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开始,我就完全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组织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同学!当我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汲取知识的琼浆时;当我们漫步在温暖的阳光下,尽情欣赏周围的美景时;当我们在家围坐在小桌旁,享受和家人幸福的交流时,我们不会想到,还有一群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同龄人,她们的生活里没有阳光,没有自由,没有欢乐,只有没日没夜的工作和忍受非人的折磨。她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夏衍的《包身工》吧!
一、课文背景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剧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代表作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和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夏衍的《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1936年发表于“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它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东部沿海地区大批贫苦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的劳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上海工人运动的威胁,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严厉的抨击,对唤醒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课文阅读
面对这篇报告文学,要想把文本中的情感与思想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汲取,我想唯一的办法还得让学生去阅读。因为这篇文章比较长,阅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我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些调整。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先来段深情的导入之后,我立刻播放我准备好的两段视频和一组图片,然后抛出“包身工起床时的场景”“吃早饭的场景”“上工劳动情景”“面临什么困难和威胁”4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三、课文探究
学生根据我提供的4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分组上台回答问题。
杨雪梅:我代表第一组和大家一起来看包身工起床时的场景。她们的居住环境被形容为“七尺宽”“十二尺深”“横七竖八”“十六七个”“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每天早上四点过一刻起床,起床时还打哈欠、叹气、寻衣服、穿错鞋子、胡乱踩踏、叫喊小便等一片混乱;为了赶时间,相互争夺马桶、半裸体起来开门、精神迟钝麻木,狼狈不堪;起慢了还被老板骂称“生物、猪猡、懒虫”。这些花季少女,她们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起码称呼,那些老板们也根本没有拿她们当人看。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因为长期过着非人的生活,疲倦拥挤杂乱,失去了腼腆、害羞、爱漂亮的女孩子的天性。
杨洋:我代表第二组组织大家看看她们吃早饭的场景:她们早饭吃的是猪食不如的薄粥,多半粥菜还不可能有。吃早饭时是一窝蜂地抢,因为不够吃,她们用舌舔碗,没有地方吃便蹲伏在门口或站立在路上。在这个场景里面,作者想告诉读者的是,饮食条件恶劣,包身工受到惨无人道的虐待和非人的待遇。吃和住条件都如此恶劣,她们是替带工老板们赚钱的机器。
李成强: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上工劳动情景。从课文的P48第三段至倒数第三段看出,她们不仅终日面临着“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还要时时刻刻提防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降临到自己身上,而带工老板最爱用的处罚就是殴打。
我们再来看她们是如何挨打的?大家阅读P48“打死不干事”至P49“这样她就打不成瞌睡了”。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被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劳动环境的恶劣,受压迫的惨重,遭受的是非人的待遇。
杨强:她们住的是格子铺,吃的是质地稀薄的粥,高强度的工作之外还要时时刻刻提防随时可能受到的处罚,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作践,悲惨从每天睁眼的一刹那就开始了,这就是夏衍笔下的包身工。花季少女的命运如此悲惨,我们在掬一把同情之泪的同时,不得不思索谁是制造包身工不幸命运的凶手。
四、课后反思(www.xing528.com)
《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我已经上了几次。每次课后,我的情绪总是不能平静,被包身工那悲惨的命运所震撼的同时,更多的还有对包身工的同情。
在前几次组织教学时,我总是激发不出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我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一脸的茫然。
想想包身工一天是“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一点人格尊严也没有,这群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正值青春年华,然而女性本应有的害羞与矜持,在她们身上已经荡然无存。
很多学生不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不理解她们为什么会如此麻木,为什么不起来反抗,为什么就甘受带工老板的蹂躏。事实上,有些事情、感受,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所以当给学生播放一些现代包身工的图片时,他们都一脸茫然,还在一旁说笑。更有学生竟然用“猥琐”一词来形容他们。可想而知,现在的学生养尊处优,娇生惯养,已经和社会脱节。他们不理解现代人为生活而四处奔波,不理解父母的艰辛。所以在教学中,我一定要改变孩子们的看法,让他们慢慢体会生活的不容易。
通过这几次的教学,我觉得整体情况不好。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理解,也学会了怎样筛选信息,唯一不好的是他们体会不到包身工的艰辛,也不懂得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们总觉得书本上所说的都是过去,现实的生活中没有这种情况。
我需要让学生慢慢接触现在的生活和社会,不要让他们和现在的社会脱节,要逐渐让他们了解生活的不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于是,今天的课我特地做了精心安排与准备。我采用如下办法:
第一步,在上课之前,先准备两个视频。一段是现代工厂工人们一天劳动生活的视频,一段是现代建筑工人一天的生活视频。同时还搜集了各种临时工人的图片,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第二步,快速阅读。请同学利用8分钟快速读完,并完成我抛出的4大问题:一是勾画出包身工早上起床时的情景;二是吃早餐时的情景;三是上工时的情景;四是包身工还要面临什么困难和威胁。
第三步,分组讨论这4个问题。
第四步,谈谈包身工与现代工人有何区别。
这样一来,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了,效果非常好,学生收获很大。原因有三个:一是学生的情感被前面的视频触动;二是设置的问题并不多,目标清晰;三是采取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有了主动性。
课结束后,我要求学生完成一篇现代临时工调查报告,第二周星期一交。
课堂教学虽然结束了,但对学生的心灵教育还未结束,还得用更多的社会现实生活的案例去引导学生、感化学生,使其理解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