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修持:思想与行为的重要结合

佛教修持:思想与行为的重要结合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入和行入是佛教用语,意为修持佛法有很多很多的途径,归根结底不出思想和行为。不理解的东西是不能成为行为支持的。行万里路是行入,行入是没有复杂结构的,通俗的说法是流于表面难以深入。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绝对的理入和行入都是畸形的。理入没有行入的配合,只是花言巧语加胡言乱语;行入没有理入的配合,有可能徒劳无功。

佛教修持:思想与行为的重要结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达摩:“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观壁,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为四行?一报冤行,二报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理入和行入是佛教用语,意为修持佛法有很多很多的途径,归根结底不出思想和行为。通常情况下思想决定行为,而行为通过潜意识一样决定思想。

读万卷书是理入,理入是没有感受的,或者说完全的字符感受,通俗的说法就是不理解。不理解的东西是不能成为行为支持的。

行万里路是行入,行入是没有复杂结构的,通俗的说法是流于表面难以深入。

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所以,理入和行入,一定要在一起。

行者无疆,行者的驱动力是强大的。人是动物,一旦行动起来,能量系统一定会有一个自然跟随,活力也随之而来。行走是人的最基本的行为,只要会调速行走即是活力。行走比慢跑强大的地方是持续能力和稳态(运动不足和运动伤害的标准是促进还是损伤“微循环”),行走也意味着阅历,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意味着不同的感受。行走的力量意味着越走越强大。现代人非常需要行走,因为,读书(或网瘾)之毒。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前面的句子“儒冠多误身”也被辛弃疾引用,一方面玲珑机巧,一方面无动手能力。

“书是人的良师益友”,那要看作者是谁?读书就是和作者交流,不是和任何人交流都可以获益的,所以,书不一定是人的良师益友,只是和不同的人交流而已。只有部分人是良师益友,有些人只是发发牢骚,有些人编编幻觉,有些人还是损友。书有一个大优势就是和伟人交流,因为,伟人不易见,偶见也交流不出深度。但是,那些为写而写的目的不正的垃圾,不止是浪费读者的时间,还是精神麻醉品,脑残书,越读越残。

所以,先要判断书是促进行为的,还是抑制行为的。

接下来,不只是什么书的问题,还有怎么读的问题。把所有的书当《论语》读,就僵掉了。

现代生活中,影视是一个比书更普遍、影响也更大的全方位思维意识及非意识的交流媒介,更高的能耗和干扰,并且现在多数人是从小看起的。

西方的动漫主流夸张行为,给人的感受是促进行为的正值;岛国的动漫主流夸张意识,给人的感受就是负差,对青少年沉重残害。

一个社会过度的演戏,如同一个企业过度的广告,真实不如戏那么精彩,而且还难,真实就会流失。

电影通常被人称为成人动漫,银幕英雄远比生活中的英雄战无不胜,但那是假的。角色比你强得多,但演员就不一定了(除了挣钱难度),歌神、歌王除了唱歌,也未必有什么其他的强项。个体的实际能力强度与偶像的虚拟强度之差是社会能力基础的表现。通俗地说,越把偶像当回事,你自己就越不是回事,自我认定值低还没有上进心。引动神一样的感觉,虽然,能量位置很高,在幻梦的范围无往而不利,但也只是一种感觉。

如果没有能力超过你所崇拜的明星,哪怕是你的强项明星的弱项,那么,这个崇拜多数是有害的,单向的设定是通向意识奴隶的道路。如果虚拟的英雄扫清了现实的英雄,那么,这是一种扭曲。电影里拳头硬的是英雄,现实生活中拳头硬的是痞子,对面不存在子弹的英雄能满足心理虚幻却虚弱了现实(有一次看一部西藏公路建设的纪录片,当那些英雄们大口啃着馒头的时候,发现原来他们就是偶然发点牢骚的父亲和他的同事、一群参加过抗美援朝或援越的非常普通的老人,他们不是电影英雄的对手)。当然,作为色彩的音乐,调节情绪还是不错的,但是,一旦偶像产生,一方面说明你自己动得太少,另一方面说明负作用就要升起了。

电视本可开扩眼界,但一旦成迷,自控能力会大幅下降,易受外界因素摆布,且恒心也要全靠外界了。这其中,臆造剧和纪录片的吸引力与作用相左。上文曾提到过的俄国女士,亦为此例。

过度地读小说和上影院的习惯,会在这个方面制造出真正的恶人。一名俄国女士为剧中虚构的角色而哭泣,而她的马车夫却冻死在了剧场外面他坐的地方……(www.xing528.com)

这样的人内心充满了习惯性地经过却不能促成任何行动的情绪。[7]

相对的崇拜角色,是一种尊重;而绝对的崇拜,是错觉,是这一方向的被动能量增长越过了主控的能力,幼稚。

演员的智力和心力主要都是用于务虚的,就是说比医生更像医生,但只会看医生而不会看病,其知识结构主要就是装,专业和职业的。

表像的吸引力总是存在的,特别是在从无到有或者接受机械教育的阶段,只是,玩虚的结果是更虚,停留在浅薄还是回现实,这是成长的问题。

一般来说,社会地位越高、能力越强的人越不容易产生偶像崇拜,而是更加相信自己,分辨作假的能力也强;反之,则容易拜倒,迷失于脱离现实的期幻。当然,这也是社会结构的问题。

同样的现象,还有高大上的领导,也是被扭曲的。有很多人喜欢骂领导,认为是领导给自己带来了不幸,而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下属的依赖和被动以及一切皆为赏赐的心理,使领导对下属最基本的尊重变成了多余。

传统媒体的特色,就是单向,并且会培养被动的习惯。而有作为一定是双向的,不仅有主动的习惯,还能应变而不自我中心(媒体经常虚拟自我中心代入感,这也是一种“神奇”的培养)。

思想建立在行为上,诸子百家;思想建立在思想上,文人墨客。诸子不再有,不完全是因为“罢黜百家”,而是,没有了思想的基础。

韩非子《五蠹》:“今人主之于言也,说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用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辨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行身者竞于为高而不合于功,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而兵不免于弱,政不免于乱,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书你无法与古人交谈、无法与异域的人深谈,但是,有些书真害人,制造战争,杀灭思想。

绝对的理入和行入都是畸形的。理入没有行入的配合,只是花言巧语加胡言乱语;行入没有理入的配合,有可能徒劳无功。那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鸡蛋问题其实很简单,基因突变肯定是从蛋开始的),进入角色行入有优势,进入角色以后理入有优势,之后循环步长和频率更重要。换种更通俗的说法,没有足够的感性认知,理性知识是空洞的、乏味的、无意义的;有了足够的感性认知,而没有理性的归纳、整合,就难以进阶。

从方向的角度,理入是长效的,行入是即时的;而从动能的角度,行入是长效的,理入是即时的。没有行入就没有动力,没有理入就没有结构,理入是由繁入简过程,而行入是由简入繁过程,殊途同归的是困难变得简单。

行入是在特定方向上激发能量,理入是将能量引向特定方向,各有所长,相辅相成。

最终,行入没有足够的重复不能产生理入的基础;理入没有足够的重复积累不出行入所需的技术,行入理入没有足够的反复交替就不会提升。

活力来自心脉系统,定力来自中枢神经,这是人行为的两个能量中心。

人因动而有活力,因想而高级。

行上之想需智力,想上之行需动力。个人的强大在于行想之间,在于心智之间,在于历练,知之为白知,用过是知也,善用是大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