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系统地提出党的教育工作的方针,即“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
这两条方针,前者指出了培养目标,后者确定了教育工作的方向。学前教育也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培养目标上,曾有人提出幼儿园把体育放在首位,是“没有以德育挂帅”的资产阶级教育方针。经过学习和讨论,坚定了结合幼儿特点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工作方向上,普遍加强了为生产服务的措施和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在贯彻教育方针的过程中,既有积极的方面,如想方设法为家长服务;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如思想品德教育的成人化,脱离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等。
(二)学前教育的盲目发展
1958年中共八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在“高标准、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思潮影响下,学前教育也出现了盲目发展的现象。短时期内,各地幼儿园不顾条件,一哄而起,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急剧增加,有些地方将小园合并成几百人的大园。有的地方提出了“三天托儿化”“一夜托儿化”“实行寄宿制,消灭三大差别”等不切合我国国情实际的口号。1958年仅幼儿园数量就已达695297所,比1957年增加了42.3倍,幼儿净增28410000人。这样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越了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没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支持,又脱离了群众需要,这一大批新发展的幼儿园设施普遍简陋,缺少经费来源,教师水平低下。到6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时候,盲目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又纷纷解散,这种大起大落的教训是深刻的。
“大跃进”的时代不仅幼儿园数量猛增,幼儿师范学校也畸形地快速发展。1960年幼师学校数比1957年增长了4倍多,达89所;在校生数量增长了4倍多,近7万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也迅速增加,山东、福建等地就办起了十多个学前教育专业。此外,各级各类的短训班大量涌现。(www.xing528.com)
(三)学前教育学术发展受阻
1958年出现的“左倾”错误不仅使学前教育事业规模和速度盲目扩大,还导致了矛头指向各科教学以及在知识分子中开展资产阶级的运动。口号是“插红旗,拔白旗”,带来了理论上、思想上和教育实际工作上的极度混乱。
1958年8月,教育部主办的《学前教育》、《教师报》和《人民教育》同时停刊。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发起了对《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以下简称《指南》)的批判。先将《指南》定位为“资产阶级方向”“一面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大白旗”予以彻底否定,再加以“篡改党的教育方针”“否定党的领导”“反动的儿童中心主义”“资产阶级情调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丑化劳动人民”等莫须有的罪名横加批判,影响很快波及全国,导致了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极度混乱,是非、正误混淆。此后在理论教学及幼儿园教育中大量出现了口号化、成人化、形式化的错误,幼儿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特点,教育质量显著下降。
在批判中还错误地牵连、伤害了一些教师,影响了学术研究和争鸣。南京师范学院院长陈鹤琴教授被强加上了“文化买办”“冒牌学者”等污蔑之词,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被全面否定和批判。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优秀教师斯霞的“母爱教育”也被诬蔑为抹杀教育的阶级性,不要无产阶级方向,不要阶级教育。这对幼教界一向强调的教师对幼儿要有爱心起到了干扰作用,是教育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典型事例。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错误评判混淆了政治和学术的界限,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学术繁荣和事业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危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