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发展与应用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发展与应用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移动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文化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知识主体的知识素养上,即人们在从事与知识有关的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修养,主要涉及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及态度等方面。本节认为,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以下主要的知识素养。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对馆员的知识素养的要求不仅更加全面,而且更加具体和多变,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移动用户个性化、差异化的知识需求。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发展与应用

文化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劳动创造过程中形成的产物,也是一种历史现象。知识文化教育环境,是指相互交往的知识群体凭以从事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及其他知识活动的教育条件和文化背景。移动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文化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知识主体的知识素养上,即人们在从事与知识有关的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修养,主要涉及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及态度等方面。知识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素养(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技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办事效率)和生活知识(日常生活、生存技能、公共安全)等方面。我们在学习及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知识也同样影响着我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构建的关系。在使用移动服务的进程中,高校图书馆需要服务主体和用户均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这样才能够较好地实现服务效果。

(一)图书馆馆员知识素养的培育

图书馆馆员是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知识主体中最重要的角色,其知识素养对移动服务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节认为,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以下主要的知识素养。

1.学科专业知识素养

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将传统的学科服务“搬家”到移动的快速服务轨道上,这在学科知识素养上对馆员有了更加严厉的要求。第一,馆员不仅要具有全面的、广泛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深度的学科专业知识;第二,馆员学科专业知识的更新速率必须加快,才能够较好的保障移动环境下高校的学科专业服务;第三,馆员必须了解学科专业的发展规律,准确掌握学科的研究热点,利用移动网络搜集学科专业信息。

此外,馆员还应该熟练的掌握图书情报知识,注重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培养。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对馆员的知识素养的要求不仅更加全面,而且更加具体和多变,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移动用户个性化、差异化的知识需求。

2.移动技术知识素养

虽然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是近两年的事情,但是其发展速度极快,网络带宽更新换代、移动产品琳琅满目、移动服务应用层出不穷、移动信息和知识令人眼花缭乱。因此,馆员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了解相关产业的发展变化,并能够适应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需要掌握相关技术和应用。首先,馆员要具有移动技术的理论基础,了解移动技术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参与和指导移动服务;其次,馆员要具有利用移动技术的能力,进而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最后,馆员还应该具有研发新技术和创造新技术的素养。

3.心理学知识素养

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师、学生以及公众提供服务,以便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要保证服务的优质性,必须拥有丰富的现代心理学知识。只有高校图书馆馆员合理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具有适应读者心理需要的能力,才能在查询、搜索、借阅等各个方面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服务,才能更好地把握不同读者的心理变化,解答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更好的服务。特别是面对移动服务时,读者的心理和行为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馆员应在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对读者心理和行为具有预判、感知的能力和水平。

(二)学生知识素养的培育

大学生知识素养是指对知识具有认知权,尊重知识,并且对所接触到的知识能够有自己的见解。樊丽娟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素养应由科学知识素养、人文知识素养和社会学科知识素养等多个方面构成。[10]

1.科学知识素养

科学知识素养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系统的学习而不断提高的一种素养,其目的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去发现未知世界,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探索真知,从而获得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2.人文知识素养

人文知识素养除了涉猎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知识,还应该注意对社会观察能力的培养,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人文知识素养。

3.社会学科知识素养

社会学科知识素养注重规范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重点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为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会影响他们对社会学科知识的获得,所以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学科知识素养,我们既要学好书本理论知识,还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去,从关心自我到关心社会,不断让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加完美。

除上述三点以外,知识安全利用的素质、知识真伪辨别的能力、知识创造和利用的能力、知识扩散与剔除的能力等,都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素养。大学生知识素养的建立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来自老师的谆谆教导,另一个则是进行自我学习,而高校图书馆就是自学的最佳去处。(www.xing528.com)

(三)教师知识素养的培育

在移动环境和知识环境的作用下,教师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特别是在教改的环境下,拥有高超的知识素养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追求。

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哪些专业的知识素养呢?众所周知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学科知识素养、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素养和研究知识素养是他们进行教育行为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及素养。邢楠认为,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11]公务员信息网将教师的知识素养概括为三点:一是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二是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三是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素养。

移动环境下,高校教师除了具有以上的知识素养外,还应该具有运用移动手段开展教学的知识素养和能力,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1.高新技术和移动网络相整合的知识

首先,高校教师应对当前高新技术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保持高度关注,应具有比常人更高的敏感性;其次,应掌握一定的移动应用技术和相关网络知识,并能够根据移动环境的变化进行知识的快速更新;最后,应对移动环境的变化(政策、文化、法律、技术、经济等)具有敏锐的判断能力,能够鉴别出可利用和有价值的成果,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改善移动环境。

2.移动环境与教学情境相融合的知识

高校教师应能够运用移动环境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使移动环境与专业教学情景完美结合,从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这种融合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的移动虚拟化、教学内容的移动网络化、教学成果的移动信息化和教学反馈的移动自动化等环节。

3.教学科研和移动服务相结合的知识

目前,高校图书馆是移动服务环境下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在践行自身的移动服务发展之路,并创造了阶段性的服务产品。因此,高校教师应具有通过图书馆移动服务提升自身教学效果的合作意识,并能够与图书馆移动服务保持密切联系,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更加贴近教学要求,有的放矢;而高校图书馆应掌握图书馆相关移动服务的手段,并具有能够提出合理化改善建议的素质。

(四)科研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培育

在高校校园中,对内开展教学,对外开展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核心角色,其教学成果还具有科学研究的前瞻性,教学内容专业性更深、信息更加新颖,是其课程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其知识素养除应具有教师的知识素养之外,还具有以下几点知识素养。

1.专业基础知识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的知识和理论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前提条件。拥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在科研工作中发挥无限可能性,催化新的科研成果的产生,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科研工作者作为知识的使用者和创造者,应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研工作者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更为多元化,使科研工作者获取更为主动性和针对性的专业基础知识。

2.学科前瞻知识

科研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着专业学科的系统知识,而且还应保持对学科专业发展的洞察力和敏感度,这样才能够抓住科学研究的机遇,抢先对新领域展开研究工作,即科研工作者应具有学科专业的前瞻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学科专业的发展信息及国家政策等。

3.研究方法知识

科研工作者要对某领域展开研究,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尤为重要。因此,他们不仅要通晓本专业的所有研究方法和手段,而且更要将这些研究方法和手段运用于研究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更具有说服力。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部分研究方法得到了发扬和创新,这使得科研工作者应具有在移动环境下运用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