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记忆与教育的深度思考

关于记忆与教育的深度思考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绪是记忆的原因之一。人类记忆与大脑的海马结构、大脑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而且,联想的记忆用的时间少、保持时间长,这可能和我们神经系统的网络结构有关。联想是树的长大、枝繁叶茂,而整理是修剪。通常,我们认为过程性兴奋与短期记忆有关,而结构性兴奋与长期记忆有关,而划分过程性兴奋与结构性兴奋的界限是一个值。

关于记忆与教育的深度思考

记忆的问题就是我们想记住的东西不一定记得住,想忘掉的东西基本上也忘不掉。

实际上不去想就可以忘掉,但是,如果没有其他替代品,你很难不去想,因为,我们想忘掉的东西通常能级较高。如果,没有更高能级的竞争,它时不时总要跳出来,因此能量追加。不想是内容,形式却是想。相反,我们记不住的东西通常能级较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正面情绪通常让我们很享受,不需要任何处理;对于负面情绪,如果我们不去处理的话,会难受。通常我们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实际上,对我们记忆的帮助是巨大的,而且还有机会提升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负面情绪会让人智慧。不过,我们通常会反过来说:“聪明的人多忧愁”“没心没肺最开心”。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有八九。”通常都是聪明过头的人的感慨。傻瓜开不开心不一定,但是,开心类节目傻瓜是少不了的。到底是情节感染了你,还是情绪感染了你?

按照西方进化论的原理,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被猛兽吃掉,长心眼,以获得生存机会。

但是西方心理学和其他主流理论都视负面情绪为洪水猛兽。实际上,只是名词和动词的冲突,负面情绪是好的,不好的是你没有能力处理。完整的说法是:我们能够应付的负面情绪对我们是有帮助的;而超出我们能力应对范围的负面情绪,累积起来对我们是灾难性的。

在一些很痛苦的环境下,却可能生活着很快乐的儿童;而在一些很美好的环境下,却可能生活着很烦恼的儿童。可能的解释是:参照对象、适应能力运动量,而参照对象形成的标准还会向后延续很久。(好的标准是有对比、有变化的标准。)

所以,不要回避、逃避,从小挫折开始渐进锻炼。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少年儿童十分的必要,可帮助他们增长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既能提高智慧,也能提高情商

进一步说,人没有承担、没有挫折就不会懂事。但目前很多所谓的人为的挫折教育常常达不到预期的心理效果,吃苦像是一个笑话,效果一定为负。

反过来说,正面情绪并不是完全有益的。如果,处于平衡的范围,正面情绪可以中和负面情绪;如果,超出平衡的范围,特别是人为控制,拒绝了基本的处理负面情绪的锻炼机会,不会上心的富二代就是可能的后果(富二代并不是笨,而是基准点偏移,正常的处事和能力都会有问题)。

阅历使人丰富,克服挫折使人坚韧。

情绪是记忆的原因之一。特别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情绪总是相重合。小的正面情绪过了就过了,大的正面情绪才会留有印象;小的负面情绪我们要处理一下,大的负面情绪处理不好会累积,最终可能要治疗。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类记忆与大脑的海马结构、大脑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

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把抽象无序转变成形象有序的过程就是记忆的关键

西方心理学的记忆理论不是很关注情绪,而是关注流程,各种各样、丰富多到看不过来。也就是关注记忆可控制的部分,而无视记忆不可控制的部分。

第一,是重复理论,就是重复可以获得记忆。实际上,把小的能量叠加,最终能够达到最低限值。所以,我们知道记忆有一个最低限值,过了就能在一定时间范围有效。但是,我们不知道具体的值是多少。西方心理学测试了重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的相关规律、记忆增加和衰退的相关规律,在机械记忆上是有帮助的,但是,碰到有意义的记忆时就不太准。从而进入第二个理论。

第二,是联想理论,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联想是动用更多的小能量,或者说借助相关的小能量——图形、音乐、故事等,最终目标也是要过最低限值。而且,联想的记忆用的时间少、保持时间长,这可能和我们神经系统网络结构有关。

第三,是整理理论,就是通过整理联合小能量。不是更多的能量,而是同类的能量整合出更合理的结构。整理过的记忆,比没有整理过的记忆,保留时间长。联想是树的长大、枝繁叶茂,而整理是修剪。当然,一开始就定向培养和修剪,效果是一样的。集中优势兵力,符合能量规则。

最终的结果是树状结构,所以,Windows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器一直是理性的人的偏爱。但是,感性的人不是这样,他们似乎更喜欢桌面,喜欢各种各样的乱放,认为好看美观。理性的人也会用桌面,但一定要把它理得整整齐齐。当然,大多数人介于这两者之间。

理性记忆用西方心理学的编码理论来推断十分合理,而感性记忆如果用编码理论来推断则是非常令人费解。

第四,准备活动,是先轻微活动一下,提高心率,然后再记。很多企业内训课的老师都会用这个办法来调整学员的状态。

第五,等待理论,这不属于西方心理学,而是属于东方的冥想。对同一个记忆,记不住就等一会,等心脉能量提供足够的支持为止。通常,我们花的时间越长,记住的数量越少,记忆越深刻。当然,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转向别的不费脑的活动,过一会再回来,张弛有度。

第六,实践增强,包括情景练习。可能的内容,都去做一下,追加行动能量。

除了海马会与短期记忆有关,我们对神经系统的记忆机能基本上不了解。通常,我们认为过程性兴奋与短期记忆有关,而结构性兴奋与长期记忆有关,而划分过程性兴奋与结构性兴奋的界限是一个值。新的、特别的、足够刺激的信息,我们容易记住;机械重复足够多,很难记住。

也许可以这么说:“记”“忆”是能量构建和构建能量。当然,不只是记忆,包括意,都是能量在全局和局部的变化。

两个人看见同样一辆车,一个人说破,一个人说好。前者可能只是直观感受;后者可能以前得到过动力操控等技术数据,或者驾驶过,这是以往积累在大脑中势能结构群的作用。问题是我们有很多积累,但用的时候,无法预知哪个会跳出来,也许都不来。内容是我们关注的,而大小变化和运行机制,我们了解吗?

虽然,我们对记忆的原理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对各种记忆方式的效率还是了解的。虽然,记忆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但是,我们的教育力气几乎都花在记忆上,最终,我们用了儒家最爱的方式——我说你记(灌输),以记为记,消耗大,收获小。把八股内容换成西方知识体系灌输是现在的教育,变主动为被动。通常灌输是唯一答案,是被动的;而选择是多样可能,主动的。臆执是唯一的,总是有冲突的;世界是多样的,会自动择优的。

刘易斯《马与男孩》:“做奴隶和被迫做某事的一个最糟糕的结果就是,当没有人再强迫你时,你会发现你已经失去了强迫自己的力量。”[3]

暴力会使小孩无法学习复杂的步骤,而灌输会使小孩懒于动脑。被迫、被动的负面作用常常不易察觉,而暴力和灌输都可归于强制。强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若只有强制,坏处就大于好处了。

外力和说理对不同阶段的小孩意味不同,但小孩升级了我们却不知道。

由于大人自我主控的局限,主动和被动是很难把控的。应该让小孩自己做,多做,并适当支持或限制。

教育不需要改革,而是需要改变。改革是除旧迎新,而改变是多样化,没有多样化就没有进化的基础。但是,多样化并不等于进化,比较和组合才是进阶,10%、20%、30%、40%、50%……百分之五十才是中心线,一定百分比以上的开放系统才会有开放的人才。老师不是传声筒,学生也不是记录仪,评测也需要变化。青春期缺少自然的行为反馈(好成绩只存在于少数人,尖子和学渣的可塑性都不如中间来得大,只是现实都是抢尖子),以至于增长的能力和能力的认定之间无法协调。以不会变的标准定人,还是以人定基准?自上而下地教育,还是从无到有地训练?(教育机构官员是远离现场的领导,还是评测专家?)

国外大学普遍施行的助教和讨论小组制度,在国内没有推广的原因是费用问题、技术问题还是目标问题?让学问从学生自己嘴里说出来,才会形成互动和思想。当然,还有更早的事。(www.xing528.com)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抚养。人们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第二年阿玛拉死了,卡玛拉则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事件。

据研究,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只懂得一般6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她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4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7年时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几句话。在最后的3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她也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时,她死去了。辛格估计,卡玛拉死时已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狼孩”的事例说明了儿童时期在人类身心发育上的重要性。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例如仅就脑的重量而言,新生儿平均约重390克,9个月大的婴儿脑重560克,2.5岁到3岁的儿童脑重增至900~1011克,7岁儿童约为1280克,而成年人的脑重平均约1400克。这说明在社会环境作用下,儿童的脑获得了迅速发展。正是在儿童时期,人类逐步学会直立和说话,学会用脑思维,为以后智力和才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狼孩”由于在动物身边长大,错过了这种社会实践的机会,这就使她们的智力水平远远比不上同年岁的正常儿童。

儿童和成人感观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加工处理的结构化。

西方说儿童神经发育有关键的时期;东方说儿童幼年时期心智是统一的,过了这个时期心智就分离了。大脑皮层的发育会提高行为的方向和持续的能力,但也会提高行为因果的阀值。有一个现象是,成年后就算你有努力的愿望,也没有了努力的习惯,习惯性的技能大打折扣。很多小时候培养出的习惯,对你在成年后的竞争中大有帮助,或者相反。

除此之外,我的很多管理理念都可以从我母亲身上找到原因,譬如下面这些原则:通过竞争去获得成功,面对现实,利用欲擒故纵的方式来激励别人,确定苛刻的目标,严格地跟踪工作进展以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她在我身上培养出的洞察力从未消失过。母亲总是坚持要面对现实。她的一句名言是:“不要欺骗你自己,事实上它就是这样。”

她总是警告我说:“如果你不学习,你将一事无成,绝对一事无成。学习没有任何捷径可言。不要欺骗自己!”[4]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点像迷信和宿命论,其实,这是早期教育的金言。三岁左右儿童能够自己吃饭,具有灵活双手、独立人格,过了这一个窗口时期,再想培养独立吃饭的习惯,窗关上了,留下很多的后遗症。比如幼儿园歧视,比如小学开始手不够灵活,写字、作业很慢。其他同学是把力气花在学习上,而之前被耽搁了的小孩力气全花在跟笔过不去上。七岁看老,是看七岁有没有培养出学习的驱动力。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到重复的效果或者说体会。这也是一个窗口,这个时期,具有独立人格的儿童非常乐于学习。但是,小孩知道好玩不好玩,却没有能力知道什么能增长什么不能增长;同时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可以在非常单调的环境低级重复,所以,需要多样性与集中优势的平衡。最终,真实的前后能力的变化,是以后学习的驱动力。

肢体活动是最基本的,体育是比较好的选择,球类、游泳自行车跆拳道,特别是运动之前的准备活动。灵活、速度、力量是后面的事,打开身体、延展身体对儿童来说才是重要的。多样性的肢体活动,可增强控制身体的能力,对身心的发展助力非常大,结果就是每件事都能做得像模像样的孩子。

文艺效果界定困难一些,但更有社会性。这里特别推荐合唱,不仅是乐感(在没有乐感和识谱的能力之前学琴会变技工的,而且,看谱费劲伤眼),凡是只能独唱、和声不佳的,或者只能合唱、独唱就蔫了的,都会有问题。上课时有这样一个技巧:每次独唱机会要保持在少数,再轮换,轮着唱和抢着唱效果大不一样。歌舞在音乐这个能量结构的辅助下,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灵是双重锻炼。当然,跳出来的舞和摆出来的舞效用是不一样的,原生的民族舞不好看但作用大,而表演类的舞好看作用却小,而且负面作用明显。为自己而舞和为别人而舞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跳舞是因为嗨,而不是为了让别人高兴。(对成人来说歌舞有锻炼的作用,而对身心发展作用却很小了,这也说明歌舞在知识社会的局限性,所以,要从歌舞延伸至更有实效的特长,如同幼狮从戏耍到捕食。)

再有,做家务,非常有效。定期清洁整理,不但能提高儿童动手能力,而且会培养他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还能帮助他学会不知不觉的坚持。家务也是有实效反馈的。

总之,都是从每天几分钟开始且会变化的持续项目。简单地说,不是知道学习知识和学本领的区别,而是体会到学习知识和学本领的区别。本领在这个阶段是有直接反馈的。

我们的教育曾经有一种普遍的观念,贪玩影响学习;而在大洋彼岸有一个相反的观念,体育是给大脑充电、给心灵加油。当然,玩耍是原地踏步,而体育会有进阶,本身也有一定的区别。

在以上的基础之上,我们把学生分成笨学生和聪明学生,不过,更多的是聪明而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所以,主动的学生和被动的学生几乎成为优生和差生的同义词。对大多数不自觉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点动力也没有,而是不能平均合理地分配动力。一旦与均匀的课程脱节,脱节就成为负担。未成年人可以因行为反馈获得主动的动力,也可以因强制被动获得动力。主动的学生学不会只是简单的传输问题,而被动的学生学不会则是很复杂的心理问题。主动和被动通俗地讲,就是情绪,不通俗地讲,就是能量的定向。这个不接受意识指向,而是兴趣指向。兴趣是自由的,有价值的兴趣一定建立在好的基础之上。

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解的基础。老师觉得重要的,学生不一定那么觉得。

这就解释了这样一个现象,你有了全新的产品之后,告诉预期客户该产品不是什么,往往要比告诉他们该产品是什么还管用。[5]

第一是感受积累,深宫太子很多事知道也不是这个意思;第二是方向,兴趣无趣接受拒绝,不同立场角度接受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第三,是技巧:

一、基础肯定是重要的,没有基础或者基础不够,就是没有加法直接上乘法。而隐性基础的作用很难察觉,有些学生上手很快,有些则很困难。到了中学学加法大家都会很容易,而在小学低年级新学就有难和易。隐性基础来自曾经的所做和曾经所做的收获的积累,多样性、广泛性和有意识的回顾都是提高素质的。历练的反面是做得不够多,做有质量的事不够多。但提前学、多学几遍,是培养低效率的方法,养成低效习惯负面作用很大。

二、能量供应的充裕程序。一个取决于身体条件,身体好能量足,兴趣广泛;一个取决于合理安排和配合。另类音乐,你一定会喜欢吗?唐诗宋词都是在文字上的情感,这种感情对有的人来说很美妙,对无的人来说很无聊。把唐诗宋词背成白开水,既不会有诗意,以后也很难有创作。

三、技巧意味着投入收获比。英语是种拼音文字,主要靠拼,而背是象形文字的专利。如果,反过来,英语靠背,几倍于中文的字量,必然无法达成最基本的使用,词汇量够了也用不好,结构不对;中文靠拼则无法构成组合联想,结构是种最有效的能量使用方式。

儿童的学习潜力远超于成人的想象,但只限于主动的部分和感性的部分。成人既是儿童学习的师长,也是儿童学习的障碍。

儿童可以建立非常特别的自我,任何成人和儿童比十年的变化很难比得过。但是,有潜力并不等于潜力发挥。儿童可以学会任何一种语言,而实际上,多数学会的只是母语。所以,复杂的目标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还有赖于成人的助力。问题是成人各不相同。

让学生的自我成长,还是让学生限于成人的自我?

还有,课堂反馈是虚拟的,而社会环境是真实的。

某些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警觉及应对,仅知道并不一定有用。比如我们只学习正确的东西,当不正确发生时多数是弄不清,怎么会有应对?而操作流程中的错误,常做的人一听就知道。还有,没吃过苦不觉得甜,对变化没有认知和信心不会去操作等。

能以史为鉴的,一定是阅历丰富的人,而且,还是有局限。

我们的代沟并不完全是幼稚和成熟、发展和守旧的问题,还有一个时间环境的问题。比如某一类书,在刚引进的时候,通常都是挑选过的精华;而一旦热门起来,大量名称好听的垃圾就蜂拥而至,结果,在几年之间,可接受的信息大不一样。

成人也是要学习的,但是上课对成人来说作用是相当有限的,因为,成人已不能满足为学而学、没有效用的学习,所以,训练更有用。而最有用的是社会训练,主体是企业训练,从一个新人到一个退休之人的变化,就是社会成人教育的成绩单。国际上优秀的非金融企业在这方面无疑也是优秀的。

提升能力与知道更多,无论对成人还是对小孩都是两个概念。

高手和菜鸟之间的差距,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的能力,这不是知道能实现的,而是取决于操作能力。心智(素质)高则效率高。心智经历磨练也会自动提高,能量积累所产生的自动化会有一种一通百通的效果:这是重复的习惯,是双系统之间的习惯,是高能建构——基础好和高能构建——方法好。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兴奋能够带来不错的记忆效果,但是,真正能起作用的是持续。而所谓的持续是进级反馈的叠加。复杂和高难的达成,具体操作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如何拆分项目和合理分配阶段;另一方面是如何保持和增益个体反馈的效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