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的重要篇章,是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其为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引起许多文人学士的共鸣,可以看成是陶潜的思想总纲。领悟本文,有助于正确理解陶潜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积淀一定的人文关怀。
一、学生阅读与说课
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一是要求一字一词读,读准字音,了解词义,理会文义;二是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教师循环指导;三是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换韵的段落和层次;四是要求学生根据思路韵脚,朗诵诗歌,初步感受陶渊明的归隐情结;五是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分组朗读,背诵课文。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时自由、喜悦、闲适的心情。重点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树立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但这种情感、情绪很多时候是模糊、朦胧而不确定的,即使是情感指向十分明确的诗歌,由于读者的年龄、阅历、知识储备甚至性格等方面的原因,每个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情绪下阅读同一首诗,也会有不尽相同的体验。
二、课堂互动探究
刘莉:陶渊明归隐的真正原因是“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迷途未远、今是昨非”。为什么呢?请大家想想看,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陶渊明在少年时就有“大济苍生”之志,踏入仕途大可实现他年轻时的理想,但此时的陶渊明为何要辞官归乡呢?因为他追求自由,认为做官是误入歧途。
左银滢:我们从“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以体会到他初进家门的快乐心情。看到自己简陋的老屋,就高兴地奔跑,虽贫尤喜,41岁的诗人如同孩子一样天真。因为他奔向的不只是老屋,更是自由。再看“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这里乃自己隐士生活的象征,故荒芜的不只是昔日常踏的小径,还有自由不受束缚的内心。“松菊”乃高洁的象征,犹存的不只是傲然荒径的松树和菊花,更是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本性。
夏于红:从“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看出作者饮酒开怀,斜视庭柯,大有“休将凡心愁俗世,且放闲眼看庭花”之感。倚窗寄傲,陋室易安。精神上的富足与物质生活的清贫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看重的是自己傲岸的情怀而非物质上的富足。这也表现了他“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追求真实的室中之乐。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呈现的是园中之乐,园中日日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真是随意与轻松同在,闲适与自由共存啊。
潘丽:我不认同陶渊明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与黑暗的世俗决裂,我否定他主要在于他对现实的逃避,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甚至是一种孤傲、清高的表现。所以,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敢于面对现实,积极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
三、课堂学生动手写
守护心灵的这盏灯
高二(6)班 杨洋(www.xing528.com)
入仕为官、大济苍生是陶渊明的初衷,鄙弃官场、归隐田园是他的觉醒,淡泊名利、闲适自在是他的追求,躬耕田地是他努力实践,饮酒赋诗是他的生活乐趣,乐天知命、追求自由是他人生的真悟。
难怪有人说陶渊明是最干净的一位诗人。他衣袂飘飘,神采奕奕;他特立独行,傲霜凌雪;宁愿落拓,宁愿背负世人的万般不解,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他毅然辞去鼓泽令一职,挂印返回浔阳柴桑老家。
他的洒脱恬淡、质朴直率、超凡脱俗,他的崇尚自然的天性和努力实践,他对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向往,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筑起一个精神家园——乡村生活。
他深爱着这一片片清净的乡土,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青青的禾苗、绿绿的小草也许令他魂牵梦绕,也许在他的眼里,它们都是最美的意象和诗歌,是永远守护这片乡土的灯。也许我们无法成为陶渊明那样的人,但我们的心中却可以保留一份生活的诗意。
四、课后反思
面对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是将其作为一篇文言文来讲,还是作为一首诗歌来讲,我有些犯难。对课文的定性问题,关系到整个教学方法的设计,若是古文教学,难免更注重基本常识,若是诗歌,则侧重于意境的赏析与学生的感悟。
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合理的配置处理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单元提示,本单元为汉魏晋散文赏析,但本文体裁为“辞”。根据辞的特点,虽然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但它仍然是诗。通观本文内容,不管是从句式、韵律还是意境来看,它都是一首美诗。
定位是诗以后,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对诗意境的欣赏,具体讲就是以朗读感知为中心,感受并体会本文潇洒脱俗而富于人情味的特点。让学生阅读是品诗的根本,读好了,字词便不是问题,意境也不再是难题。我希望通过“预读、初探——通读、质疑——精读、解疑——解读、练习”这几个环节,以一个愉快的教学过程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本着让语文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语文教学既有趣味又有知识味的初衷,我采用生态课堂教学里的愉快教学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以朗读为主,一是初读,注意音义;二是教师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给学生思考空间;三是录音朗读与学生诵读结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打算通过诵读让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章风格,探究作者心情及归田之由。
在教学的时候,我还适当作了课堂内容延伸,旨在营造情感氛围。因为用情教人,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本文内容。
整堂课过程较为流畅,学生受到感染,气氛融洽,而且让学生评判老师的朗读,学生兴趣很高,听课认真,思考问题十分主动,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但课堂教学同样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对学生引导不够;二是一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对所提出的问题只能表面回答,没有抓住文章的实质;三是朗读间隔时间过长,学生易遗忘,这一环节需要控制朗读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