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饮茶方式的演变及其影响

饮茶方式的演变及其影响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应的,它的饮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至今这种饮茶方法还在我国的部分民族和地区中沿袭。大约在三国时期前后,饮茶方式第三次发生了革命。这种饮茶方式被称为“研碎冲饮法”,始于三国,流行于唐,盛于宋。到了明朝,散茶在众多的制茶方式中脱颖而出,成为茶叶发展的主流。此种饮茶方式也由此得名——“全叶冲泡法”。也许,它们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新的饮茶方式的开端。

饮茶方式的演变及其影响

茶叶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之后,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对于茶的利用方式也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化,才有了如今这种“开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

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们仅仅将茶叶当作药物。饮用方式也非常简单。当时的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砍下枝条,采下芽叶,直接放在水中煮,然后再喝煮过的汤水。这就是原始的“茶粥法”。如此方法煮出来的茶水保持着最原始的茶气,味道清香中带有一丝苦涩之味。所以,人们称之为“苦茶”。煎茶汁治病,是饮茶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茶是药。当时,茶的产量非常小,常常作为祭祀时的用品。

到了先秦两汉之际,茶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药物变成了一种饮料。相应的,它的饮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创造了“半茶半饮”的制茶和用茶方法。就像郭璞在《尔雅注》中提到的:茶“可煮作羹饮”。也就是说,人们在煮茶的时候不仅要将制好的茶饼放在火上炙烤,捣碎后冲入开水,还要再加上葱姜橘子等调料进行调和。这种在茶中加入调料的饮法被称为“羹饮法”。

这种饮茶方法一直沿用到唐代。至今这种饮茶方法还在我国的部分民族和地区中沿袭。比如傣族所饮的“烤茶”就是在铛罐之中冲泡茶叶之后,再加入椒、姜、桂、盐、香糯竹等调和而成的。

大约在三国时期前后,饮茶方式第三次发生了革命。这种饮茶方式被称为“研碎冲饮法”,始于三国,流行于唐,盛于宋。三国时代魏国的张揖曾在他的作品《广雅》中记载了“研碎冲饮法”的全过程:“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迹,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也就是说,采下茶叶之后,需要先制成茶饼,等到需要喝的时候,我们再将茶饼捣碎,研成末,并用沸水冲泡。这种饮茶的方法同今天饮砖茶的方法是相同的。但那时以汤冲制的茶,仍要加“葱、姜、橘子”之类拌和,这是从羹饮法过渡的明显痕迹。(www.xing528.com)

当冲饮法发展到唐朝之后,茶圣陆羽就明确地提出品茶要品茶的本味,不应在饮茶时加入其他调料。唐朝人将单纯用茶叶冲泡不加调料的茶称之为“清茗”。饮过“清茗”之后,还要咀嚼一下茶叶,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冲饮法在宋朝盛极一时,冲泡清茗在当时成为主导力量。

到了明朝,散茶在众多的制茶方式中脱颖而出,成为茶叶发展的主流。此时,人们不必再将茶制成工艺非常麻烦的团茶、饼茶,而只需采取春天茶嫩芽,经过蒸焙之后制成散茶,饮用时用全叶冲泡即可。此种饮茶方式也由此得名——“全叶冲泡法”。全叶冲泡法始于唐代,到了明清时代才取代冲饮法成为主流。这种方法使得人们在茶的利用方式上得到了简化。散茶的品质极佳,饮后清香宜人,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为了品评茶,人们逐渐发展出一整套集品评茶的色香味为一体的方案。此种饮茶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如今,茶叶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变化。速溶茶、袋茶等新的制茶方式不断涌现。也许,它们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新的饮茶方式的开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