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背景
《小狗包弟》属于记事性抒情散文。文章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思了一个时代人性的弱点,可谓以小见大。狗的故事好理解,但学生对“文化大革命”背景知之甚少,人性反思更是难点。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了这一点,特别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背景。从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灾难中,一大批老干部受到打击和迫害,巴金就是其中一个。面对这场灾难,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但巴金用文章的形式说了。
巴金先生在《小狗包弟》中介绍,包弟是只讨人喜爱的小狗,而且和作者有着亲密的感情,但是在当时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不得不把包弟送到医院里当实验品。虽然情非所愿,但在文章最后,作者还是满怀不安地向包弟表示道歉和忏悔。
二、阅读课文
要想让学生完全读懂和理解文章的内涵,在授课之前,我的做法:一是让学生进行阅读,校正字的读音,了解小狗包弟与主人相处的事件;二是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相关信息。
课堂开始,我就让学生到讲台上陈述。这篇文章通过一条小狗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的深深愧疚。作者借狗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疯狂,借狗表现了人性的迷失,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这篇文章字面上没有什么难点,学生能很容易从中读出包弟一生的大致经历。但全文篇幅较长,可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做好上课准备。
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带着一种神秘情感来欣赏这篇课文,我还特地给学生讲一故事:曾经有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自己的学生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在浏阳遇险,被迫在水沟藏身,最后被人划为右派,说是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被判刑8年,最终丧妻失子。你们相信这是真的吗?
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文化大革命”。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
三、课文探究
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我再次让学生探讨“为反映‘文化大革命’的现实,为什么还要写一条小狗呢?”“一条小狗为什么要歉疚与忏悔呢?”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派代表上台阐述。
第一组李勇总结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给我们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无限的伤害。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我们从课文中深切地体会到了。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有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表现出他的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残酷,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
第二组王欢总结说:我认为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也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想想看,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那么多人被卷入纷争之中。“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曾受到迫害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作者用歉疚和忏悔,试图唤醒人们的良心、良知。(www.xing528.com)
第三组杨洋总结道:我们组在讨论时认为,作者当时的行为可以理解。我们没有亲历过“文化大革命”,对其所知甚少,但是从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动乱的影子,所以我们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第四组王强总结道:巴金的忏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因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化大革命”的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重要意义。
四、课后反思
《小狗包弟》一课我讲过四次:记得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时,口才特别好,差不多整节课都是我在讲,学生在做笔记。从头到尾把内容、情感、主旨串讲了一遍。真可谓面面俱到,一个不落。第二次是2010年,我重点对这篇文章的地位、编者的用意,特别是对“包弟”形象与作者的忏悔之情进行了更深的思考,所以就以分析“包弟”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为主要切入点;第三次是2012年,我反复读了多遍,细细品味文中的言语,感悟作者的情感,结合高考情况,重点分析作者情感。第四次是采用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2016年10月,我先让学生阅读两遍,然后查找资料。
文章的重点在于通过这条狗,评析作者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学习散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难点就在于作者的深刻思考是建立在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的,而那个时代已然远去,学生并不了解,这就造成了一种阅读隔膜。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从两方面进行:
第一,让学生从情感上喜欢这条小狗,接受小狗的可爱,这样当小狗不得不死去时,学生就会生发出爱怜之心,进而理解作者的愧疚之情。
第二,通过“文化大革命”的一些故事和图片,来启发学生思考:小狗的死是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得已的选择。
但在总结探究时,学生领悟到作者依然对这种迫不得已的选择表示愧疚,并没有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社会和时代,这是作者对自我所做的最深刻的反思,也是对那个时代最有力的批判。在讲解时牵涉到那个特殊的时代,我通过图片加文字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体会。
课显得非常轻松,自我感觉还算成功。从中获得一些意料不到的收获:
一是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基本上理解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讨论比较投入,所画的思维导图比较符合文本的意思;二是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对作者深切的歉疚与忏悔所表现出的真情表示理解,对小狗包弟的遭遇表示同情。
小狗包弟是否上了解剖桌,从文章中我们无从而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也能看出巴金先生的痛苦,与他的煎熬相吻合。最后只能用道歉来偿还这笔“心灵上的欠债”。或者说,没人能体会巴老的痛苦。
学完《小狗包弟》,巴金先生就对于包弟的歉意以及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做了总结,我和同学们都差不多是置身于那个时代在剖析文章,但我们更期待美好的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