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毛泽东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他们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
二、指导阅读
要领略这首词的豪迈风格,最重要的就是朗读,才能体会词人的情感与豪情。课开始之前,我先让学生预习并自由朗读,结合课文后面的习题进行练习,同时对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归纳总结。课堂上我让学生听录音朗读一遍,最后请个别同学生朗读。
从学生朗读的效果来看,并不是很好。有些重点字和词的音读得不准确,还有就是应该停顿的却没有停顿,该把读音拖长点的没有延长。高中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以及不愿意举手朗读文章,有主、客观因素。主观上是担心自己所读或者所回答的问题不够好,引起同学的嘲笑,伤了自己的面子和尊严;客观方面,因为有众多老师在听课,显得有点拘束。如果没有老师听课,效果会好一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要求同学点评,于是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课堂上放不开,主动举手的较少。
三、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是课堂最有激情与活力的环节,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在课堂上我采用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词的基础上,大胆畅谈对文本的理解。
王芳:同学们,我认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写的是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新时代的青年自由奔放的胸襟。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
罗兰:我赞同王芳的观点,我认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
王磊:“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从资料得出一种解释,“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划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杨洋: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www.xing528.com)
四、课后反思
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路是清晰的,逻辑性比较强,学生的参与率还是比较高,体现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其教学效果很好。
学生在读课文、说课文都表现得不错,特别是在动脑和动手、画与写的环节中把听课的老师都征服了。当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并说明理由后,教室陡然响起一阵掌声。
说实话,我自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上都体现得非常到位,完全符合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不过从对诗歌文本的分析来看,同学的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有点薄弱。不过诗歌的欣赏和分析确实也很难——但不能因为难而止步。在文本分析的时候,学生还是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独立寒秋”之“独立”二字,教材分析中有三种意思,第一,是指一个人;第二,与下文的“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第三,就是表现了年轻革命家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但是学生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有同学道出了毛泽东心境有些悲凉。其理由就是毛泽东即将南下广州,离开生活、学习、工作达十三年之久的长沙,内心会有不舍,再加上一个人,怎能不悲凉呢?这个是学生发现的,这种说法我当即肯定,是啊,我离开十年之久的家乡还那样依依不舍呢。
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社会生活与语文活动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语文教学一旦脱离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课堂生态化,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这首词,同样具有生活化的诸多因素,从词的内涵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由于时任湖南省长赵恒剔派兵逮捕毛泽东,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应该是“独”字所包含的。我个人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在中共一大、二大、三大之后,陈独秀和毛泽东的关系也越来越不好,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内心也有孤独感。
不管后面的秋景描写多么壮观豪迈,不管多么有气势,有年轻革命家的伟大,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毛泽东细腻的情感也不可忽略。
另外,我觉得如何引导同学们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很重要。李镇西老师说,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要读出问题,读出自己。诗歌何尝不是如此呢?但是学生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的引导。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同学们可有问题没有。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但是我接着问:词中毛泽东为何几次用“万”?又几次用动词“击”呢?又说明了什么?这样带着他们进入了思考。可是,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