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高中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实词和虚词的积累,这个阶段,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学会学习。
我对文言文教学,一是以读代讲,采用读、议、辩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二是启发学生梳理故事“完璧归赵”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品读体会故事“渑池之会”的语言艺术,琢磨感悟“廉蔺交欢”的对比深度。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特地从网上下载朗读视频播放,然后分组朗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深化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的理解。
一、学生课堂说课文体现生态性
《史记》诞生于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
同时,《史记》还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传统。它记录历史事件完整准确,语言运用平易简洁,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注重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注重在人物的对比反衬中塑造人物。鲁迅先生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杨洋: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教材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辩、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思想性格,以及廉颇粗犷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以国家之急为先的爱国精神。
二、课堂探究互动体现生态性
马燕:我们第一组研究认为,蔺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左右为难、束手无策的矛盾中出场的。课文先写赵国君臣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赵国君臣给予又担心上当受骗,不给又担心秦国发难,这是两难;另外找不到适合出使的人,这是第三难。正是这样层层铺垫,再通过缪贤荐才之举,方使蔺相如露面。
杨洋:我们重点来分析蔺相如出使秦国之后,围绕着和氏璧,与秦王展开了一场怎样斗智斗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又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蔺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诚意。蔺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对比赵王的修敬和秦王的倨傲,面责秦王无意偿城,最后以人璧俱碎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辞谢”。(www.xing528.com)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另一方面考虑到秦王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采取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还把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境,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这三个回合的较量,体现了蔺相如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的性格。
三、课堂学生动手画导图体现生态性
图21 《廉颇蔺相如列传》思维导图
四、课后反思
我最好的习惯就是每教完一篇文章,都要写一篇教学反思。重点是反思自己教学的成功与失利,是否符合生态课堂的教学要求,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当然,我还喜欢听其他老师上课,无论老少,只要我有空闲时间,我都爱跑到别的教室听老师上课。
一篇课文教得好不好,不仅要看老师是否充分地备课,最重要的是看同学们接受的状况如何,教师们的评价如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中。而学生参与课堂越充分,越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认识教学问题,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提高学习的效率。
针对文言文,要想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不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兴趣。于是乎,我得改变我的教学思路,调整课堂结构。
上课之前,我就要求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讲读课文必须完成三个层面的任务:第一个层面属于过关性质,要求每一组的同学都必须把握好基础性的语言,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找出来做好归纳,利用参考书、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第二个层面属于提升阶段,要求学生能就文中的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展。这个层面需要同学在课外查找相关资料;第三个层面要求学生能写出这篇文章的感想,如“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多一点宽容忍让”,需要联系现实,要求能出色完成好任务;第四个层面还要求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和故事梗概,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在课堂上,我用生态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及理念去审视我的课堂教学方法及效果。根据我的观察,学生课后感言还是很少。因为每教学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写感言,反思这篇课文的收获与不足。第一次活动的时候,有学生放不开手脚,缺乏自信,总想从老师身上得到答案,但是在第二次进行时,活动就顺畅很多,学生基本上都能明确分工,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但是这样的活动耗时比较多,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形成能力。这样的操作,我认为是行之有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