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思想源自古代的书院图书馆,其主要用途是宫廷藏书和修书。宋元时期建立了书院图书馆,主要用途是书院的教学研究服务。1897年初,中国设立了最早的图书馆——北京通艺学堂设立图书馆。1902年,建立了大学堂藏书楼,随后又相继建立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清华学堂图书馆、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等。
1919年,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先生首先提出,图书馆和教育有密切的联系……想达到这种完美教育的方针,非依赖图书馆不可;其次,他认为学校图书馆与教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图书馆的工作应随着教学法的改变而变化,图书馆还要收藏更多的参考书,增加复本,鼓励学生研究新鲜的事物,然后让广大学生借阅并以分类目录作为开架目录;最后他还重视对干部的培养,呼吁设立图书馆学专修科、简易的学习所,使图书馆的管理者都有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1917—1927年,由于新图书馆运动的兴起,为近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管理思想也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高校图书馆大体上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1950—1979年,这时期主要是学习苏联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为建立更加完善的图书馆管理体制,政府做出了一定的规划,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但是由于图书馆管理者缺乏科学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导致经验管理代替科学管理,即管理主要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服从命令就是对馆员的基本要求。
第二时期,1979年至今,“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随着社会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我国图书馆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政府开始重视图书馆的事业,1987年颁布了《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使图书馆事业摒弃了过去分散、各自为政的管理理念,开始有了新的发展。政府对各高校图书馆进行的制度建设,主要表现在定量管理、目标管理等方面,并相继出现了“目标论”“计划论”“人员论”“激励论”“系统论”“改革论”等多种理论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等技术为核心的缩微、声像、信息、数字、网络、光盘和多媒体等用以搜集、加工、存储和传递知识信息的先进技术手段在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这一现象表明图书馆的管理已经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从管理的机制、制度到组织机构、人员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不断创新。图书馆朝着内涵发展,积极应对知识经济、网络化社会的挑战,使图书馆在现有基础上做出了更大的贡献,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追求的重要目标。
2015年,新修订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新《规程》增加了有关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的内容,把“网络虚拟资源”建设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并对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和网络信息、服务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规程》提出,今后各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网络条件,积极开展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服务,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最新信息定题通告服务,网上协同信息咨询等网络服务。这将有利于推动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数字化发展步伐。新规程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在读者服务方面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如要求“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健全服务体系,做好服务工作。”在人员方面,新《规程》要求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应逐步达到60%以上。虽然新《规程》对于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图书馆的管理思想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www.xing528.com)
高校图书馆改革开发的思想已经成为了当今的主流思想。高校图书馆的改革研究主要包括运作理念的变革、内外部机制的重组、制度的创新、组织与管理方式的调整、人事管理制度的变革、馆员角色和工作方式的转变、馆员继续教育途径的拓宽以及馆际合作等。而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创新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图书馆管理方式上,集成管理受到高度重视。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图书馆管理的系统化和管理方式的集成化,因此图书馆集成管理具有整体优化、协同并进、系统重组、虚拟组合、管理手段强调兼容适应的特点。也有学者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随后,图书馆管理中的契约制度、激励机制研究、图书馆战略研究、ERP管理思想的应用、服务中关键时刻管理研究和服务战略研究等新观点也纷纷出现。
在文献资源建设上,高校图书馆已从文献资源建设转到信息资源建设,对“存取与拥有的”研究不断升温。在图书馆分类编目研究中,有人提出了网络分类、自动分类的设想。由于网络资源的增加给图书馆编目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网络资源的组织、整理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有人对网络资源的检索方式——保持书目记录与网络资源的一致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近年来,对数字图书馆从发展战略、建设框架、模型等的研究到具体技术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化,已经进入实质性的研究、应用阶段。
在图书馆的服务上,基于图书馆长期存在的重技术轻服务的理念,黄俊贵从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服务要正视竞争、服务要提倡奉献、服务要重视成果、服务需要智慧、服务要求充分以及服务须靠群体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服务理念。在图书馆评价标准上,谭祥金和高民都认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但也支持在现阶段应以读者满意与否作为最主要的标准,并提出了各自的评价标准和模型。在网络与服务的结合上,探讨更多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传统服务方式的新发展以及提出智能重组等新的服务模式。
另外,较显著的一点是由于高校图书馆的协作观念不断加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资源保障体系(CALIS)的建设取得极大进展。同时,一些地方区域性的馆际合作已经初见成效。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高校联合建设的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已经实现馆际的合作编目、数据共用、馆际互借等馆际间的协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