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斯(Erasmus,1469—1536年)出生于尼德兰,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及教育家。他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在巴黎大学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后游历欧洲,一生致力于人文主义的宣传。他还对古典文献有独特的研究,教育思想深受昆体良的影响。主要作品有《愚人颂》(1509年)、《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1516年),其中不少地方涉及幼儿教育。伊氏的重要幼教著作有《幼儿教育论》(1529年)。伊拉斯谟斯在其著作中探讨了幼儿教育中的诸多问题。
(一)教育的目的、任务
伊拉斯谟斯认为人并非生而为人,要成为人,必须通过教养、理性,道德的规范和约束。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融合在道德目的中,即培养“善良”的人。
教育的任务则是在年轻人头脑里播下虔诚的种子,认真学习自由学科,掌握基本礼仪,为生活做好准备。
(二)教育的作用及环境的重要性
伊拉斯谟斯深信教育对于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指出:教育无论是对于国家、君王还是平民百姓,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国家要想治理得好,有赖于君王贤明,而一个贤明君王的培养,则有赖于教育。此外,他还呼吁国家担负起教育年轻一代的重任。他说:“一个国家的主要希望,在于它对青年的适当的教育。”他引用柏拉图的话来说明教育的巨大影响:“一个受过正当训练的人,发展成为一种神圣的动物,而另一方面,一个受到错误训练的人,堕落成为一种畸形的野兽。”他提出影响儿童成长的3个因素:自然(儿童的天赋)、教导和练习,并指出后两者乃是起主导作用的。伊氏认为人的先天禀赋不同,但任何人都是可教育的。教育对于人的作用不可低估。
伊拉斯谟斯非常重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一方面是家庭环境条件。他指出,家庭环境优越的儿童则更要加强教育;土壤的质地越好,如果农人不注意,则越易荒芜,以致长满无用的野草和灌木,育人的道理与此相似。另一方面,重视孩子交朋友。他认为只能让幼儿和品德优良、谦虚谨慎的孩子交朋友。应使孩子远远避开成群的顽童、死硬的酒鬼、下流的人,特别是溜须拍马的人,不要让孩子闻其声,观其影,以免受到不良影响。
(三)论学前教育
1.重视早期教育
伊拉斯谟斯提出对儿童应及早进行教育,可从襁褓时期开始。他认为幼儿尚处在有待成熟的过程中,稳定的习惯很少。儿童喜欢模仿,要求人们给儿童以良好范例,以便使有益的思想充满孩子尚未成形的心灵。他说:“道德的种子必须播种在他精神的处女地,以便随着年龄和经验日益增长,它们会逐渐生长和成熟,在整个生命的过程中植根。从来没有什么东西像在早年学习的东西那样根深蒂固。”(www.xing528.com)
2.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斯反对中世纪教会对儿童的压制态度和严酷的体罚,倡导自由教育,主张按儿童的身心特征,照顾儿童的个性,采取扬长避短的方法。他指出,“儿童”这个词在拉丁语中意味着“自由者”(liberi),因此,自由的教育是符合儿童的,如果用恐怖的教育手段来使之弃恶,将原本是自由的儿童奴隶化,是极其荒谬的。此外,他还要求教师切不可把幼小儿童视为“小大人”,施教时必须考虑儿童的身心特征,并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他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仔细观察、掌握孩子的性情,然后有的放矢,采取措施。教师发现孩子的弱点,长善救失,设法将其引上正路;如果发现了孩子的长处,扬长避短,使孩子更加出色。
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热爱儿童。儿童会通过对教师的爱达到对学习的爱。故教师能否深受儿童爱戴乃是至关重要的。伊拉斯谟斯强烈地抨击了当时的学校中虐待儿童的做法。
(2)采取中庸之道。伊拉斯谟斯认为教师必须采取中庸之道,严格与慈爱相结合,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教师责备学生,“而不使其感到奚落”;赞扬学生,“而不流于谄媚”,“老师的申斥应该私下进行”,“应该态度和蔼,稍微减少训诫的严肃性”。
(3)通过有趣的故事。伊拉斯谟斯指出,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令人忍俊不禁的寓言和巧妙的比喻来引进教师的教导。当孩子听毕,停止了欢笑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其中富有教育性的寓意。比如讲了《伊索寓言》中狮子和老鼠的故事,教师就要教导孩子不要轻视别人,应当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去赢得别人的尊重。
(4)采用直观教具。伊拉斯谟斯还探索了教育方法的改进,提出了“事物先于文字”的口号,主张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与此同时,他也批评有的人为了吸引儿童兴趣,不分良莠,将一些荒谬的谜语、精灵和恶魔的故事对儿童和盘托出。他认为这些毫无教育价值的材料不仅浪费了儿童宝贵的时光,而且对其成长十分有害。
可见,伊拉斯谟斯的许多教育观点承袭了昆体良等前人的思想,同时也给了后来夸美纽斯等人以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