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图书馆一直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倡导者,也是技术进步的受益者。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界抓住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机遇,搭建起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使人们得以通过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有线电视等渠道,随时随地查阅书籍、收看讲座、参与培训、参观展览,同时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获取图书馆的优质资源与服务,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图书馆在互联网空间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拓展。截至2019年底,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3000 余家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各级图书馆累计建设数字资源超过2.1 万TB,电子图书总藏量近8.66 亿册,当年网站访问量达21.18 亿页次。
数据资源蕴藏的巨大能量不断释放,信息与知识日益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引擎,政府决策、科学研究、企业发展乃至个人学习成长,都越来越依赖于数据资源的大规模聚集与交换,以及大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突破传统的书刊报资源,将各领域的新型数据资源纳入馆藏,建立多元立体知识资源体系,并对其进行基于知识内容的精细加工与揭示,形成面向深度学习和智慧决策的知识图谱。
智慧图书馆建设将推动实现知识内容的多元立体集成,形成知识仓储。例如,将传统印本文献、口述历史资料、网络原创作品,乃至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信息,纳入知识仓储范畴,通过智能挖掘和语义关联,形成智慧化知识图谱,支持用户基于问题场景便捷获取高质量知识资源,进行深度学习与创造。(www.xing528.com)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在向数字图书馆迈进的过程中,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丰富而有特色的数字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与前提。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围绕一个总体目标,逐步建立起一个结构科学、内容全面、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可持续支持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数字资源系统。因此,必须加强与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积累。一般来说电子资源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引进成熟的数字资源数据库产品;一种为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