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重要性及历史简述

中外学前教育重要性及历史简述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对“小学”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同时,也对明清时期蒙学教育进一步正规化、制度化起到了奠基作用。(二)重视学习“眼前事”朱熹认为小学阶段儿童“智识未开”,具有思维能力很弱的特点,主张小学学习内容的设置应该力求浅近、具体、贴近儿童生活的“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为此,他提出了以“教事”为主的思想。

中外学前教育重要性及历史简述

我国古代把对儿童实施的教育称为“启蒙”,这个阶段的教育也称之为“蒙学”。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在数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在教育内容、方法以及教材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朱熹对“小学”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同时,也对明清时期蒙学教育进一步正规化、制度化起到了奠基作用。

(一)重视蒙养教育

朱熹把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即蒙养教育阶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重在“教事”,大学教育重在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他认为这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教育阶段,具体地说,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则是小学教育的扩充和深化。朱熹不仅对学校教育过程进行了划分,而且明确了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在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上都应有不同。

朱熹特别重视蒙养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他说:“古人由小学而进于大学,其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固已久矣。大学之序,特因小学已成之功。”由此他认为如果儿童在幼时“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同时他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要求出发,指出只有使儿童“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才能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说明蒙养教育的重要性,他还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打坯模”阶段,他说:“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饰。”并指出倘若自幼失了小学,或坯模没打好,大了要补填就十分困难,他说:“而今自小失了,要被填,实是难。”总之,在他看来,蒙养阶段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极为重视,抓紧抓好。

(二)重视学习“眼前事”

朱熹认为小学阶段儿童“智识未开”,具有思维能力很弱的特点,主张小学学习内容的设置应该力求浅近、具体、贴近儿童生活的“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为此,他提出了以“教事”为主的思想。他说:“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规定小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学其事”,即学习眼前日用的事。具体而言包括有“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和“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这样的一些内容。朱熹认为儿童学习这类“眼前事”,不仅符合儿童认识的发展水平,而且也能够为大学“学其理”打下基础,因为“理在其中”,事事物物之中都存有一个理,“学之大小,固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已”。强调要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希望儿童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具体行事得到锻炼,增长才干,为成为圣贤打好坯模。(www.xing528.com)

【小故事】

相传朱熹年老时,散步到一所学校。当时正是秋天,当他看到梧桐黄叶随风飘落,不禁感慨万千,想到自己头发已经白了,自言自语地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流啊!”这时忽然看见一群青少年离室在外打闹戏耍,他深深感到,年轻人不懂得珍惜时间,只有过来人才知道时间宝贵,特别是白发苍苍的人更有惜时如金之感,于是诗兴油然而生,低头思索片刻吟道: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绿,阶前梧叶已秋声。

吟完诗后,到学堂里将此诗写在书桌上,希望那些不知道珍惜时间的青少年看到诗后,能够珍惜光阴。据传这些年轻人看到诗后,确实受到启发,又见是名人朱熹所作,争相传抄,学习也更加勤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