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现在一般历史上所讲的古代印度文明是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的。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种姓制度以及婆罗门的权力高于一切,是古代印度社会的一大鲜明特点,致使其意识形态、教育发展等无不打上这一烙印。古代印度的婆罗门教与佛教的形成和传播,正是为此目的而服务的。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也不可避免地为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而展开。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和中国、埃及、巴比伦并列为东方的四大古国。勤劳、勇敢的印度人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汉代史籍译作“身毒”或“天竺”,直到唐代才改译为“印度”。

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后发现几个古代城市遗址,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达罗,因此统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公元前2500年。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个当时享誉世界的灿烂的印度早期文化,却突然消失,其中原因至今尚无确证。所以现在一般历史上所讲的古代印度文明是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的。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

考古资料证实,公元前2500年左右,属于印欧语系的许多部落,从中亚细亚经由印度西北方的入口,陆续涌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带,征服了当地的大部分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自称“雅利安”,意为高贵者,以区别于皮肤黝黑的达罗毗荼人。经过几个世纪的武力扩张,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个北印度。雅利安人早先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入侵印度后,雅利安人吸收了达罗毗荼人的先进文化,由游牧转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并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www.xing528.com)

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用以区别肤色白皙的雅利安人和皮肤黝黑的达罗毗荼人。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4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不同种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贱民,或叫不可接触者,贱民不包括在4个种姓之内,最受鄙视。

总的说来,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制度。种姓制度以及婆罗门的权力高于一切,是古代印度社会的一大鲜明特点,致使其意识形态、教育发展等无不打上这一烙印。古代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的形成和传播,正是为此目的而服务的。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也不可避免地为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而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