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祥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发酵现象》演示实验的思考和创新。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实验原理、实验创新、实验过程和教学反思与评价八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一个演示实验。教材安排该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
1.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对发酵现象有感性的认识。
2.理解发酵原理在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明确利用细菌、真菌发酵制作食品时,要提供适合细菌、真菌生存的条件。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知识,通过前面四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细菌和真菌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却了解得并不多。同时,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是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所以还需要在老师地引导下完成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观察酵母菌的发酵现象,探究酵母菌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发酵现象的实验,从而理解发酵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生物知识与生物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观察酵母菌的发酵现象,探究酵母菌发酵后的产物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将通过观察发酵实验,理解发酵原理确定为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的内容,我安排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1: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学生喜爱的各种发酵食品图片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食品是怎样制作的吗?
活动目的: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发酵现象。
活动2:展示教材发酵现象,学生演示实验原型。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演示,引导学生找出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3:改进演示实验原型,理解发酵原理。
活动目的:通过改进实验,探究发酵作用产物二氧化碳和酒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发酵的原理。
五、实验原理
酵母菌喜欢在偏酸性且含葡萄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在有氧的情况下,酵母菌生长繁殖速度较快,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六、实验创新(www.xing528.com)
(一)通过演示,我发现实验原型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实验对温开水、糖和酵母菌均没有定量要求,实验过程不好操作。
2.发酵最适温度无法保证,反应速率较慢,发酵时间较长。
3.只能证明发酵产生了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并且没有关注到发酵时还产生了酒精。
4.实验器材
(二)针对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温水的温度控制在35℃,干酵母用温水提前活化,蔗糖溶解成蔗糖溶液。
2.为加快发酵速率,保证发酵最适温度(35℃),利用恒温水浴箱进行保温。
3.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过闻发酵后的气味,验证发酵过程产生了酒精。
七、实验过程
按照对实验原型的改进,我将实验过程分为以下几步来完成:
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将400毫升35℃的温水倒入塑料瓶内,在瓶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酵母菌溶液,搅拌均匀,将塑料瓶放入恒温水浴箱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35℃)5分钟。
2.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观察到酵母菌培养液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时,将挤瘪的气球套在瓶口,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干瘪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
3.验证发酵后的产物
(1)待气球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用注射器抽取气球内的气体,然后将注射器内的气体慢慢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拿掉瓶口的气球,可以闻到淡淡酒香味,说明发酵过程产生了酒精。
八、教学反思与评价
通过操作可以看出改进后的演示实验的优点在于:
1.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器材易得,组装简单,操作简便,实验效果明显。
2.改进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条件,使实验用时短,见效快,提高了课堂的实验效率。
3.利用澄清石灰水拓展验证了实验产物,使实验更直观、深入,更具有说服力。
4.通过改进的演示实验,学生对酵母菌“发酵现象”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同时,为学习酵母菌发酵用于制作馒头和甜酒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