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更加深入的实践。幼儿教师不断探索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树立正确的幼儿观、游戏观和课程观,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幼儿教师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课程实践中,探索课程游戏化建设。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课程的基本特点。把游戏当作幼儿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组成部分。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可见,游戏化的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幼儿教师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基本方向。
幼儿教师不但在理念上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内涵,而且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开放性。也就是说,不管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及时调整和修正游戏活动,避免过度使用统一和量化的标准评价幼儿。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发主题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围绕“海安花鼓”这一主题,先组织幼儿观看花鼓舞表演,引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再鼓励幼儿用雪碧瓶、小棒、红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花鼓,从而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开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戏,将教育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拓展阅读】
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符合幼儿的天性,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幼儿教师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游戏空间的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刺激,能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提高游戏的质量。幼儿教师从空间的利用率入手,巧妙改造、合理规划,让每平方米的空间都得到有效利用,提高空间的使用频率。巧妙利用走廊、楼梯等空间,设置各种游戏区域,投放相关游戏材料,让每个空间角落都成为幼儿活动和游戏的场地。幼儿教师充分利用楼顶资源,依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打造了一个“空中种植园”,并开展与植物相关的游戏活动。例如,幼儿用废旧的树枝做成稻草人的身体,再裹上厚厚的稻草,并用麻绳和各种小石头加以固定。接着,幼儿用成熟的小西红柿做稻草人的眼睛,将大蒜串在一起做稻草人的项链,还用叶子给稻草人做了绿色的小裙子。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做出稻草人,他们收获成功的快乐,获得能力的发展。
2.游戏主体的确定(www.xing528.com)
幼儿教师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学会放手,减少干预,退到游戏的后台,让幼儿自主决定怎样玩游戏,如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区域、游戏材料、游戏伙伴等。幼儿教师在游戏中是观察者、倾听者、组织者、援助者、引导者、鼓励者,以及幼儿游戏中的共同探究者等,但教师一定不要过于注重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什么,而应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和直接感知来获得经验和成长。幼儿教师把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给幼儿,认真地在游戏中观察、倾听、记录……感受他们游戏的快乐。教师别给幼儿太多的“枷锁”,要多一点等待、多一点“无为”,就会发现幼儿游戏中更多的美景,收获更多的能力。
3.游戏材料的投放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和工具,幼儿教师投放能满足幼儿需要、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游戏材料,确保游戏材料具有可探究性、可操作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材料的价值,让材料和幼儿的游戏真正互动起来。而对于结构性极强的玩具,幼儿教师应减少投放量,因为这类玩具给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较小,不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象进行改造或创新。
4.游戏与主题的整合
随着主题内容的深入,幼儿游戏的内容逐渐丰富。幼儿教师有机整合游戏内容与主题内容,有助于幼儿将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之中。而幼儿游戏中的讨论、游戏后的反思,有助于主题内容向更深层次发展主题与游戏的有机融合,使主题与游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表现力等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大提高主题和游戏的有效性。[1]
【注释】
[1]王莉.例谈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保育与教育,20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