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俅图谋害林冲,草料场前断敌魂——教学反思

高俅图谋害林冲,草料场前断敌魂——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应从人物与环境、情节的关系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及典型意义。高俅一伙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二是林冲自身思想的矛盾。

高俅图谋害林冲,草料场前断敌魂——教学反思

解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应从人物与环境、情节的关系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及典型意义。环境是人物性格发生的土壤,而小说中的环境包括时代背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林冲性格的变化发展正是通过故事的情节体现出来的。此外,还应指导学生通过具体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由学生自主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的套路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所以,面对这一篇大作,我进行了精心准备,总体用了2个学时,教学效果非常好。

为了上好这篇课文,第一步,我先播放《好汉歌》音频、视频,让同学跟唱,调动情绪,孕育其正直忠诚的人生态度。第二步,组织学生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第七集《风雪山神庙》,帮助其熟悉文本,进入情境。第三步,再次让学生阅读,扫清小说文字障碍,结合注释,对重点的字词加以理解。第四步,请同学们细读,理清小说结构层次。

一、学生课堂说课文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仗;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品充分表现了对起义英雄的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这一篇课文里,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因被宋徽宗的宠臣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最终投奔梁山,成为农民英雄的过程。其对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对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以及对“风雪”环境的描写,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因而应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沧州遇旧、酒店密谋、小二生疑、询问实情、买刀寻敌、草厅割交、酒店沽酒、庙里借宿、真相大白、奋起杀敌过程。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所以他的思想观点、为人行事和一般的草莽英雄有很大的差异。

二、课堂探究互动

王世海:我们第一组研究认为,作品不是孤立静止地塑造人物形象,而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放到人物与环境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去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作品把林冲置于两种矛盾中来表现:一是与以高俅为首的统治者之间的矛盾。高俅一伙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二是林冲自身思想的矛盾。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形成了他安于现状和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但是他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思想性格中有反抗黑暗、扶持正义的一面。这两种性格的矛盾斗争,构成了林冲的性格发展史。

王磊:是的,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水浒传》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林冲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罗小敏:我认为,林冲的性格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起伏变化的。沧州遇旧时他表现出善良安分;买刀寻敌时,他先是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但不久又松懈下来,失去应有的警惕;接管草料场后,他有随遇而安的想法,说明他对敌人抱有幻想,软弱动摇;直到草料场起火,他亲耳听到了陆谦等人的对话,了解了高俅所策划的阴谋,才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统治者的道路。从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忍辱求安到忍无可忍、被迫反抗、奔向梁山,林冲性格发生了根本转变。

梁强:我觉得这篇小说在细节描写方面比较突出。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还有就是林冲沽酒出门的一系列动作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以上是各组几位同学对林冲人物性格的研究解读,是课堂教学最精彩的一个环节。我认为这样组织学生去分析课文、解读课文是最有效的方法,营造了学生合作探究、课堂辩论的氛围。

三、课堂学生动手

1.学生动手画

图2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思维导图

2.学生动手写

我为林冲喊冤

高二(6)班 潘丽

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后,我为林冲所遭受的苦难及不幸感到同情,对其被逼上梁山表示无奈。(www.xing528.com)

我想在那个官府黑暗,官员昏庸的封建时代,被冤枉死去的人何其多啊!想想看,林冲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其父做过提辖,岳父也是教头,家有贤妻,生活美满。在我看来,林冲还是有一定背景的人物,或者说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可不曾想到的是他同样会受欺负,被高俅逼上梁山。他尚且如此,其他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就不难想象了。

实际上,林冲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使他安于现状、软弱妥协。妻子遭人非礼,他正要打歹徒的时候,一看是高衙内,提起的拳头又自行放下,慑于权势,忍辱负重;对头布下陷阱,骗他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他仍然对生活抱有希望,不曾想反抗;两个奴仆在路途多次折磨他,让他受尽苦头和百般凌辱,野猪林内几乎人头落地,他仍反对鲁智深杀掉奴仆,仍然幻想能够“挣扎着回来”;被配发到沧州之后,本来安心服役,希望能够再回到东京,没有想到高俅派人在草料场结束他的性命。

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忍让未必就能平息事端,懦弱往往使对手更加猖狂。

四、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我用了2个学时,采用常态课的形式上完的。上完课程之后,我感觉还比较成功,教学效果很好。

(一)课前准备非常充分。在教学之前,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重点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字、词、句,同时还提前弄清文章结构和人物性格的区别。

(二)学生画导图环节比较成功。在课堂上,我要求各组根据文章内容和情节展开讨论,然后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委派一名学生到台上演讲,其他同学补充。

(三)整个教学设计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问题设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课堂的教与学紧紧围绕“风雪”,抓住“风雪”这个关键展开研讨,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本文的思想意义,了解了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体会到了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提高欣赏古典小说的能力。由于教学设计比较合理,故本人在执教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经过2课时的教学,我感到解决长文短上的关键在于选好突破口,选好关键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只求突破一点,再由表及里,再由点到面,实现目标。

(四)教学方法得当。我重点采取生态课的教学模式,追求自主性、追求实效性的原则,目的是让学生有所得。在知识、能力、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要有所收获。应该说,我在这2课时里做到了,学生基本上都动手、动口、动脑了。学生划出了相关语句,思考,且举手回答,体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有几个同学还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教无定法,各种教法本身无优劣之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关键要使用恰当、有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常见的,还是新颖的,只要是有效课堂,就是好方法。虽然是常态课,但我认为不能靠搞花架子,那样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而我没有过分追求形式的新颖,而是让学生读懂课本,理解课文。脱离教材进行空泛的延伸与拓展,看似热闹,似乎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际上常常是议无定论,议而不决,模糊了学生的认识,淡化了对课文的研读,反而助长了夸夸其谈的浮夸风气。而我只是设计了一些符合逻辑顺序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把一个较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解决。

常听语文老师感慨“语文教师太难当,语文最难教”。上完这2节常态课后,我这种感受更加深了。本次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本人在执教过程中,对于教学节奏的控制还是欠佳。

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风雪在文中的主要作用”这一活动未能充分展开,学生的理解较浅显,我担心学生不能说到位而又影响时间,有些问题教师说得过多。

二是内容的拓展也没有时间完成,只能匆匆展示出题目来,将其临时作为课后作业来处理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堂的完整性。

三是课件的使用与制作在细节方面没有把握好,出现了漏字的现象,幻灯片展示时间也过快,学生跟不上速度,大部分老师也没看清。

四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的引导没做到深入浅出,学生要回答完整有一定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的热情,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是不太符合生态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

以上是本人上了这篇课文后的一些反思,不一定正确,提供给各位老师参考,以促进本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