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筌,董仲舒,吴兢的警世名言

李筌,董仲舒,吴兢的警世名言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李筌:《太白阴经刑赏篇》[译文] 刑罚和奖赏的方法,不能由个人私自制定,应该经常公布于众,作为治国的原则。——(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威德所生》[译文] 不是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就不能通过奖赏来发布德惠,不能通过刑罚来表述权威。——(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译文] 自古以来的帝王大都放任自己的性情凭喜怒处理事情。

李筌,董仲舒,吴兢的警世名言

——(汉)刘向:《说苑•政理》

[译文] 惩罚和奖赏不可以发生差错,惩罚和奖赏出现差错,好人和坏人就混乱不分了。若有功而不奖赏,则好人得不到鼓励;有罪过而不惩处,则坏人就不害怕。好人不鼓励,坏人不惩处,而能以德行感化天下人的,这是从来未听说过的。

●刑滥,则小人道长,赏谬,则君子道消。小人之恶不惩;君子之善不劝,而望治安刑措,非所闻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译文] 刑罚滥施,小人的气焰就更嚣张;奖赏谬行,君子的正气就会消退。对小人之恶不予惩罚,对君子之善不予奖励,而希望社会安定刑无所用,这是没听说过的。

●刑过则无善;赏过则多奸。

——(唐)李筌:《太白阴经•刑赏篇》

[译文] 刑罚使用过滥,就会没有善行;奖赏过度,就会使邪恶增多。

●刑赏之术,无私于人,常公于世,以为道。

——(唐)李筌:《太白阴经•刑赏篇》

[译文] 刑罚和奖赏的方法,不能由个人私自制定,应该经常公布于众,作为治国的原则。

●妄赏不劝,妄罚不畏。

——(宋)谢谔:《十箴》

[译文] 胡乱奖赏就不能鼓励众人,胡乱惩罚就不会使众人敬畏。

恩威者,必有准者也,在己可白,而在物可信也。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七

[译文] 执政者施行恩惠与威严,必须有一定的准绳,对于自己来说能够明了,对于别人来说能够有信用

●不因喜以赏,不囚怒以诛。

——《六韬•六韬》

[译文] 不由于一时高兴而不该赏也赏,不因为一时发怒而不该惩也惩。

●喜无以赏,怒无以杀。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

——《管子•版法》

[译文] 不可因个人喜悦而行赏,不可因个人恼怒而擅杀。如果因喜而赏,因怒而杀,人民就会生怨,政令就会废弛。

●喜乐无羡赏,忿怒无羡刑。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译文] 高兴时不滥加奖赏,发怒时不滥施刑罚。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荀子•修身》

[译文] 在发怒时,刑罚也不过分;在高兴时,赏赐也不过分。

●喜则誉小人,贤不肖俱赏;怒则毁君子,使伯夷盗跖俱辱。故臣有叛主。

——《韩非子•用人》

[译文] 高兴时就赞誉小人,有才能的和没有才能的人一同奖赏;发怒的时候就伤害君子,使伯夷那样的好人和盗跖那样的恶人同受侮辱;所以大臣有背叛君子的。

●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螯毒,故奸人月艮。

——《韩非子•用人》

[译文] 治理好的国家,有赏有罚,却没有因喜怒而滥施的,所以就用不着圣人了;有因受刑而死的,却没有遭受震怒之毒的,所以奸诈的人都服从。

●人主太上喜怒必循理,其次不循理,必数更。

——《吕氏春秋•似顺》

[译文] 最高明君主,喜怒一定遵循事理;次一等的君主,虽然有时喜怒不遵循事理,但能经常改正。

●是非不能混,喜怒不能倾,奸宄不能弄,万物各得其冥,则百官劝职,争进其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

[译文] 是非不能混淆,不能因领导者的喜怒而丧失公平,奸宄之人无法从中玩弄手段,万物都各得其所,这样百官都受到鼓励而尽心尽责,争先恐后为国家建功立业。

●人主当喜而怒,当怒而喜,必为乱世矣。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容》

[译文] 君主在应当高兴的时候却发怒,在应当发怒的时候却高兴,这样喜怒失当,社会就会成为乱世。

●不和不可以发庆赏之德,不平不可以发刑罚之威。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威德所生》

[译文] 不是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就不能通过奖赏来发布德惠,不能通过刑罚来表述权威

●我虽有所愉而喜,必先和心以求其当,然后发庆赏以立其德。虽有所忿而怒,必先平心以求其政,然后发刑罚以立其威。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威德所生》

[译文] 君主本人在情绪欢愉表现得很高兴的时候,一定要让心情平和下来以求办事得当,然后才能从事奖赏树立德惠;在心里生气情绪忿怒的时候,一定要让心情平静下来以求办事正确,然后才能实行刑罚树立权威。

●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纵暴心也,以禁天下不忠不孝而害国者也。

——《汉书晁错传》

[译文] 施行刑罚,不是因为一时忿恨恼怒就胡乱杀人而放纵自己的暴心,而是为了禁止天下不忠不孝而有害于国家的行为。

●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译文] 发怒的时候不去侵犯没有罪过的人,高兴的时候也不放纵应该杀头的坏人。

●遇喜则矜其情于法中,逢怒则求其罪于事外,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瘢痕可求,则刑斯滥矣;毛羽可出,则赏囚谬矣。

——(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译文] 遇到高兴的时候就以情代法,碰上生气的时候就无中生有地在事实以外网罗罪名。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就想方设法找他的长处,对手自己厌恶的人,就吹毛求疵找他的毛病。毛病一旦找到,刑罚就要滥施了;长处一旦被找到,奖赏就要谬行了。

●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

——(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

[译文] 自古以来的帝王大都放任自己的性情凭喜怒处理事情。高兴时,对无功之人也滥加奖赏;恼怒时,对无罪之人也滥加杀戮,所以说国家的动乱没有不是由此引起的。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译文] 打算实施恩赐时就要想到不要因自己喜欢就错误地加以奖赏;找算进行惩罚时就要想到不要因自己生气就滥施酷刑

●官赏刑罚,与天下共其可否,勿以己之爱憎喜怒移之,天下自理。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

[译文] 任用官员,施行奖赏,运用刑罚,应当符合天下公论,不要以自己的爱憎喜怒为转移,天下自然就治理好了,共其可否:共同衡量其可以或不可以。

●赏虽由己,勿因喜而行,罚虽在我,勿因怒而刑。

——《端拱箴》

[译文] 奖赏虽然是自己说了算,也不可一高兴就施行;惩罚虽然是自己做主,也不可心有怒气就枉加治罪。

●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宋史列传十五》

[译文] 处罚和奖励,不是皇帝私人的处罚和奖励,难道能够凭着您个人的喜怒独自作主吗?

●圣人设厚赏,非侈也;立重禁,非戾也。赏薄则民不利,禁轻则邪人不畏。设人之所不利,欲以使,则民不尽力;立人之所不畏,欲以禁,则邪人不止。

——《管子•正世》

[译文] 圣人设厚赏不能算作奢侈浪费,行重禁不能算作暴戾严酷。赏蹋太薄则人民不当作是什么好处,禁罚太轻则恶人无所畏惧。设立人们不以为然的轻赏,想要役使人们做事,则不肯尽力;设立人们不以为然的轻禁,想要禁止人们作恶,则恶人不会平患。

●惠主:丰赏厚赐以竭藏,赦奸纵过伤法。藏竭则主权衰,法饬则奸民阉。故曰:“泰则反败矣。”

——《管子•七臣七主》

[译文] 好施恩惠的君主:赏赐过于丰厚以致使国库枯竭,刑罚过于宽大以致损害国法。国库枯竭则君权衰败,损害国法则奸民高兴。所以说:“凡事做过头了反而会失败。”

●不荣则民不急列位,不显则民不事爵。

——《商君书•错法》

[译文] 如果给予的爵禄不荣耀,民众就不急于得到爵禄;如果给予的爵位不显贵,民众就不会追求那些爵位。

●其国刑不可恶而爵禄不足务也,此亡国之兆也。

——《商君书•算地》

[译文] 如果一个国家的刑罚不使人感到畏惧,官爵俸禄也不值得追求,这就是亡国的征兆。强调法律要严,使人畏惧;奖赏要厚,使人追求。

●赏少,则听者无利也;威薄,则犯者无害也。

——《商君书•外内》

[译文] 奖赏太少,听从命令的人就得不到什么利益;刑罚太轻,违犯法令的人就受不到什么损害。主张厚赏严罚,使听从法令者得益,使违法者畏惧。

●赏别必多,威则必严。

——《商君书•外内》

[译文] 奖赏一定要厚,刑罚一定要严。

●重刑少赏,上爱民,民 死赏;重赏轻刑,上不爱民, 民不死赏。

——《商君书•靳令》

[译文] 刑罚重而赏蹋的途径少,这实际上是国君爱护人民,人民也肯为赏赐而不惜生命;赏赐的途径多而刑罚轻,这实际上是国君不爱护人民,人民也不会为赏赐而拼命。

●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

——《韩非子•内储说上》

[译文] 奖赏和荣誉少并且带有欺骗的行为,对于下级就不会发挥什么作用;奖赏和荣誉多并且讲信用,下级就会轻视生命而拼死相求。

●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夫人不北矣。

——(韩非子•难二》

[译文] 奖赏优厚而有信用,人们就会不把敌人放在眼里而拼死战斗;刑罚很重而且必定施行,人们就会奋勇杀敌而不会败北了。

●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厚,则所欲之得也痰;罚重,则所惠之禁也急。

——《韩非子•六反》

[译文] 凡赏罚所以必要,是为了劝勉人们不做坏事。赏赐优厚,那么人们想要得到它的心情也迫切;惩罚严厉,那么人们想从遵守禁令中获得好处的心情也急迫。

●欲治甚者,其赏必厚矣;其恶乱甚者,其罚必重矣。

——《韩非子•六反》

[译文] 想要把国家治理得好的,他的奖赏事实上是优厚的;非常不喜欢国家混乱的,他的刑罚一定是严厉的。

●进者重赏,退者重刑,行之以信,审能达此,胜之主也。

——《吴子兵法•治兵》

[译文] 勇敢前进就一定要给予重赏;怯懦后退就要处以重刑。实施这些原则要讲究信用。如确实能做到这样,那实是胜利之主了。

●凡行赏欲其博也,博则多助。

——《吕氏春秋•不苟》

[译文] 凡是行赏,赏赐的范围应当大些。范围大些就能多得到帮助。

●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

——《吕氏春秋•义赏》(www.xing528.com)

[译文] 赏赐丰厚人民就羡慕向往,人民羡慕向往事情就能成功。

●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

——《黄石公三略•上略》

[译文] 给贤才薪俸不要吝惜财物,奖励有功人员要不失时机。这样,就能使下属同心协力,共同削弱敌国。

●其行赏罚也,必使足惊心破胆,民乃易视。

——(汉)王符:《潜夫论•三式》

[译文] 赏罚的实行,必须足以使人感到畏惧,民众才会改变原来的不正确的看法。

●积怠之俗,赏不隆则善不劝,罚不重则恶不惩。

——(汉)王符:《潜夫论•三式》

[译文] 在长期松懈涣散的风气下,奖赏不丰厚对好的就起不到鼓励作用,刑罚不重对坏的就起不到惩治作用。

●赏重而信,罚痛而必,群臣畏劝,竞思其职。

——(汉)王符:《潜夫论•三式》

[译文] 奖赏一定要丰厚而且守信用,惩罚要使其感到疼痛而且说到做到。这样群

臣敬服,受到鼓励,就会争着去考虑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赏重禁严,臣乃敬职。将修太平,必循此法。

——(汉)王符:《潜夫论•叙录》

[译文] 奖赏丰厚,禁罚严厉,臣子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本职工作。想要整治出一个太平盛世,必须遵循这个法则。

●功盛者赏显,罪多者罚重。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

[译文] 功劳大的奖赏要厚,罪过多的处罚要重。

●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骄吝》

[译文] 将帅不可吝裔,吝啬就会有功不赏,有功不赏士兵就不会奋勇作战,士兵不拼命军队就没有功绩,军队没有功绩国家就会 软弱空虚。

●赏不足劝善,刑不足禁非,而政不成。

——(宋)欧阳修:《武成王庙问进士策》

[译文] 奖赏不足以使人们为善,刑罚不足以禁绝邪恶主事,那么政事就不能够成功。

●赏不僭,刑不滥;与其不得已,宁僭无滥。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八》

[译文] 奖励不能过分,刑罚不能滥施;实在不得已时,宁可奖励过分,也不要滥施刑罚。

●诱以重赏,赏且信;威以重罚,罚且必,使人怀德畏威,有进死之心而无退生之计,如是者,有兵数万,我可以折篓使虏。

——(明)徐光启:《徐光启集•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

[译文] 用重赏来吸引人们,而且讲信用;用重罚来威慑人们,而且说到做到。这样,才能使人感激恩德而畏惧刑威,有奋进效死之心而无后退求生的念头。这样,即使只有数万兵马,我就可以折断策马之杖驱除敌虏。

●若勋劳宜赏,则不吝千金,无功妄施,分毫不与。

——(明)刘基:《百战奇略•赏战》

[译文] 如果有大的功勋应该奖赏,就要不惜千金;没有功劳乱加赏赐,一分一毫也不给予。

●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国家,虽颦笑之微,敝裤之贱,亦勿:乏予。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

[译文] 对国家有功的人,即使给予一千斤黄金的重赏和通侯金印,也不应当吝惜;对国家没有功劳,即使一点眉目表情、一件破衣烂裤,也不要轻易给予。

●无磁而铁不动,无珀则芥不粘也。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四

[译文] 没有磁石,铁就不会动;没有琥珀芥末就无法粘附。

●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六韬•赏罚》

[译文] 凡是使用奖赏贵在讲求信用,惩罚贵在一定施行。

●赏罚必则下服度,不备待得和,则民反素也。

——《管子•七臣七主》

[译文] 赏罚信实坚决,臣民就遵守法度,不用戒备手段而以仁德亲和百姓,人民也就恢复到朴实状态。

●有善者不留其赏,故民不私其利;有过者不宿其罚,故民不疾其威。

——《管子•君臣上》

[译文] 对做好事的人,不拖延对他的奖赏,人民就不会考虑私利;对有过失者,不拖延对他的惩罚,人民就不会憎恨刑威。

●德莫若博厚,使民死之;赏罚莫若成必,使民信之。

——《管子•禁藏》

[译文] 施德必须博厚,使人民能够以死报效;赏罚必须信实,使人民能够坚信不移。

●赏不可倍也。

——《商君书•说民》

[译文] 奖赏不可以失信。

●上多惠言而不克其赏,则下不用;数加严令而不致其刑,则民傲死。

——《商君书•修权》

[译文] 如果执政者多用口头许愿而不使奖赏兑现,民众就不肯效力;如果一再发布严令而不执行刑罚,民众就连死刑这样的刑法也会毫不在乎。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

[译文] 进行奖赏,重要的是要讲信用;使用刑罚,关键是要公正。

●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

——《韩非子•初见秦》

[译文] 说要奖赏却不给予,说要惩罚却不实行,赏罚如此不讲信用,所以兵士百姓就不肯效死命。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小的信用兑现了大的信用就会建立,所以贤明的君主注意积累信用。赏罚没有信用,那么就做不到令行禁止。

●赏罚信平民,何事而不成?

——《吕氏春秋•慎小》

[译文] 赏罚取信于民,还有什么事做不成?

●民之不用,赏罚不充也。

——《吕氏春秋•用民》

[译文] 人民不受使用,是因为赏罚没有兑现。

●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急于小过。

——《汉书•王嘉传》

[译文] 奖励与惩罚应做到信实、明确,不滥施,有节制,对人的功劳不要遗漏,对人的小过失则应持宽厚的态度。

●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

——《黄石公三略•上略》

[译文] 将帅要令出必行,赏罚一定讲信用,像天地那样公正,这样才能统御人。

法术明而赏罚必者,虽无言语而势自治。

——(汉)王符:《潜夫论•明忠》

[译文] 法律严明,领导方法正确,赏罚有信用,即使不说话,局势自然就会安定。

●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罚,无善不显。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译文] 法律条文和教令严明,赏罚一定讲信用,就能做到没有坏人坏事不受到惩罚,没有好人好事得不到显扬。

●赏罚者,不在乎必重,而在于必行。

——(三国•魏)徐干:《中论•赏罚》

[译文] 奖赏和惩罚(的效果),不在乎分量一定要很重,而在于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实行

●一赏不可不信也,一罚不可不明也。赏而不信,虽赏不劝;罚而不明,虽刑不禁。

——(北齐)刘昼:《刘子•赏罚》

[译文] 每次奖赏都不应不守信用,每次惩罚都不应不严明。奖赏不守信用,即使有奖赏也起不到鼓励作用;惩罚不严明,虽然有刑罚也禁止不了邪恶。

●刑罚不时,则民伤;教令不节,则俗弊。

——(北齐)刘昼:《刘子•爱民》

[译文] 刑罚如果不及时施行,那么人民就会受到伤害;教令如果不严加节制,那么社会风气就会流于败坏。不时,不适时,不及时。

●赏务速而后有劝。罚务速而后有惩。

——(唐)柳宗元:《断刑论》

[译文] 奖赏一定要及时,这样才能起到鼓励作用;处罚一定要迅速,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警戒。

●民有一介之善,不终朝而赏随之。是以下之为善者足以知其无有不赏也。

——(宋)苏轼:《策别•课百官》

[译文] 百姓中有人早晨做好事,不到天黑就给赏赐。所以,下层民众中做好事的都知道,凡是做好事没有不赏赐的。

●施其所畏者,自上而下,公卿大臣有毫发之罪,不终朝而罚随之,是以上之为不善者,亦足以知其无有不罚也。

——(宋)苏轼:《策别•课百官》

[译文] 对人施加他们害怕的东西时,要从上到下。公卿大臣,只要有一点细小的犯罪,不到天黑就处罚,所以,上层做坏事的人都知道,凡做了坏事的,没有不受处罚的。

●必行其赏,则好功者不爱死;必行其罚,则有过者不归咎。

——(宋)许洞:《虎钤经•先胜》

[译文] 一定要执行奖赏,这样愿意建立功业的人就不吝惜死;一定要执行惩罚。这样有过失的人便不会推御责任。

●过时而赏与无赏同,后事而罚与不罚同。

——(明)王守仁:《申明赏罚以励人心疏》

[译文] 错过了时机奖赏与不奖赏相同,事过之后再处罚与不处罚一样。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论语•尧曰》

[译文] 不事先进行教育便加杀戮,叫做“虐’;不事先告诫而要求立即成功,叫做暴;下达可以缓慢执行的命令却不要求限期完成,叫做’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