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苏轼词两首》带来洒脱与幸福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苏轼词两首》带来洒脱与幸福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苏轼词两首》,重点是要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景、事、情,揣摩《定风波》词义,了解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感受苏东坡特有的人格魅力。苏轼的诗词,从初中到高中已经学习了很多苏轼的作品,但是,针对这两首词,我还得认真备课、组织教学。我个人认为,他出狱后被降职到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他最好的归宿。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苏轼词两首》带来洒脱与幸福

教学《苏轼词两首》,重点是要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景、事、情,揣摩《定风波》词义,了解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感受苏东坡特有的人格魅力。苏轼的诗词,从初中到高中已经学习了很多苏轼的作品,但是,针对这两首词,我还得认真备课、组织教学。

面对古典诗词的教学,还是老办法组织学生阅读,只有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探究和解读词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增加学生们阅读及背诵的兴趣,我在教学前要求学生自己阅读,理解每首词的意思。在课堂上,我先给学生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

一、学生课堂说课文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

二、课堂探究互动

左银滢:我认为《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王磊:是的,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情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刘莉:我们第三组在研读《定风波》时,觉得《定风波》抒发了超凡脱俗的情怀。他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词人却用平静的口气劝导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的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手持竹杖,脚踏草鞋,远比官服车骑来得轻捷、自在,已是“竹杖芒鞋”的装束,谁还会害怕失去什么?“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这一句,充满艺术的张力,一下拓宽了全词的境界。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是这也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才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

夏于红:词的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刚才还是风雨大作,转瞬间,“山头斜照却相迎”,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变化,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三、课堂学生动手

1.学生动手画

图16 《定风波》思维导图

2.学生动手写

苏轼被贬谪之幸

高一(6)班 杨洋

我阅读苏轼的诗词相对比较多,所以对他是比较了解的。(www.xing528.com)

乌台诗案是他人生的巨大的转折点。可以说这样的打击拯救了他,虽然在监狱里呆了120天,像他这种豪放洒脱的性格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个人认为,他出狱后被降职到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他最好的归宿。一般而言,一个真正官场的人,并不都像他这样的人,如果真正像他这样的人当上了大官,反而证明社会是有问题的。这个职位虽然低,并无实权,而此地的苏轼经此一段变故之后变得心灰意冷,这说明他还没完全认清自己。

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他在赤壁整天与朋友喝酒聊天,吟诗作赋,岂不乐哉?于是经常穿越在林间小道,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终于认清自己,看清社会的真实面目。所以才吟诵出“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

四、课后反思

对古典诗词的教学,我的观点之一还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进行鉴赏。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授人以渔”,如果只是一味告诉学生一首诗词的背景及相关的思想情感,只能是“水过地皮湿”,不能让学生获得一些实质的东西。因此,我觉得在诗词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是教学的重点

读是培养学生养成语感的最有效的途径。学习任何一门语言,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诗词学习更是这样。这个阅读要从四个方面去进行:

一是读通。在课堂上,可以以各种形式组织学生诵读课文,全体朗读,个别朗读。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美好,体会诗词的意境,体会诗词的底蕴,为进一步理解诗词做准备。

二是读懂。在这个环节,其实可以大胆把诗词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书上的注释和工具书,在边默读边理解中,整体感知诗词的大体内容。老师主要在学生自我理解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强调诗词中的一些较难理解的地方。

三是读明文意。在已经把握住全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阅读,通晓诗词的思想内容。

四是读出自我见解。这需要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来解决,在讨论和思考中读出自己的见解。

(二)重视督促检查

督促检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学习压力,这种压力应该是一种有益的压力。在以前很多时候,我是把检查这一环节放在课后而不是课中,但我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课后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已经荡然无存,对于课文的重视性也减弱,所以不会用心去落实一些知识的复习和背诵。因此,检查工作放在课堂上更高效,也使得学生干劲更足,掌握所学内容也更牢固。

(三)明确课文的重点

诗歌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可以教授给学生,但是一味灌输知识就违背了教学主体的原则。既然诗歌教学重点是感知,那么就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理解诗词的微言大义,也没必要着重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读懂一首诗歌,以点拨式的词语教学带动整个诗词的教学,思想内容把握即可,表达技巧明了于心。例如,在苏轼这两首词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读懂具体写了什么景色,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再理解诗歌表达这样的特点,再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具体理解思想情感,当然还需平时学习一些表现手法所带来的思想情感变化。

我对诗词鉴赏的教学基本上应该沿着这一模式,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掌握作者作品的整体特点,也许对处理文中一些看似不好理解的东西会有不少益处。苏轼这两首词中都涉及酒,如果结合上学期学过的《赤壁赋》中酒的作用,就能比较容易理解这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