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面就是利用卯榫技术将栈道梁和桩孔固定在一起,防止木梁从孔中拔出。
首先,是在桩孔后部靠下面约三分之一位置开一小桩孔,口径约在5厘米左右,深度约5厘米。然后在栈道梁的对应位置也开凿一个口径约5厘米、深约10厘米的圆形深孔。在安装栈道梁的时候,在木梁后尾的深孔中安插一个硬木制作的小木桩,并且使桩在孔洞中可以自由活动。然后将孔洞朝下将木梁插入栈道孔,因为这个时候木梁和栈道孔是相对紧密地结合,所以木梁孔内的小木桩是被堵在木梁的孔洞内的。但是到了栈道内对应桩孔的时候,小木桩便自动下落到孔洞内,由于小木桩比较长,所以便会卡在木梁孔洞和桩孔孔洞之间。这样就会将木梁紧密地卡在孔洞中,无论是怎么样的人为力量,都是无法将木梁从桩孔中拔出来(图2-12)。
图2-12 带销木梁安装示意图
这种带活销的栈道梁也可以使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进行安装,即使用比较小的木梁安装在略大的桩孔之中,将木榫直接牢固地安装在木梁尾部,此时栈道梁的高度加木榫的高度应该和桩孔的高度相当或略小,将木梁放进桩孔后,木榫也就和开凿的卯口结合在一起,对于木梁和桩孔之间出现的空隙,则加塞木楔,牢牢地控制着木梁,如此,木榫就有效地防止栈道梁从桩孔中拔出。(www.xing528.com)
由于麦积山石窟的崖面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被水泥砂浆喷涂保护,多数桩孔都被覆盖。所以对采用卯榫技术的桩孔我们没有发现,但是在早期修复栈道时,从拔除的残桩的尾部发现有木榫,当时的工匠不得其解,而笔者在了解到这一情况时也是难以理解。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查阅资料时发现四川广元地区的汉代栈道便采用了这种形式,相关专家对其结构形式进行了复原。至此,才了解麦积山石窟的栈道也采用了同样的结构形式。
我们介绍的是只在木梁尾部下侧采用了卯榫形式,而据老年人介绍,当初拔出残桩时,发现双面都采用的卯榫,但是在木梁的尾部上下两侧都安装卯榫时,由于需要精神的计算和开凿,所以,施工难度比较大(图2-13)。
图2-13 双销木梁栈道后尾固定示意图
广元发现的栈道是两汉时期的,而采用卯榫固定栈道的形式在近现代已经失传,所以我们肯定,这种栈道技术比较早地传播到了秦州地区,应该是在北朝时期使用,由于开凿和安装栈道梁的难度,在北周时期,便被加楔技术取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