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空间和服务形态

智慧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空间和服务形态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智慧图书馆是目前图书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是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发展成熟后的一种全新形态。三个层面互为支持,共同支撑起智慧图书馆的大厦。智慧图书馆建设将推动实现知识内容的多元立体集成,形成知识仓储。两者通过物联网、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图1-3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智慧图书馆是目前图书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是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发展成熟后的一种全新形态。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环境下,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智慧化设备为手段,实现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

智慧化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智能设施、智慧化服务,其构建可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技术层面和服务层面。物质层面是基础,技术层面是关键,而最能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和服务水平的则是服务层面。三个层面互为支持,共同支撑起智慧图书馆的大厦。

智慧图书馆建设将推动实现知识内容的多元立体集成,形成知识仓储。例如,将传统印本文献、口述历史资料、网络原创作品,乃至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信息,纳入知识仓储范畴,通过智能挖掘和语义关联,形成智慧化知识图谱,支持用户基于问题场景便捷获取高质量知识资源,进行深度学习与创造。

智慧图书馆还可为公众提供沉浸式阅读学习体验。例如,在图书馆部署无感借还、近场通信、智能问答等智慧服务系统,布设智能座席、智慧书房、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阅读舱等多媒体智能交互阅读场景,实现传统阅读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通过图书馆空间设施与用户智能终端的互联互通,为公众提供集知识内容、设施设备与技术工具于一体的阅读学习和协同创新空间。(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智慧化图书馆有空间和服务两种形态。两者通过物联网、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在发展智慧图书馆数据服务空间的过程中,图书馆不仅要重视对数据服务内容的充实,还要强化数据服务空间的横向、纵向双重拓展,以实现资源的相互流通: 横向上要与国内外其他图书馆建立资源互助平台,打破阅读限制,让用户轻点阅读链接就可跳转到多家智慧图书馆; 纵向上要重视对数据服务空间的智能化管理,在服务形式上更加重视用户的个性化要求,打造泛在化阅读空间、智能化自学空间等。

图1-3 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