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命题看,解析几何试题每年都在变换风格,考查思维的敏捷性,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探索中求创新,而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是命题长盛不衰的热点,解析几何中的信息迁移题和应用性问题也会有所加强.
综合问题通常是一些基本问题的组合,所以在解综合题时,可通过审题确定解题的策略,把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基本问题,因此掌握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是解综合题的先决条件.我们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态,从解析几何角度看常见题型不外乎是轨迹问题(见本书第四十九讲)、对称问题(见本书第四十二讲)、最值问题与范围问题(见本书第四十四讲)、定点、定值问题(见本书第四十三讲)、弦中点问题、交点问题、弦长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交弦问题).本讲对上述的后3个问题略作展开.
一、例题精讲
例1 (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Ⅲ理科第20题)
已知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M(1,m)(m>0).
(1)证明:
(2)设F为C的右焦点,P为C上一点,且证明:等差数列,并求该数列的公差.
解题策略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不等式的性质以及等差数列的证明,涉及平面向量的知识,考查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是通过韦达定理表示出相应的“几何量”、“几何关系”,因此要掌握常见的求“几何量”(如长度等)、“几何关系”(如平行、垂直等)的方法.第(1)问,可以利用直线的斜率、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及中点,得到一个关于m、k的关系式,然后根据m的取值范围求解.具体操作上有多种方法,如点差法、判别式法、通过作原椭圆关于点M(1,m)的对称椭圆、利用直线的参数方程等.第(2)问,利用已知条件中的向量关系证明成等差数列,即证明若设A(x1,y1),B(x2,y2),P(x0,y0),则由条件结合中点坐标公式可得x1+x2=2,y1+y2=2m,进而求m的值,如果利用椭圆第二定义求焦半径|FA|,|FB|可以避免复杂的计算,倘若从几何意义上挖掘,可知F点为A、B、P构成△ABP的重心,显然是妙思巧解.
解:(1)证法一 (设而不求、点差法) 设A(x1,y1),B(x2,y2).
则 两式相减,并由得
由题设知于是
由题设得故
证法二 (判别式法) 设l的方程为y=kx+n,与椭圆C联立,
消去y得(4k2+3)x2+8knx+4n2-12=0.
设A(x1,y1),B(x2,y2).则由Δ>0,∴4k2+3>n2, ①
②
则且k<0.
由①②得
证法三 (利用对称思想方法)
对原椭圆作关于M(1,m)的对称的椭圆为
两椭圆方程相减可得即为AB所在直线方程,也即为两椭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故
又点M(1,m)在椭圆C内部可得可得
证法四 (利用直线的参数方程)
设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θ为l的倾斜角,t为参数),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3cos2θ+4sin2θ)t2+(6cosθ+8msinθ)t-9+4m2=0.设t1t2是线段两端点A,B对应的参数,M(1,m)是线段AB中点,知t1+t2=0得
点M(1,m)在椭圆C内,可得
(2)证法一 (根据题设求出点P坐标,解出m,得到直线l的方程,联立直线l与椭圆C的方程,由根与系数关系进行证明)
由题意得F(1,0),设P(x0,y0),由题设
得(x0-1,y0)+(x1-1,y1)+(x2-1,y2)=(0,0).
结合(1)的结果得x0=3-(x1+x2)=1,y0=-(y1+y2)=-2m<0,
又点P在C上,从而于是同理
故即成等差数列.
设该数列的公差为d.
则, ①
将代入得k=-1.
∴l的方程为代入C的方程,并整理得
故代入①解得
∴该数列的公差为或
证法二 (利用椭圆焦半径公式)
又∵点P在椭圆上且
∴由(1)的解答可知直线l的方程为:
直线l的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
消去y化简得28x2-56x+1=0,则
由焦半径公式得而
可得
又
成等差数列.
设公差为d,则有
或
证法三 (利用三角形重心)
设A(x1,y1),B(x2,y2),P(x0,y0).
显然点F为△ABP的重心,易得
注意到M为AB的中点,易得进而可得k=-1,再由重心性质得可得AB所在直线方程为
以下同证法一、证法二.
例2 (2018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第18题)
图3-22(www.xing528.com)
如图3-22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过点焦点圆O的直径为F1F2.
(1)求椭圆C及圆O的方程;
(2)设直线l与圆O相切于第一象限内的点P.
(i)若直线l与椭圆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点P的坐标;
(ii)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若△OAB的面积为求直线l的方程.
解题策略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圆的几何性质、椭圆方程、椭圆的几何性质、直线与圆及椭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第(1)问,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求圆的方程和椭圆的方程.第(2)问,(i)利用直线与圆、椭圆的位置关系建立方程求解;(ii)结合(i),利用弦长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第(2)问在求解时可设P点的坐标为(x0,y0)(x0>0,y0>0).也可设三角式,即从而得到各具特色的解法.
解:(1)∵椭圆C的焦点为可设椭圆C的方程为又点在椭圆C上.解得
因此,椭圆C的方程为圆O的直径为F1F2,∴其方程为x2+y2=3.
(2)解法一 (i)设直线l与圆O相切于P(x0,y0)(x0>0,y0>0).则的方程为即
由消去y得 ①
∵直线l与椭圆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图3-23
因此,点P的坐标为
(ii)如图3-23所示.∵三角形OAB的面积为从而
设A(x1,y1),B(x2,y2),
由①得
即
解得舍去),则因此P的坐标为
综上,直线l的方程为
解法二 设P点坐标为
∵原点到直线的距离
∴与圆O切于点P的直线l的方程为
由消去y得
(i)∵直线l与椭圆相切,∴Δ=-16(cos2α-2)(3cos2α-2)=0,
故
∴P点坐标为
(ii)∵直线与圆O相切,
∴△OAB中边AB上的高为
∵△OAB的面积为
设A(x1,y1),B(x2,y2),由(i)知
|AB|
即18cos6α-153cos4α+235cos2α-100=0,
即(6cos2α-5)(cos2α-1)(3cos2α-20)=0.
故
∴直线l的方程为
解法三 设P点坐标为
则与圆O切于点P的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即(t为参数).
代入得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
(i)∵直线l与椭圆相切,
故
∴P点坐标为
(ii)同解法二,此处略.
二、发散训练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x=-2交x轴于点A,设P是l上一点,M是线段OP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且满足∠MPO=∠AOP.
(1)当点P在l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E的方程;
(2)已知T(1,-1),设H是E上动点,求|HO|+|HT|的最小值,并给出此时点H的坐标;
(3)过点T(1,-1)且不平行于y轴的直线l1与轨迹E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直线l1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2. 设|y2-16x|=256-16|x|.
(1)记方程表示的曲线围成的封闭区域为D,试作出这个区域D;
(2)过抛物线y2=16x焦点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P、Q两点,若|PQ|=a,求S△OPQ;
(3)当过焦点的直线l与y2=16x在区域D内的部分相交于P、Q时,求S△OPQ的最大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