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支付方式:从实物货币到比特币,第三方支付规模达

支付方式:从实物货币到比特币,第三方支付规模达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表5.9所示,我国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发展速度迅猛,每年都实现了交易规模翻番,特别是其中的移动支付。图5.62016年第三季度第三方支付的结构注:其他支付方式包括银行卡、电话支付、预付卡与受理等业务。随着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的增长,第三方支付的总收入不断增加。表5.10是第三方支付的总收入的情况。第三方支付在网民中有很高的渗透率,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第三方支付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风险。

支付方式:从实物货币到比特币,第三方支付规模达

第三方支付最早出现在1999年,支付平台是较为简单的网关模式。从2005年开始,支付机构数量迅猛增长,截至2009年底,支付机构已达到267家。第三方支付业务范围基本上覆盖了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货币兑换、数字电视支付和移动电话支付。

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交易规模19.2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100%。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58.8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400%(见表5.8)。

表5.8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 (单位:万亿元)

注:互联网支付是指客户通过桌式电脑、便携式电脑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移动支付是指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上非银行系产品实现的非语音方式的货币资金的转移及支付行为。移动支付不包含短信支付,2016年起开始计入个人用户主动发起的虚拟账户转账交易;交易规模不含银行和银联,仅指规模以上第三方企业,数据来源于艾瑞咨询。

互联网支付是指通过互联网在线地发出支付命令,并以在线或者离线的方式进行资金结算的支付行为。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指通过手机信号发出数字化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的行为,还包括后来出现的平板电脑发出的支付指令。在多数情况下,手机支付和移动支付两个概念可以互换。电话支付指通过固定电话发出语音(含交互式语音应答)和数字化支付指令,或通过手机语音和短信息等方式发出支付指令而实现的货币支付的行为。交易规模指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发生的交易金额,不仅包括电话支付、网关支付和专门账户进行消费购买时支付的金额,也包括用户账户的充值、非消费目的的转账和提现的金额。

如表5.9所示,我国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发展速度迅猛,每年都实现了交易规模翻番,特别是其中的移动支付。这主要得益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使用及其功能升级和完善。

表5.9 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交易规模 (单位:亿元)

续表

注:第二列2013年之后的 “第三方支付”来源于艾瑞咨询,为非金融支付机构规模以上企业的互联网支付业务、银行卡收单、移动支付、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业务的交易规模的总和。其他数据来源于易观国际,统计口径见前段正文对第三方支付、手机支付和电话支付的定义。

图5.6 2016年第三季度第三方支付的结构

注:其他支付方式包括银行卡、电话支付、预付卡与受理等业务。数据来源:艾瑞咨询和易观国际。(www.xing528.com)

随着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的增长,第三方支付的总收入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从2007年第一季度的1.13亿元增长到2016年三季度的22.69亿元。由于第三方支付可以取代现金和银行卡在小额零售支付中的作用,第三方支付可以减少中央银行的铸币税收入,打破银行在支付交易领域的垄断,促进银行业的竞争和创新。表5.10是第三方支付的总收入的情况。从2007年到2012年,第三方支付总收入增长了10倍,略低于交易规模的增长速度。

表5.10 第三方支付总收入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在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结构中,互联网金融(包括理财销售、网络借贷等)占比为32.3%,个人业务(包括转账业务、还款业务等)占比31.7%,线上消费(包括网络购物、线上到线下、航空旅行等)占比22.5%,充值缴费(包括生活缴费、话费充值、网络游戏、虚拟产品等)占比为2.0%(数据来源于艾瑞咨询)。

两个占比最大的细分行业分别是互联网金融和个人业务,其中开展个人业务的支付平台不多,这部分的流量基本被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龙头企业瓜分。互联网金融一直是中小企业争夺规模的福地。自从余额宝诞生以来,用户的理财成本急剧下降,理财用户快速上涨,加上用户数量可观,整体行业存在巨大流量。目前,多家平台正在积极布局网络借贷、网络基金保险等传统细分领域。

在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结构中,移动金融占比15.1%,个人应用占比68.1%,移动消费占比11.6%,其他占比5.3%(数据来源于艾瑞咨询)。从2016年的整体趋势可以看出,移动消费呈现稳定上升的状态,虚拟账户的交易增加。2014年的春节微信红包,改变了消费者的转账习惯,大量资金流通于各个虚拟账户之间,同时提现手续费的提出,让用户在消费时会优先使用虚拟账户余额支付,以避免手续费的支付。这样,随着消费者虚拟账户上余额的积累以及线下支付习惯的培养,移动消费的占比将不断提高。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完善与价格的降低,手机网民渗透率快速上升。中国手机网民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12年的22.6%上升至2016年的50.3%。与此同时,用户的移动端APP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端渠道将比传统PC渠道具有更强的用户吸引力

第三方支付在网民中有很高的渗透率,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5.11亿,较2016年12月,网上支付用户增加了3 654万人,半年增长率为7.7%,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64.9%提升至68.0%。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5.02亿,半年增长率为7.0%,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67.5%提升至69.4%。

线下支付领域依旧是市场热点。网民在线下实体店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结算的习惯加深。该次调查数据显示,网民中在线下购物时使用过手机网上支付结算的比例达到61.6%。

第三方支付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风险。 《2014年第三方网络支付安全调研报告》显示,由于网络支付不安全而不使用网络支付的用户比例高达54%,但是调研发现实际的网络支付安全状况比用户担心的情况要好很多。木马、钓鱼网站和账户密码被盗是最常见的网络支付安全事件,遭遇木马和钓鱼网站的在不安全事件中的占比为24%,账户密码被盗的占比为3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