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智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以往所有的图书馆形态不同,智慧图书馆的互联性是广泛、立体的。

智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先驱之一的王世伟先生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发表《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一文。文中写到:随着对智慧图书馆认识的深入,笔者对智慧图书馆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感悟,形成了对智慧图书馆三大特点的认识和概括,即智慧图书馆带来的各种变化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观察: 一是互联的图书馆,可以细分为全面感知的图书馆、立体互联的图书馆、共享协同的图书馆; 二是高效的图书馆,可以细分为节能低碳的图书馆、灵敏便捷的图书馆、整合集群的图书馆; 三是便利的图书馆,可以细分为无线泛在的图书馆、就近一体的图书馆、个性互动的图书馆。

本书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础之上的新型图书馆,具有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双重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基础,人物互联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构成,而实现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提升则是智慧图书馆的精髓。可以说,智慧图书馆的外在特征是泛在,即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供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服务;而其内在特征是在继提供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之后,提供以人为本的智慧服务,满足读者日益增长与不断变化的需求。

1.2.1.1 智慧图书馆是个具有全面感知力的图书馆

具有全面的感知能力既是智慧图书馆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智慧图书馆进行智慧服务的前提条件。智慧图书馆的感知能力主要分为物理感知和逻辑感知。

物理感知主要是依靠各种物理传感器,如手机、电脑、摄像头、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温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设备采集数据。

逻辑感知主要是对各种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来采集的,如对读者图书借还数据、读者各数据库检索数据、进出馆数据、监控视频数据等。

1.2.1.2 智慧图书馆是个立体互联的图书馆

立体互联也是智慧图书馆的一大特征。与以往所有的图书馆形态不同,智慧图书馆的互联性是广泛、立体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它通过物联网技术,前所未有地实现了跨越物理形态的互联互通,从而使得信息的各种载体形态可以广泛互联,没有断点,信息的使用没有阻碍。如读者可以自由选择数字资源或纸质文献,二者均可以自主在任意自助终端借还。(www.xing528.com)

第二,它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互联,形成以读者为中心的网络结构,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将不同的功能和职属部门联系到了一起。读者不但可以通过智慧图书馆来选取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还可以通过它来选取自己的阅读方式、阅读空间和阅读时间。

第三,它实现了对于多种网络技术手段的综合,如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能够随时随地实现资源互动和共享,有效地方便了读者的切身体验。

智慧图书馆以真正实现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信息载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互通为目标。

1.2.1.3 智慧图书馆是个高效的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表面上看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集成,但从深层次看智慧图书馆实际上是一个服务和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集成,而这样的集成带来的最直接效果就是高效。

在智慧图书馆里,从日常的借还、巡架、盘点,到灯光、空调安防等都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资源。这些一般化工作,由智能机器来代替人工,不但可以实现24 小时间在岗服务,工作的精度也较人工有大幅提高。

1.2.1.4 智慧图书馆是个绿色节能的图书馆

绿色、低碳、节能,是当今人类社会为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要求。智慧图书馆也是在这些要求下的产物之一。智慧图书馆的绿色发展是指图书馆秉承节能环保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遵从以人为本,追求人文和自然的健康和谐发展。智慧图书馆从硬件建设到信息服务,始终将此思想贯穿其中。从智能建筑的设计使用,到信息资源的就近共享,图书馆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使用低能耗、无污染的技术设备。这也体现了是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