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乡特产推荐:臭豆腐的制作及风味描绘

家乡特产推荐:臭豆腐的制作及风味描绘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爱家乡的特产佚名我家乡的风味小吃有很多,如盒子糕、锅边糊、豆腐丸、臭豆腐……心得共享小作者首先概括性地介绍了家乡的风味小吃,然后突出了对臭豆腐的喜爱,并通过沿街的叫卖声及家乡人的推崇,从侧面体现出臭豆腐是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美食。小作者详尽介绍了臭豆腐的烹制及口感,具体、生动的描绘,加上小作者真实的体验,使人读后感同身受。

家乡特产推荐:臭豆腐的制作及风味描绘

我爱北京的炸酱面

北京 李云柯

每到星期六,奶奶都会做一碗地道(地道:没有异物,纯正的,未掺杂的)的炸酱面给我吃。炸酱面是北京有名的小吃,就像外国的薯条一样。虽然大街上有那么多的炸酱面店,可哪一家都没有我奶奶做的好吃。

每次见奶奶做面都是那么麻利(麻利:迅速敏捷)、快捷。只见奶奶将水烧开,又将一大把面丢进锅里。面煮熟之后,奶奶将黄酱肉丁、鸡蛋等炸成酱放在碗中,又将面条挑入碗里,上面撒上黄瓜丝、菠菜、蒜片和葱花,用筷子上下挑来挑去地拌匀。这样,一碗诱人的炸酱面便摆在你的面前了。

炸酱面吃起来有些咸、有些凉、有些鲜。咸是那些炸酱的味道,凉是黄瓜的丝丝凉意,鲜是葱花与蒜片的微辣。这就是北京的炸酱面。

要让我给炸酱面写写评论,那应该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炸酱面太遗憾。吃完一碗,抹抹嘴,再来一碗。”

朋友,如果你来到北京,吃了烤鸭,爬了长城,品了糖葫芦,别忘了,再来一碗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解解馋。

心得共享

本文主要描写了老北京的一道有名小吃——炸酱面,语言朴实而又充满生活气息,文章贯通自然,小作者的描写非常生动,让人禁不住口水直流,想亲口尝一尝,想必这也是描写食物类作文的最高境界吧。

家乡的红枣

佚名

我的家乡在临泽,我喜欢家乡的红枣。

春天,柳树吐出了嫩芽,小草露出了小脑袋,可是枣树仍然光秃秃的,像个贪睡的娃娃。

端午节前后,枣树上开满金黄色的小花,这时院子里就会传来“嗡嗡”的声音,仔细一看原来许多小蜜蜂正围在枣树上忙着采花粉呢。花谢后,树上结满了小枣,绿绿的藏在叶子中间,不仔细看很难发现。

秋天来了,小枣有的眼圈红了,有的红了半边脸,这时就可以摘下来吃了。一阵秋风吹过,几颗小枣忍不住蹦着、跳着落下来,更多的则在枝头荡秋千。中秋节前后,小枣红彤彤的,仿佛树上挂满了红红的小灯笼。村子里的人拿着竹竿去打枣子,顿时枣树下起了一场红冰雹,我们便争着抢着去拾枣子。很快,一袋袋,一筐筐,鲜红脆亮的小枣便被运回了家。人们把没有受伤的枣挑出来泡醉枣,剩下的晒干枣。

冬天,枣树又变得光秃秃的了,只有几个不怕冷的枣儿在寒风中摇曳着。

啊,我喜欢家乡的红枣。

心得共享

习作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枣写成了个活泼、可爱的娃娃,如:“小枣有的眼圈红了,有的红了半边脸”“几颗枣忍不住蹦着、跳着落下来,更多的则在枝头荡秋千”。这样既把红枣的特点展现了出来,又使文章活泼,充满了动感。这种比喻的写法非常值得借鉴。

豆腐

山西 杜 斌

一提起老豆腐,太谷人老幼皆知。

每天早晨,街头巷尾卖老豆腐的摊点生意兴旺。赶着上班的人们端一碗热气腾腾的老豆腐,再配上两根油条津津有味地吃着。这老豆腐,只要你看一眼,就会垂涎三尺(垂涎三尺: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白嫩嫩的老豆腐、绿莹莹的韭菜花、红艳艳的辣椒末,外加一勺黄豆粉条卤汁,舀一勺往嘴边一送,不用嚼,轻轻一抿便咽下,用不了多长时间,一碗便下了肚。老豆腐色香味俱佳,营养价值也很高。据说常吃老豆腐可以长寿

我是老豆腐摊上的常客,一吃就是两大碗。有时爸爸看着我那贪婪地吃着老豆腐的样子,逗趣地问:“还要吃吗?”我呢,总是十分可惜地摇着头说:“唉,真是饱了口福,不饱眼福哇!”(www.xing528.com)

关于太谷的老豆腐还有一个传说呢。从前,有个卖豆腐的老人,一天,他起床晚了,一着急把豆腐做得太嫩了,无法成形,这可如何是好?于是,他急中生智(急中生智:在紧急中猛然想出了应付的好办法),舀了半碗豆腐,把准备食用的粉丝汤浇在了上面,尝了尝,味道很可口,他便急忙拿出去卖,人们品尝后赞不绝口。这位老人想:他已经老了,还能侥幸发明豆腐的新吃法,那么,就叫它“老豆腐”吧!从此,“老豆腐”的叫法就传开了。以后,人们又为它加上韭菜花、辣椒末,老豆腐就成了经济实惠的早餐佳品了。

亲爱的朋友,你来过我们太谷吗?如果有机会来这里,你一定要尝尝这里的老豆腐呀!

心得共享

老豆腐美味可口,小作者的文章也是色香味俱全,如“白嫩嫩的老豆腐、绿莹莹的韭菜花、红艳艳的辣椒末,外加一勺黄豆粉条卤汁”,不仅赏心悦目,而且读来格外顺畅自然。传说故事的引用为文章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我爱家乡的特产

佚名

我家乡的风味小吃有很多,如盒子糕、锅边糊、豆腐丸、臭豆腐……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臭豆腐。

浦城的大街小巷不时传来一阵阵诱人的叫卖声:“快来买了,正宗的臭豆腐,又香又便宜!”提起臭豆腐,我们浦城人谁都会竖起大拇指的。

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今天和妈妈一起上街,我又央求妈妈给我买臭豆腐。只见摊主把一块块一寸见方的臭豆腐从“卤水”里捞出来,再放到油锅内炸。这时,就能听到一阵阵“吱吱”的响声。大约炸了两分钟,一串串臭豆腐便熟了,摊主利落地把一串串臭豆腐放在盘子上,用刷子蘸上一点儿配料,刷到臭豆腐上面,于是一串香喷喷的臭豆腐便可以吃了。

我拿着臭豆腐放在嘴边轻轻地咬一口。“哇,真好吃!”我情不自禁(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地叫道。我狼吞虎咽(狼吞虎咽: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地吃着臭豆腐,好像山珍海味也比不上似的。不知不觉地,一串臭豆腐便下肚了,这时,我才觉得嘴巴好辣,辣得我“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旁边的妈妈笑嘻嘻地对我说:“还要不要再来一串呀?”我搔着头,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想是想,可惜肚子太小了。”妈妈听了,指着我的头说:“你这只小馋猫。”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爱家乡的各种风味小吃,但我更爱家乡的臭豆腐。

心得共享

小作者首先概括性地介绍了家乡的风味小吃,然后突出了对臭豆腐的喜爱,并通过沿街的叫卖声及家乡人的推崇,从侧面体现出臭豆腐是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美食。小作者详尽介绍了臭豆腐的烹制及口感,具体、生动的描绘,加上小作者真实的体验,使人读后感同身受。结尾再次突出中心思想。

故乡的风味小吃——碗儿糕

河南 耿 萌

我的故乡在潢川,那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风味小吃——碗儿糕。

每天清晨,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沉睡的城镇便开始沸腾起来。离姥姥家不远的集市上传来阵阵叫卖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迎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气,我信步(信步:漫步,随意行走)来到了最受小孩子们欢迎的卖碗儿糕的小摊旁。只见一个个圆圆的碗儿糕只有手掌那么大,整齐地摆在锅盖上,好看极了。在这精致小巧的碗儿糕的中间还点缀着一颗颗绿豆,像在洁白的玉石上镶嵌着一颗颗绿色的宝石。碗儿糕不仅好看,而且味道十分诱人,甜滋滋的,叫人吃了一个还想吃下一个,“我买两个”,“我买三个”……

顾客们都争先恐后地买着。我也掏出钱说:“给,买三个。”卖碗儿糕的爷爷收了我的钱以后,熟练地挖了一勺早已碾碎的米粉,蘸上些水后,就摊在特制的小木碗里,在里面撒上红糖和绿豆,然后又拿起了一个像茶壶盖一样的小盖盖好。

接着,老爷爷把小木碗拿去加热。大约有3分钟的时间,从小木碗的缝里冒出了一丝丝诱人的香气,碗儿糕熟了。我接过来,捧在手上,只觉得软乎乎的,就像一块松软无比的豆腐。我闻了闻,便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啊!真甜!”

现在,我离开老家已经有好几年了,每当我和爸爸妈妈在街上看见来来往往的行人和川流不息(川流不息: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也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的车辆时,我就想起了故乡的小路是多么的宁静。每当我看见菜市上熙熙攘攘的人们在津津有味地喝着胡辣汤时,就不由得想起了故乡那香甜可口的碗儿糕。

朋友,假如你有机会到我的故乡的话,一定要尝尝这香甜可口的碗儿糕。

心得共享

本文小作者从色、香、味几方面,细致地介绍了家乡的小吃——碗儿糕,并精心地安排材料,内容丰富。虽为状物类文章,但并不呆板、枯燥,语言优美,感情真切,值得一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