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联机信息检索的产生与发展——《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成果

联机信息检索的产生与发展——《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成果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机信息检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世界上逐步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产业。联机信息检索成为当时最先进的一种电子检索手段。除美国外,德、法、英、日等国都是联机信息检索的大国,俄国和东欧国家也已经建立跨国联机信息检索系统,埃及、韩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联机信息检索也有声有色。据统计,西欧国家共有100多个联机信息检索系统。

联机信息检索的产生与发展——《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成果

联机信息检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世界上逐步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产业。它的发展历程如下:

1.联机信息检索的初创时期

20世纪60年代用于信息储存、交流和传递的数据库磁带进入市场,检索系统面向用户提供SDI服务和回溯检索服务,并开始联机信息检索的试验和试用。

(1)196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M. 凯塞利用IBM 709电子计算机和IBM 2741多通道控制台进行了世界上首次联机信息检索试验。数据库包括3. 5万篇物理论文

(2)1964年,美国LOCKHEED公司首次研制Converse联机信息检索系统,对内部图书馆馆藏文献进行联机信息检索试验;随后进一步研制成功为NASA全系统提供正规服务的联机信息检索系统,并改名为RECON系统,这一系统以后为欧洲航天局和美国能源部采用。在这些经验和基础上,1966年,洛克希德公司创建了用户遍及全球的DIALOG系统。

(3)1965年,SDC为美国空军研制取名ORBIT的国外技术文献检索系统,导致举世闻名的ORBIT/SDC系统的产生。

(4)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MEDLINE系统以及斯坦福大学的SPIRES系统等。

2.联机信息检索商用化时期

20世纪70年代大型国际联机信息检索系统迅速发展,数据库大量增加,内容与类型逐步多样化,联机信息检索数据库从二次文献为主发展到全文型、百科全书型、词库型、事实型和数值型等多样品种,应用领域科学技术扩展到经济、市场、金融、产业、保险、出版等社会生活各领域。联机信息检索成为当时最先进的一种电子检索手段。

3.联机信息检索全面成熟时期(www.xing528.com)

20世纪80年代数据库和联机服务持续发展,联机信息资源极大丰富,联机信息检索服务逐步趋向多元化,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工作。据德国对1986年世界联机数据库检索市场规模的统计数据,美国为27. 18亿美元,其中经济信息25. 4亿美元,科技信息1. 7亿美元;欧洲为6. 82亿美元,其中经济信息6. 27亿美元,科技信息5 500万美元;日本为9 300万美元,其中经济信息8 350万美元,科技信息950万美元。

4.综合一体化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借助于Internet网络的强大功能,联机信息检索系统的规模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文摘与索引数据库领域有DIALOG信息服务社、系统开发公司(SDC)的ORBIT检索服务社、文献检索公司BRS信息技术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MEDLINE等科技信息联机信息检索系统;在全文数据库领域,主要有米德(MEAD)数据中心、新闻网(New s Net)、数据时代公司(Data Times Corporation);在数值商业数据库领域有DRI/McGraw-Hill;在面向消费者的数据库服务领域有CompuServe信息服务部。此外还有Information Bank、CIS等各种联机信息检索系统。到1998年,美国有大型联机信息检索服务系统13个。

5.全球数字图书馆时期

进入21世纪后,联机信息检索正在顺应全球数字图书馆的潮流,更广泛地联合协同起来,以满足市场用户信息需求为宗旨,提供更多信息、更多媒体、更多链接,以更简捷和友好的方式实现全文的、全方位的、一步到位的检索服务。例如,美国出现的超级市场型数据库联机服务系统。Telebase数据库服务公司将欧美各国的DIALOG、BRS、SDC、QUESTEL、VU/TEXT、News Net、Pergaman、Infoline等系统约600种数据库纳入自己的检索网,采用EASYNET检索系统提供接口,用户可以选择和检索每个数据库。UNIS信息服务公司,也将DIALOG、DELPHI、COMTEX提供的120多种数据库纳入系统,专门提供经济、企业和市场信息的信息服务。SOURCE系统提供职业、航空路线和时刻表、电影评论等信息服务。COMPUSERVE系统提供电子菜谱、购物、影视、音乐信息等数据库服务。

除美国外,德、法、英、日等国都是联机信息检索的大国,俄国和东欧国家也已经建立跨国联机信息检索系统,埃及、韩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联机信息检索也有声有色。据统计,西欧国家共有100多个联机信息检索系统。这些系统通过分组数据交换网组成了著名的大型信息资源网络——欧洲科技信息联机网络EURONET DIANET。它联结了德国的DATEX-P、法国的TRANSPAC和NTI、英国的PSS和IPSS、瑞士的TELTPAC、意大利的ITAPAC、西班牙的RETR、比利时的DSC、瑞典的TELEPAC、挪威的NORPAC等分组交换网,拥有1 000个数据库。

中国的联机信息检索系统基本上经历了从引进磁带数据库到自建文献数据库、从引进检索软件到自编检索软件、从亦步亦趋到初步壮大的发展过程。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引进国外机读数据库磁带并进行联机信息检索试验;1981年,北京文献服务处建立起国内第一个联机信息检索系统,联机文献容量为500万篇,并在全国20个城市设置检索终端;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全国设有120余个远程检索终端。通过卫星通讯和10多个国际大型信息检索系统开通联机检索业务,如DIALOG、ORBIT、ESA-IRS、STN等;通过Internet网络或专线连接,我国一些信息服务机构开始使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开发的Web服务器的数据库,如OCLC、Elsevier、DialogWeb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