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世明
时逢三月,我校的新一轮课改正在全面进行。在原来的基础上,我们对整体课程改革动了大手术:一是集体备课代替了过去每人写几本教案,教师先分工协作,然后再共同交流,二次备课,修改形成比较完善的电子导学案。二是四至六人的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学习小组合作模式,代替了过去根据学习需要随机组合的小组合作模式,新型的学习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分组。这样一来,学习小组形成了竞争,组内成员互相帮扶,能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新的评价机制代替了过去干好干差一个样的旧体制,能激活教师和学生的活力。教师实行三轮以上的教学大比武活动,每一轮比武根据教师上课表现评选出名次,奖励现金;学生每月每班奖励一个优秀学习小组,给予100元物质奖励。
新课改模式和评价机制已出台,那么究竟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实施,操作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还得深入实际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在学校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我校的“先学后练,多学少讲”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三天,我走进了小学部的课堂。因为和初中部的教师比起来,小学部的教师对于我们先前的课堂模式操作比较陌生,新的模式就更不用说了。私下我也了解到,小学部的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模式的操作一知半解,操作起来有很大困难。究竟导学案如何与课堂同步,学习小组的评价如何实现,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一个大难题。我得走进去看一看,与他们交流交流,不然就成了我说我的、你做你的。
于是我走进了五年级(2)班的语文课堂。上课的是一位女教师——郑亚囡,同时听课的还有四年级语文教师朱燕和高祯。上课铃响了,郑老师放了一段《天路》的音乐视频。同学们看着视频,听着音乐,脑海里浮现出青藏铁路的画面。当音乐停止,郑老师顺势导入了今天的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明确目标后,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导学案开始“先学”。在同学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仔细地看了郑老师设计的导学案,总体不错,基本符合学校的要求,但是内容太多,当堂让同学们一一完成肯定有困难。借空,我给郑老师使了个眼神,她走过来,我说:“可以让同学们把问题分成几组来解决。这样,一个小组可能完成2—3个问题,时间上有保障,可能会讨论得深入一些。不然同学们会沉浸在很多个问题中,搞得晕头转向。”郑老师认为我说的有道理,于是她立刻采纳,只是把个别重要的问题交给每个小组,其他的问题分组处理,穿插巩固。
小组问题讨论出来了,可是展示的时候,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左看看、右看看,一时不知道叫谁。借空,我又给郑老师说,让学生不用举手,谁会谁就站出来说,或者上讲台展示。郑老师一要求,果然点燃了同学们的激情,回答问题不用老师叫,争先恐后地回答。最后,上台展示的同学快要排起了队。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有的同学站在讲台上不想下去,因为他感觉自己还没展示完美。
走出教室,细细回想这节课,感觉总体不错。对于一个没有听过多少像山东诸城中学、昌乐二中和杜郎口中学的课的教师来说,能达到这个水平已经难能可贵了,只要加以指导和打磨,一定能成为课改先进分子。
课后,我们立即交流,彼此交换了意见,朱燕和高祯也谈了她们在上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大致归纳了一下:
一、导学案有时不能顺利完成,内容太多;求多求全反倒一无所获,回归一课一得。
建议:根据重点,导学案设计少而精。
二、小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喜欢单打独斗,不愿意和别人分享。(www.xing528.com)
建议:召开主题班会,集体学习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逐渐形成小组文化,让小组间形成良性竞争。精心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尝到分享的快乐,在课堂上增强小组间的竞争。
三、逐个叫学生回答问题太费时间,导致教学内容有时不能很好完成。
建议:尽量让学生在组内先充分交流,然后推荐一两名学生大展示。
四、学生读的时间太少,语文课堂必须注重读。
建议:运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赛读等形式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堂不能缺少读的环节。
五、教师抛出简单的问题学生会一哄而上,形成混乱局面。
建议:应该引导学生有耐心地思考,理性地回答问题,有些东西看似简单,但要做好并不容易。也可以将简单的问题由5号和6号学生来回答,避免学生一哄而上。
晚上,我在写教务日志时,突然想到了一句话:不深入课堂喊课改,永远都是幻想。但愿我们的领导真正能与教师一起摸爬滚打,让白中的课改生根开花,结出自己的硕果。
2014年5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