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两首词,我的教学方法与前面《苏轼词两首》的教学方法是相同的,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去品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一、学生课堂阅读理解
课堂教学采取自主式、探究式,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在组织学生阅读过程中,一是自由朗读;二是齐声朗读;三是指名朗读;四是熟读背诵;五是配乐朗诵;六是范读。同时还配备CAI课件,MP3朗读文件。《辛弃疾词两首》,以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家的创作风格为主。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孝宗二年,作者辛弃疾回归南宋的第十二个年头。此词是辛弃疾最负盛名的早期作品之一。赏心亭是当时建康城的游览胜地,然而这里在作者眼中不是一般文人墨客笔下动人心弦的良辰美景,不是一幅幅醉生梦死的歌舞升平画面,却是满目“献愁供恨”,是红巾翠袖难以挥去的英雄之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秋天,那年三月,辛弃疾被宰相韩侂胄任为镇江知府,到达京口。当时,韩高谈伐金,不作实际准备,同时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北固亭,一名北顾楼,取不忘中原的意思,位于京口西北北固山上,面临长江,形势险固,是历来用兵之地。辛弃疾登上此楼,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感慨着历史的兴亡,忧虑着复杂的形势,不禁百感交集,写下了此词。
二、课堂探究互动
王磊:还是让我来翻译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吧。“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无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眺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杆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尚且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韩燕:我们第二组在研究这首词时,总结这首词在情思上,词人借眼前之景和昔日之人,抒发了自己抗金爱国的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愤懑。在内容上,上阕写景,即景抒情,描绘出了苍凉、空阔、悲愤的意境;下阕用典,以古人之事抒今人之怀,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与无可奈何。在表达技巧上,词人的写景和用典都具有明晰的层次,如镜头移动,一步一景,逐层渲染了内心的复杂情感。作者的胸怀,作者的志气,作者的无奈,作者的执著,这一切一切在词中表露无为。
马燕:我来翻译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义隆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有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杨洋:这首从整体上分析,词中一方面缅怀古代抵抗外侮,收复中原的英雄,表达了对南宋苟且偏安的不满以及力主抗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一方面援引历史教训,对要草率用兵的决策者提出警告,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这首词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用典,词中五个典故的运用,体现出辛词的“以文为词”的特点。
所以,明代杨升庵认为这首词应列在辛弃疾词的首位,其最大特点是借古人事抒自己情,一句一典,由古及今,由人及己。从古人的建功立业,到今人的急躁冒进,自己不忘国耻却无用武之地,给人一种苍凉悲壮之感,体现了词人高超的用典技巧和满腔的爱国情怀。
三、课堂学生动手画(www.xing528.com)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又一精彩片段,也是课堂的主要部分。
图1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维导图
四、课堂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这两首词的时候,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为这两首词体现辛弃疾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的情怀。如果准备不充分或者组织得不当,都会影响学生对这两词的整体把握与解读。
这两首词中含有较多典故,在典故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在组织教学时用了2课时才完成。1课时完成一首词。但最终的效果还是很好的,最大的亮点体现如下:
首先,我让学生自己阅读,分组朗读,要求学生读懂、读透,读出词人真实的情感。才让学生找出词中所选择的意象,理解这些意象的意义,作者选择这些意象的目的是什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描写又牵动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的特殊词,例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上片的“看、拍、会、登”这些动词,让学生明白,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再者,根据下片中的典故,进一步让学生找出作者写了哪些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他写这些历史人物的用意是什么?通过一步步地引导及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词,我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还有就是组织学生探究、画课文结构导图、动手写作,这三个环节是我课堂教学的三大部分,也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部分,更是课堂教学最精彩的部分。通过我的组织与分配组织,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完成这三大步骤是有些难度的,但我的每一节课都是这样操作,慢慢地就形成程序了。
不足的地方仍然存在,没有完全体现生态课堂的教学要求,离生态课堂评价标准相离甚远。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所用时间没有完全把握好,特别是在研讨环节用时过多。还有就是课堂教学结构不太清楚,逻辑性不强,从而导致课堂有些乱。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多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尽量使课堂教学更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