人唱而众和之,一人启口,众人帮腔。它体现了一种激越热闹的艺术审美情趣,这一点在电影《珍珠记》中得以延续与保存。电影直接把弋阳腔的精华呈现在银幕上,在其优美的唱词中歌颂正义和美好的人性,诗歌舞有机结合,体现了民族的艺术韵味。四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相得益彰。《珍珠记》作为传承几百年的传统戏,其中的传统性不言而喻,电影又是现代的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形成一种张力,传统的观众会感叹电影的神奇,现代的观众又会被传统的艺术所吸引。“银色的光,给了旧的舞台以生命”(田汉),电影突破了舞台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运用任何背景,舞台的写意与电影的写实相互融合,意实相间,起到了间离与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