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主题词表》研制
《汉语主题词表》(Chinese Thesaurus,CT),简称《汉表》,是我国一部大型的综合性主题词表,1974年在中国科技信息所和北京图书馆主持下开始编制,近9 000人历经5年时间,于1980年3月正式问世。《汉表》分为3卷10个分册,11万条叙词。第1卷是社会科学部分,包括主表及索引,收录主题词23 500余条;第2卷是自然科学部分,包括主表及索引,收录主题词65 200余条,非正式主题词12 913条;第3卷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共用的附表。
1991年,中国科技信息所对词表的自然科学部分进行了修订;1994年,在北京图书馆主持下,我国正式出版了基于《中图法》和《汉表》的分类法-叙词表对照型词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目前,《汉表》有印刷版和机读磁带版两种形式。我国综合性图书馆一般都以《汉表》作为主题标引工具。
2.《汉语主题词表》的选词
主题词是主题词表的基本成分,是标引和检索的直接依据。为了提高主题词的实用价值,必须明确选词的原则和范围。
《汉表》的选词原则是:选定的主题词,主要是各个学科领域内经常出现的、具有文献检索意义和组配意义的最基本的名词术语;主题词的词义必须明确,必须是能表达文献主题和用户查询课题的特定概念;主题词的名称一般为科学上的通用名词,外来词要采用其通用译名;对新生事物和新兴学科的词语,要考虑到科技发展的需要加以收录。
《汉表》的选词范围包括:表示具体事物和学科门类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的状态或现象的名词术语;表示研究与工作方法的名词术语;表示工艺方法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的理论、定律、定理、学说之类的名词术语;专有名词术语;表示文献资料类型的名词术语等。(www.xing528.com)
3.《汉语主题词表》的体系结构
《汉表》由主表、附表、范畴索引、词族索引、英汉对照索引等部分组成。
(1)主表:由全部正式主题词和非正式主题词组成,并按字顺排列,是标引和检索文献、组织目录的工具。主题词的款目结构包括汉语拼音、款目主题词、英文译名、注释项、范畴号、参照项等(见表3.6)。
(2)附表:是将主表中通用的一些专有名词抽出另排,具体包括4个附表:世界各国政区名称、自然地理区划名称、组织机构和古今中外具有研究价值的人物表。
(3)辅助索引:可以满足多途径检索的需要。《汉表》共有3种辅助索引:一是词族索引,或称等级索引,是把主题词中具有属分关系的全部主题词,按其本质属性的级别展开,显示词间关系的一种词族系统,目的是满足族性检索的需要。族首词的标记符号是*,置于该词的右上角。二是范畴索引,亦称分类索引,是把主题表中的全部主题词按其所属的学科范畴划分成若干个大小类目,目的是便于从学科分类角度检索。该索引按马列、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一般概念分5个部类,56个大类,675个二级类目,1 080个三级类目,并采用字母和数字混合号码来排列主题词。三是英汉对照索引,是以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英汉对照主题词,便于从英文名称检索,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分别编排。
(4)参照系统和语义网:参照系统是主题词表中控制词义和反映主题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借以明确主题词所涉及的范围的一种规范化措施。由于在主题词表中,所有的词按字顺排列,词间关系被割断了。参照系统把被割断的词间语义联系重新恢复起来,形成了一个暗含语义的网络,从而确保文献信息标引和检索用语的一致性,扩大检索途径,满足族性检索的需要,提高查全率。《汉表》的参照系统由主题词的等同关系、属分关系和相关关系组成,共设6个参照项,即用(Y)、代(D)、分(F)、属(S)、族(Z)和参(C)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