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导学案——《新型玻璃(第2课时)》
执笔人:朱 燕 审核人:高灏杰 时间:2013.9.7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有色笔画出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高科技产生兴趣。
2.学生能单独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然后对学交流。
3.展开想象设计新型玻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团队意识。
二、预习检测
回忆一下本文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独立汇报,5分钟)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这五种玻璃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并说一说介绍这五种玻璃的特点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下表,15分钟)
二、能力提升
1.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以“自述”的形式向大家介绍。(独学完成,7分钟)
2.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清楚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学完成,5分钟)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根据生活需要,每人设计一种新型产品,完成这张21世纪新型产品设计方案。(群学完成,8分钟)
21世纪新型玻璃设计方案
产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品的特点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
1.我能把下列各种玻璃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夹丝网防盗玻璃 消除噪音
夹丝玻璃 阻挡强光
变色玻璃 自动窗帘
吃音玻璃 自动报警
吸热玻璃 藕断丝连
2.说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
(2)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吃音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
(3)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 )
教(学)后反思
执笔人:付世明 审核人:陈世国 时间:2013.9.7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莲的高贵品质,请细细品读。
2.初中文言多浅显,文下注释须细看。在翻译过程中识记重要文下注释。
3.结合背景分析作者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资料链接
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是我国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阅读时要掌握好“物”与“志”的内在联系。
三、课前准备
1.写出你所积累的写“莲”的诗句。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周敦颐( ) 甚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不蔓不枝( ) 亵玩( ) 鲜有闻( ) 噫(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 ) ②可爱者甚蕃.( )
③出淤泥而不染( ) ④濯清涟而不妖( )
⑤不蔓不枝( ) 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⑦陶后鲜有闻( ) ⑧宜乎众矣( )
【探究案】
一、读(15分钟)
1.示范朗读。(强调音准、节奏、情感)
2.学生自读。(做到读准字音,句读分明,情感充沛)
3.小组赛读。(形成竞争,读出水平)
二、译(12分钟)
1.小组讨论: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先独学完成,有疑问对学交流解决)
2.重点语句翻译(各小组抢答)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三、感(5分钟)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你能体会到作者对莲花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在课本中画出来并读一读)
2.同学们试着说说莲花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①《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悟(8分钟)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各小组群学讨论,小组长汇报)
【训练案】
一、当堂检测
1.作者甚爱莲,当然有其独家的见解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特点。学习了“托物言志”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再来说说你最喜爱哪一种植物,喜欢它的什么?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比一比,看哪组同学写得又快又美)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爱椰子树,因为它是海岛的卫士,坚强不屈。
造句:我爱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二、课后检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按课文填空。
(1)《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____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____为莲的总陪衬,以_____和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课文。
三、我的收获
四、我的反思
执笔人:蔡 涛 审核人:庞登财 时间:2013.8.25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2.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他相关结论.
3.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难点:探索证明过程,感悟归纳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82—84页,理解掌握上面的内容。课前完成预习案,课堂上完成探究案和训练案(训练案也可以在课后完成).
【预习案】
1.平行四边形性质
(1)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称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行四边形判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腰梯形的性质
(1)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称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
1.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已知:
求证:
证明:
由上面的证明,我们就可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想一想:通过上面的证明过程,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证明: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已知:
求证:
证明:
上面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什么?_________
它成立吗?若成立,请你证明!
通过上面的证明,我们就可以得出定理:同一底上的两个角___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归纳总结
(1)我的收获?
(2)我不明白的问题?(www.xing528.com)
【训练案】
1.当堂检测
(1)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证明: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巩固提升
【基础训练】
A.1∶2∶3∶4 B.1∶2∶2∶1
C.2∶2∶1∶1 D.2∶1∶∶1
(4)等腰梯形的上、下底分别是6㎝、8㎝,且有一个角为600,则它的腰长为________㎝.
【中考链接】
A.550 B.350 C.250 C.300
5.已知: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AE=CF.
求证:(1)△ADF≌△CBE;
(2)EB∥DF.
四、我的反思
时间:2015.6.5 执教者:许冬生 地点:足球场 班级:七年级(1)班
续表
白湾子镇学校生物课教学设计——第三节 节肢动物
年级:八年级 执教者:张福祥 时间:2015.10.20
一、教材依据
节肢动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路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类群,其中许多动物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八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蝗虫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昆虫的基本特征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同时,在教学中运用独学、对学和群学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运用讨论、图片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及讨论,总结出昆虫的基本特征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观察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认识自然界中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有益动物,防治有害动物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及昆虫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突破措施:
1.通过让学生填写蝗虫的结构名称,掌握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并发现蝗虫的足、翅和外骨骼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常见的昆虫图片,总结出昆虫的基本特征。
2.在了解了昆虫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常见的节肢动物的图片并完成填表,通过对表格内容的分析,总结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蝗虫图片、常见昆虫及节肢动物的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八年级(上)数学练习课导学案——《一次函数的面积问题》
执笔人:王 涛 审核人:付世明 时间:2018.12
【学习目标】
1.利用一次函数表达式求面积;
2.利用面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课前准备】(课前完成,课上反馈,约5分钟)
1.若两个变量x、y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y是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函数图象是一条____________.
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____________.
2.一次函数 y=-2x+4的图象经过___________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它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
3.一次函数y=x-6与y=-2x+3与的图象都经过点______.
4.如图,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填空:
(1)直线与x轴的交点为(___,__),与y轴的交点为(____,____);
(2)b=______,k=______;
(3)求直线与坐标轴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探究学习】
1.如图,直线PA: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Q两点,直线PB:y=-2x+8与x轴交于点B.(1)求点P坐标;(2)求△APB的面积;(3)求四边形PQOB的面积.
学法指导
探究学习,共约17分钟→结合题目引导独立思考3分钟→小组内进行思路交流,总结解题方法2分钟→学生代表讲解思路,阐述方法,教师针对性讲解4分钟→学生代表板演解题过程5分钟→学生对照补充自己的解题过程3分钟.
2.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交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于M点,交x轴于点N(-6,0),已知点M在第二象限,其横坐标为-4,若S△NOM=15.
(1)求点M坐标;(2)求直线MN的表达式.
学法指导
明确本题是利用面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结合题目引导独立思考3分钟→小组内进行交流,总结解题方法2分钟→学生代表讲解思路,阐述方法,教师针对性讲解4分钟→学生代表板演解题过程5分钟→师生一起进行过程书写分析3分钟.
拓展:动点与一次函数面积问题
学法指导
课后思考题,为下节课做准备.
(1)求A、B两点的坐标;
(2)△COM的面积S与M的移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t何值时S△COM=S△AOB,求出此时M点的坐标.
【课后反思】写出你的收获、困惑并在组内进行讨论
备课人:孙靖宇 聂 帅 审核人:付世明 时间:2019.10.9
一、复习目标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网络
学法指导
首先要求学生自主补充知识网络,然后小组间相互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班内展示。10分钟内完成。
三、考点聚焦
学法指导
首先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填空题内容,然后查阅课本、笔记完成不会的部分,最后在小组内交流展示。13分钟内完成。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也没有变化(原子的“三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变与不变。
(1)一定不变。宏观:_______的总质量不变,________种类不变,______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_______一定变;微观:_______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化学方程式是用____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__________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遵守_________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3.书写步骤。
(1)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
(3)注明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及生成物的状态等;
(4)然后将连线改为等号。
考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依据______________定律。
2.步骤:(1)设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的_____________;(3)标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________________,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
四、当堂检测
学法指导
每道题由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提问个别同学展示解题过程,然后教师完善补充,最后全班同学共同总结解题思路。17分钟。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a个CO分子和b个O2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是( )
A.a/b B.a/(a+2b) C.a/2(a+b) D.a/2b
2.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2 D.N2O
3.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图甲
图乙
(1)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反应;
(2)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3)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剧烈运动后,人体产生了较多乳酸(化学式为C3H6O3),感觉肌肉酸胀,经过一段时间放松,由于乳酸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酸胀感逐渐消失。
(1)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消除体内180g乳酸需要多少克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五、课后提高
学法指导
独立完成 15 分钟。
1.配平化学方程式:
(4)CuSO4+NaOH═Cu(OH)2↓+Na2SO4
2.Fe、H2O、H2、O2、KMnO4五种物质,按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两个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纳米材料”特指粒径1~100nm(1nm=10-9m)的颗粒,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跟NO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两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NO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程技术人员常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来焊接铁轨间的缝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6.5g,加热使之完全反应,待反应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6.9g。求:
(1)制取氧气的质量;
(2)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为多少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