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二课。这个单元是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重在引导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引起对科学的关注,弘扬科学精神。本单元的文章都出自科学大师之手,观点确实,论证严谨,文笔生动,兼有理趣和情趣,可读性极强。所以,面对这篇自然科学小论文,我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
本文选自刘易斯·托马斯的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一篇佳作。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阅读此文,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学习此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人类唯有尊重生物,借鉴生物社会群体性生活的智慧,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让学生懂得“生物也和人一样是个社会”,人也应该像生物一样“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在教学之前,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勾画重点词、重点句,然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要求各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概括自己的生活,并派代表发言,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一、课堂互动探究体现自主性
学生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蚂蚁、蜜蜂、鲱鱼和黏菌细胞等。在作者眼里,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组织,有纪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学生2:是的,我觉得蚂蚁这个家族人丁兴旺,是个大家庭。它们培植真菌,喂养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它们的同类织巢蚁还会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利用智慧觅食,结合集体的力量搬动食物。在建造蚁穴时,它们会集体搜集树枝,作好统筹规划,通力合作,先砌墙,再盖顶,遇到障碍时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它们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学生3:蜜蜂的主要劳动力工蜂会外出寻找花蜜,通过形态各异的优美舞姿向同伴传递信息。工蜂在筑巢时会共同协作,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当它们的家庭成员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主动分化成两支数量相等的团队,一支追随老蜂王,一支跟随新蜂王,组建成两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学生4:别看黏菌细胞是微生物,力量可不小!在它们的幼年时期,是一个个独立的阿米巴状细胞,它们吞吃细菌,彼此疏远,不相往来。可是当它们的长官把一些特殊细胞放出聚集素后,它们就会闻令赶来,聚成一个星状细胞,彼此融合,构成一个动作迟缓而又结实的小虫子,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实体,由它负责繁衍后代,此后,它们的子孙继续重复它们的生活方式。
学生5:鲱鱼和其他鱼群一样,集体行动,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当它们聚在一处时,它们的功能胜似一个多头组成的巨大生物。
以上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发言的片段记录。实际上这是课堂教学最精彩的环节,师生的回答非常精彩,课堂气氛浓郁,学生收获很大。
二、课堂学生动手
1.学生动手画
图32 《作为生物的社会》思维导图
2.学生动手写
尊重生物
高二(6)班 杨洋
我小时候喜欢玩小动物,如逗蚂蚁、黄蜂、蟋蟀等。我只觉得这些小动物蛮好玩的,但不知道小动物有它们自己的秘密。
今天罗老师组织我们共同研究了这篇《作为生物的社会》,我才知道生物界原来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秘密。那些看似不足道的蚂蚁、蜜蜂乃至细菌,都有着与我们人类十分相似的社会和高度的生存智慧。
如此看来,我们对生物还得重新认识,还得尊重生物的本性,积极探索它们的生活秘密,与它们相处。(www.xing528.com)
人类千万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要学会与我们的“同胞”和谐相处。我们不仅要认识生物,热爱生物,更要尊重生物,敬畏生物,甚至向生物学习。
我们既要像蚂蚁和蜜蜂那样,注重发挥个体的聪明智慧,也要重视群体的智慧,因为只有把这个群体融入到集体中,作用才能更大,生活才更有意义。
三、课后反思
(一)最大的亮点
1.落实生态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比较到位
课堂的整个教学流程、结构、时间安排都非常符合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
2.课前的准备充分,了解教材
在教学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内容及结构层次。该文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这篇自然科学“小论文”论述的是生物的社会行为。
3.教学方案有针对性
基于此,我设计的学习目标重在引导学生积累科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关注,弘扬科学精神;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设计的时候有意识地抛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作者是如何分别描述人和蚂蚁的行为的?二是作者观察的几种生物(主要的),它们密集时有哪些行为?三是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小生物的一些行为现象,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四是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有什么深意吗?五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设置这些问题的主要目:一是考查学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问题要体现高考点
我从事高中教学多年,总是有意识地把平时的阅读课与高考接轨。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高考实用类文章重点考查的就是筛选主要信息、鉴赏语言特色、分析表现手法、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和探究人生价值及时代精神等能力。我认为上述问题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切合考点,相当精巧。
(二)不足之处
课堂效果并未如我所料,也许是学生整体水平较低,也许是我引导不得法,总之感觉和之前上课的几位老师一样,学生未能积极投入,气氛沉闷,师生都未能体会到酣畅淋漓之感,留下了不少遗憾,也留下了许多思考。
一是我无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高一高二时就把一篇篇富于文学性、知识性和趣味的文学作品当考题来分析,是否太枯燥太功利?是否因此而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是我自始至终按照课前精心设计的步骤进行,引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请君入瓮,这样的教学有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三是面对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我没有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虽然上完了,但留给我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四是没有完全遵循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对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内涵解读还不够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