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
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控制力。
第一种控制力,只要嗓门大、力气大就存在天生的控制力。当然,也只能控制较弱的人,相近的人就很容易形成对抗,而较强的人就镇不住。
第二种就如孟子所说,待人接物。但是,世上误事者奸人十之有一二,蠢人十有八九,不管待奸人如何,特别是待蠢人如何,结果都是差不多的。(反过来不成立,对值得尊重的人尊重,结果是惊人的。)
第三种就是拉拢一些人,拉帮成伙,增加自己势力。
第四种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五种让下面斗起来就好控制了。
总体来说倾向于压制。
力量压制是绝对的,但是抗力一直会存在,只是如何发作的问题。通过好方法改进力量的效率是相对的。好方法包括平台、团队、激励、技能、培训、策划、执行、反馈、竞争等,很多很多,总之,都是倾向于提升。
用人之道与利用他人之道有什么区别?
是人员长期发展与控制力之间的矛盾,短视或控制力不足都会形成对耗。
从历史角度看善用他人之道和利用他人之道很容易区别,但当局者很难区分。
仅从操作方法上对比用人之道和管理之道:一个模拟一些,一个数码化一些,用人之道以人为基准,而管理之道似乎更关心效率和改变。用人之道关心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而管理之道着重于现在一定范围的事务。
有些企业,“会做人”压倒一切;有些企业,“不会做事”就只好饿死。
其实,用人之道包含管理之道,管理之道也包含用人之道。我们的用词只是为了区别传统与现代、长期与短期,两个不同的角度,两层不同的含义。
传统用人之道与现代管理之道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驱动方式:命令与约定。
反馈方式:主观和客观(凭感觉和数学等式)。
“管”和“理”,国内企业管人比较多,外资企业理事比较多。如果,把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策划执行到位,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服不服的事会很少。策划是经验和实际之间的数学问题,而执行则是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潜能量)的问题。
管人最大的问题,缺乏一致性——会有很多投机的人。
理事好像很少关注控制力的问题,当然,控制力的问题也是存在的,只是,其控制不在于听话,而在于反馈。(www.xing528.com)
管理之管是管人,管理之理是理事,这句话完全不对。把反馈系统做好了,表现好,高回报;表现不好,低回报,理事也把人管了。听不听话从某个意思上来说,与业绩无关。管得人很听话的,业绩未必上得去。
用人之道的目标是对领导有用,管理之道的目标是对组织有用,领导目标有时和组织一样,有时不一样,但它们一定是两种目标,个人的和群体的。很多国外的管理方法不那么有用的原因是不同的目标和前提,也就是说管理方法在用人之道的内核上作用是很小的。同样,用人之道在现代管理中,也存在了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
企业中有人做加法,有人做乘法。通常一线人员做加法,而管理人员做乘法。但管理人员不一定都能做大于1的乘法,所以,要以一线人员的工作来衡量管理功效,否则,就会有越管事情越多,无事易生非。
作为一名经理人,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取决的重点是在于你员工的表现,而不是你做了哪些事。[7]
这是用人之道和管理之道区别的内因,思维的方向不同,一个大我小人,一个大人更大的我。
长期用人之道与短期管理之道的区别在哪里?
用人所长、审时度势等于数据处理,而数据处理是工具、是效率、是方法。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内在的问题是,方法没有动力就没有意义,而动力问题往往是隐形的。
命令员工、带领员工、奖罚员工、协商员工、谈判员工、分配员工、支持员工,各种形式都代表了一种理念。而任何方法都是理念的延伸,这些理念代表了两种基本的实质:XY理论。
很有意思的是学了众多的管理方式,我们却都用不上,好像管理界把重要的技术都隐藏得很好,而把不重要的拿到外面给大家看。
我们通常在实际中学习管用的管理技术,有几招以后,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只用这几招。
通常,员工区分成依赖性强的和独立性强的,管理人员区分成强硬的和协商的。强制是一种技能,协作也是一种技能。但在目前大多数实际情况中,不是根据情况变化,而是以不变应万变。高明比蛮力高效,却没有蛮力易用。
管理方法最容易在同行的对比下传播和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竞争压力;另一方面,相近的环境提供了抽象理念中不存在的可行步骤和克服困难的细节。
管理总是和权力、分配混合在一起,以致非常的复杂。从下向上不缺乏动力,从上向下不缺乏条理,反过来说,就是总缺失另一方。
把管理、权力、分配三者分开理清可以互助,把三者混淆则可以把官僚游戏玩得如鱼得水。马克思·韦伯的科层制度通过绩效反馈可以提高效率,但通常会演变成权力的反馈。而矩阵、网络系统又会演变成命令有人下,反馈、报酬、长效发展无人管。
管理是效率的问题,但是无法回避的是权力,接下来就是分配。
利用他人之道要解决分配问题,管理之道也是要解决分配问题,只是一个在于权力,一个在于效率。分配不当会权力变异或失去效率。
效率的提高可以产生权力,而已有了权力,是否还要重视管理?虽然长远会有问题,但是,短期反而能取得急功近利和表面的辉煌。
垂直结构的群体,最大的问题就是限制发展。水平结构的群体,易竞争或者争斗,而促进群体的发展,是在变化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变化。
历史上摩西和管仲都做过全民的分户分组行动,提高了整个群体的效率。一开始,总是从下向上组,十成百,百成千。而到了后面,也许就变成了从上向下的占位,从凝聚力量变成了分散力量。
人体的神经系统让人的命令系统和反馈系统分开工作,结果是因各司其职而完整。组织的命令系统和反馈系统通常是一体的,一般都是偏执一方的本位。科层和矩阵的实质都是分组,而命令和反馈是另一个维度。领导的强力和长久并不一定成正比。封建王朝都关注强力,却没有帝王能把反馈系统做好,所以,王朝都不会永久。负循环比强力强大得多。
绩效管理有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把维持反馈和变化反馈分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