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内涵

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内涵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美国,随后在日本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者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爱德华兹·戴明作为质量管理理论的先驱,他提出的“14点”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目前,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非营利组织图书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图书馆开始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但对其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

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美国,随后在日本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者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爱德华兹·戴明(1900—1993年)作为质量管理理论的先驱,他提出的“14点”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目前,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非营利组织图书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图书馆开始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但对其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它是一种需要全体员工参与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并根据客户的需要和期望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从而实现全方位的管理。罗曼和陈丽凤的《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功模型研究》以及《全面质量管理与行销管理在图书馆之应用》书中介绍了国外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目前,我国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内容和实践的理论研究中。(www.xing528.com)

经过多年的研究,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已经基本建立,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对图书馆各种有效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做出正确决策,鼓励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图书馆服务全过程,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中为用户提供信息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与企业生产产品相类似,图书馆也存在着大量机械性的、重复性的日常事务。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在图书馆的实施应该与企业相似,它不仅可以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克服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攀比的弊端,而且可以显著增强每个馆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因此,只有鼓励每个工作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才能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管理,使图书馆在管理观念上彻底更新,使“质量第一”的观念深入全体图书馆馆员的心中,这是成功建立图书馆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关键之一,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实施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