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莉荣
我从上学期开始担任七年级音乐老师。为了能给孩子们上好音乐课,我做足准备,认真备课,分析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七年级的音乐课本共有六个单元,但是要学唱的歌曲却只有6首,大部分是欣赏和选听,可见欣赏课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是多么重要!
那么,应该怎么来上欣赏课?我冥思苦想后决定,首先介绍作曲者,然后再介绍演奏乐曲的乐器,最后欣赏两遍乐曲,顺便把课后问题也解决一下。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上的那堂课是欣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预备铃一响,我带着教案本和课本就去了教室,令我没想到的是刚上课不到十分钟,作者阿炳我还没有介绍完,一些学生就开始走神儿了,有交头接耳坐不住的,还有偷瞄课外书的。我清了清嗓子,整顿了一下课堂纪律,硬着头皮继续往下介绍乐器,再听乐曲,乐曲第一遍还没听完,很多同学就已经昏昏欲睡了。我顿时蒙圈了,当然这个时候是下课铃声解救了我,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想,为什么会这样?这到底是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班级班风的问题?带着疑问我换了个班,把这一课又上了一遍,结果却惊人地相似。这时我意识到,应该是教学方法有问题。但是,音乐欣赏课到底应该怎样上?最终我还是在一本书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的名字叫《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作者杨照,台湾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政论家。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他自幼学习小提琴和乐理,又将各领域的知识带入音乐,结晶为一篇篇精简迷人的短文,通过独特的切入点,透过历史听音乐,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光芒和独到见解。例如:很多人认为莫扎特的音乐与他的人生情境不一致,他笔下的音符总是那么典雅,不哀伤而充满愉悦。杨照就给我们解释了莫扎特为什么不哀伤?——这是一个“不能”哀伤的莫扎特,因为当时他处在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本来就不是个人思想与感受的抒发表达。音乐要在不同场合为王公贵族服务,决定音乐性质的是那些场合需要的气氛,而不是作曲家个人感觉。更重要的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语汇根本就没有适合拿来表达深沉哀伤的。贝多芬是扩大音乐语汇最大的力量,而早逝的莫扎特来不及参与这段发展,受限于时代,他生命的悲凉很难转译到音乐上。从这一点不难看出,杨照确实是在透过历史听音乐。他还介绍了自己喜爱的100首西方古典乐曲,包括晶莹清响的钢琴独奏曲、深沉隽永的大提琴曲、层次丰富的小提琴协奏曲等。他通过长年累积的音乐深度,书写乐曲创作故事、时代背景和乐段精华,让人得以感受音符下的丰富与感动。
乐曲创作故事、时代背景、乐段精华,这几个字给了我很大的灵感。最后我终于总结出了一套上欣赏课的方法——六步欣赏法,并把《二泉映月》这一课重新上一遍:
第一步:作者简介
选重点介绍,选学生感兴趣的介绍,切忌平铺直叙,过多过长。如《二泉映月》作者华彦钧,人称瞎子阿炳,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民间音乐家。他为什么会瞎?什么时候瞎的?又为什么要叫阿炳?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下。重点介绍他留存的作品《二泉映月》《听松》《昭君出塞》等。
第二步:时代背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那么一个时代就孕育了那么一代人。就像我们现在21世纪和平年代,国富民殷!所以现在谱写的歌曲有《爱我中华》《我爱你中国》等。我们可以说,抗日战争时期的《二泉映月》不但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第三步:乐曲创作故事(www.xing528.com)
不管什么东西都有它的来源,乐曲创作的来源就是一个故事。乐曲创作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了,仿佛就像在听故事一样,而且我们可以边听曲子边听故事。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把学生带入到故事情境当中,这对后面理解乐曲也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第四步:乐段精华
音乐中,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里,每一个时代对待音乐都有不同的态度,大概不存在所谓“正确的”听音乐的方法。而我听到的《二泉映月》是这样的。起初,琴弦委婉连绵,犹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美景,在怀念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乐曲进入了高潮,他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也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名曲《二泉映月》由此诞生,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同时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第五步:乐器介绍——二胡
乐器介绍很简单,可以从它的名称、起源、基本构造、音色特点等方面入手,突出重点,切忌太多、太复杂、太烦琐。不然非但没有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可以用拟人的手法来介绍:我是二胡,我来自古老的国度——中国,我能用两根琴弦奏出优美的曲子,如《赛马曲》……
第六步:观看乐曲演奏
学校花这么大代价给每个班配备的多媒体,我们得用啊!那怎么用?看视频。看视频不但可以听到乐曲,还可以看到乐器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式,而且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最后,以提问的方式结束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这一堂课下来真的很令我感动,交头接耳的没有了,偷写作业的不见了。通过提问发现,学生还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下我长舒了一口气,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上欣赏课的方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