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屈原之歌:《离骚》教学反思

屈原之歌:《离骚》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次学生的感受都不一样,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都认为屈原的《离骚》比较难懂,里面有许多生僻字。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广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因为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

屈原之歌:《离骚》教学反思

一、重点在阅读

离骚》这篇课文我已经上过几遍了,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每次学生的感受都不一样,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都认为屈原的《离骚》比较难懂,里面有许多生僻字。所以,这次我重点是指导学生阅读。

为了配合学生阅读这两首诗,我先范读一遍,协助学生弄清楚字词,重点的把拼音注上,然后再组织学生阅读课文。采取分组阅读、默读、听录音朗读。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要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见闻广博,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而且口才好,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

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广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所以在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互动探究

第一组探究总结道:

从课文内容来看,屈原的确是爱国主义诗人。因为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斗争,因为它们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非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来吾道夫先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第二组探究总结:

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针对他的这一举动是出于无奈。想想看,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第三组探究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感想是: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三、学生导图展示

1.学生画导图

图5 《离骚》思维导图

2.学生写感想(www.xing528.com)

心中的屈原

高一(6)班 潘丽

我以一种敬畏的方式走进离骚,走进屈原,走进了这座精神圣殿。我的心灵沐浴着一种光辉,沐浴着一种皈依的意味。

对国家的忠贞,虽九死犹未悔,以香草、芰荷为裳。只可惜,在小人奸诈、君王昏庸的压迫之下,“美政”的理想化作泪罗江上的一道忠魂,飘落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

天为之哭泣,地为之颤动。

你的情操、你的美德、你的抱负、你的执着只能是你理想的音符,带你到充满希望、充满梦想的家园去实现。但你留下的是铁骨铮铮的英雄形象,人民敬畏你,爱戴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断求索的诗人,不断追求的诗人,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我们为你哭泣,为你穿越时空,站在泪罗江畔,诅咒那黑暗的社会现实,为你的美丽心灵送上一份祝福。你是我们当今青年理想的典范,你的美德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榜样。我们要跟随你的足迹继续走下去,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

四、课后反思

针对这篇课文,我在组织教学时非常慎重。采用生态课堂教学理念是最好的,问题的设置、提问、阅读、分析等都体现生态课堂方式及方法,才能将文章的内涵渗透到学生心里。

《离骚》是古代杰出的抒情长诗,它的内容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境界高远,语言奇伟瑰丽,想象新奇动人。作者屈原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更是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引以为傲。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洁身自好的品质、献身理想的精神,千百年来感动并影响了无数后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这样的课文,我觉得有责任把它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

我认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体会诗歌作品的美。所以,我将诵读作为一个重点。《楚辞》在语言上的特点可以通过诵读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在读的时候强调感情,并且还给学生示范。

注重文意的疏通。《楚辞》的语言有很多是古代楚地的方言。对这些无需关注太多,只是指导学生能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即可。对于比较重要的文言字词,我在教学时还是不能放过。例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本课出现得较多且比较常见,我是指导学生归纳积累。至于实词的一词多义我没有过多强调,包括特殊句式如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考虑暂且放过,留待以后解决。只要学生翻译准确,能调整语序即可。作为高一的学生我觉得讲太多不太合适,且本课是诗歌,重点不应放在此。

疏通诗句是为了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和思想。本诗的情感比较复杂,提示学生找关键句,然后总结。诗歌是节选的,只有两节诗,我觉得没有必要将屈原“美政理想”的内容加进来,在这两部分诗中,能把握住主要感情即可。

我用了2个课时才上完,把重点放在艺术手法上,让学生自己体会。

本次教学,我感觉完成了预想的任务,诵读的效果还不错,如果能再放开些,在感情上再投入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