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阅读和分析并不是完全分开的,它们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所检索的内容大概,有助于人们的分析;通过分析,使所得到的信息条理化,系统化,对信息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方便人们的利用。信息分析是使信息从无序到有序,给信息重新定位的过程,是创造新信息系统的过程,也是赋予信息新价值的过程。其一般意义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解决信息利用的矛盾
信息是为了利用的,只有在利用中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激增,给用户带来的不仅是喜悦,更多的是苦恼。如何解决信息与用户利用之间的矛盾,解除用户获取信息利用时的苦恼,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信息进行科学组织和全面控制。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度图书出版80余万种,期刊出版20余万种(其中学术期刊5万种);每年发表科技文献450万篇,且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如此众多的文献信息,如果不加以有序加工组织,很难被社会利用,也永远不会成为社会发展的资源。在现实生活中,正是由于信息整理分析的不利,导致大量信息失控和无序状态,出现了信息实际数量与信息检索系统存量之间的巨大悬殊,使许多信息无据可查,无处可找,信息产生后就失去控制,自生自灭。信息的丢失和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其损失是用什么方法也难以计算清楚的。从原始意义上讲,信息加工的重要目的就是对社会信息进行系统组织,建立信息控制系统及信息检索系统,让用户知道有哪些信息,到哪里去查阅,以及某一研究课题有些什么信息,其价值如何,从而解决信息利用中宏观和浅层次的问题。
2.信息传递更有效(www.xing528.com)
在信息社会里,一方面,信息的数量急剧膨胀,其速度呈指数增长,另一方面.信息的污染严重,有用信息比例较小。有关数据表明,各类信息中有用的内容仅为25%。面对泛滥成灾、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如果不加以鉴别、有选择性地传递给用户,不仅达不到传递的目的,反而会使用户身陷信息海洋,在真伪难辨、虚实不分中失去方向。信息传递的目的在于用户的有效利用,用户利用的是实质性信息、精华信息。面这些有价值有创造的观点、数据等毫无规律地散载在每种自身完善、自成体系的文献中,给用户增添了自然屏障,使用户很难利用消化,在利用过程中失去了生命,失去了智慧,失去了知识。为了解决用户的摸索寻觅之苦,必须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分析,科学系统地鉴选提取,把隐含在各章节段落中有价值的实质性信息发掘出来,使各种信息从隐潜到显明,从虚假到真实,从原生到再生,从繁富到精华。
3.赋予信息新的价值
经过分析的信息是从原生信息中派生而来的,虽然它们来自原生信息,但是它们已独立于原生信息而自成系统,独自发挥特殊的功能。用户在获取信息或利用信息时,往往通过这些信息产品而不需查阅原生信息就能满足对信息的需求,甚至比直接利用原生信息得到的启发和收获更大。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把信息产品称之为替代信息。信息产品的这种独特作用,是因为信息分析过程中融进了信息工作者的智慧和创造,投入了信息工作者大量的时间和智力劳动,赋予了信息新的价值。在信息泛滥的今天,许多零乱散落的信息有待通过集合、加工、研究、浓缩等分析过程,形成蒸馏过的信息产品,使用户便于利用和接受。正如米哈依洛夫20年前指出的那样,如果不采取某种方法将分散在各处的有价值的材料加以分类、评价,并首先是循序而详尽地加以凝聚的话,就可能导致科学发展的明显延缓。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高价值的信息产品,高价值的信息产品需要智力的投入,只有深层次智能化的分析,才能使信息高度浓缩、科学聚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