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南亚的印度贸易与文化实践

东南亚的印度贸易与文化实践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南亚则拥有一样印度人尤其喜爱的商品,似乎正是因此他们将中南半岛或其部分区域命名为Suvarnabhumi,即“黄金之地”。印度与东南亚的贸易可追溯至孔雀王朝时代。位于柬埔寨南方与越南地区的湄公河三角洲上的部落,积极参与此贸易,并从中获得了建立东南亚第一个王国所需的资金。当然,同时期东南亚也受到中国影响。虽然采行印度文化的王国在14世纪开始衰微,但将近1500年后,受到印度影响的艺术仍旧保留在今天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实践中。

东南亚的印度贸易与文化实践

由于运输费用极高,多数古代长途贸易都是奢侈品贸易,仅有能在远方市场获取高价的昂贵商品,才能带来利润。印度商人自古即从事远途的贸易,有印度海船为证,文献中也有关海洋贸易的记录。在佛教的《本生经》(Jataka)中就有相关描述,例如《波遮梨本生经》(Baveru Jataka)中提到,印度商人将一只印度本土的孔雀带到了波遮梨,因为孔雀在那里炙手可热。而波遮梨指的似乎就是巴比伦。东南亚则拥有一样印度人尤其喜爱的商品,似乎正是因此他们将中南半岛或其部分区域命名为Suvarnabhumi,即“黄金之地”。印度对黄金的需求之高,至今不变。根据印度社会礼俗,土地由儿子继承,女儿出嫁时则得到珠宝及其他物品作为嫁妆,因此黄金作为女性的财产尤为重要。

印度与东南亚的贸易可追溯至孔雀王朝时代。然而早在公元1世纪,来自地中海的希腊商人就已经学会利用季风的周期性,驶向印度及更远的地方;同时,中国人也建造了可以航行于海洋进行国际贸易的戎克大帆船(junk)。这些发展带动了奢侈品海洋贸易的快速成长,也连接了罗马、希腊化中东、印度、东南亚与中国的港口。由于贸易内容主要是奢侈品而非便宜的日常生活用品,它因此也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影响。通过这些稀有、珍贵的商品,贵族不仅能组成军事团体,还能成为众人效法或嫉妒的精致典范。

位于柬埔寨南方与越南地区的湄公河三角洲上的部落,积极参与此贸易,并从中获得了建立东南亚第一个王国所需的资金。根据中国史料记载,其中一个王国叫作扶南(Funan),曾接待过许多中国来使,也至少接待过一次印度国王的来使。建立王国的过程中,扶南受到印度与中国王制模式的影响,但主要借鉴的是印度模式,一如许多东南亚王国。这种借鉴一直持续到现代早期,许多影响今日依然可见。研究这些王国的法国历史学家乔治·柯岱斯(George Coedès)称这类王国为印度教化的国家(Hinduized States)或印度化国家(Indianized States),但我们需谨记,它们并非国家(States),而是以印度王制为范本的王国。由于并不存在被印度征服或殖民的证据,这些王国的印度化并非是外界强加的,而是他们出于自己的目的,自发地借鉴了印度王制的某些方面。因此,称之为采行印度文化的王国(Indianizing Kingdoms)会更适合。这些采行印度文化的王国吸纳印度文明,包括印度王制、印度教与佛教、艺术科学、梵语和巴利语以及婆罗米文字。婆罗米文字即为东南亚语言最早书面文献的基础,这些文献的主题都是至今仍深受东南亚人喜爱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柯岱斯认为,可将这类王国的形成,视为北印度文化延伸进入东南亚的过程,一如北印度文化向南印度与斯里兰卡传播的过程。这种传播具有多种渠道,包含奢侈品贸易,佛教(和耆那教)寺院、婆罗门聚落与印度教神庙的兴建等方面对北印度王制的吸收,以及它们对新兴古典宫廷文化艺术形式和科学知识的引进。可以说,这种变化与中亚城邦国家的印度化方式一致,也就是通过当地国王建立佛教寺院并采纳印度王制文化。这解释了印度文化如何在缺乏大规模迁徙的情况下传播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未取代当地语言的前提下,向当地语言注入大量印度词汇(特别是来自梵语和巴利语)的问题。(www.xing528.com)

当然,同时期东南亚也受到中国影响。我们可以说,东南亚位于两大文明的半影内。欧洲人称中南半岛为“印度支那”(Indo-China),因其受到中印双重影响,然而,东南亚看似位于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十字路口,但相较于中国,印度模式在东南亚的生根更为成功。唯一的例外是越南,中国文明通过儒家文化深刻影响了越南的国家文化,除了采用汉字书写其属于南亚语系的语言以外,还有其他方面。更早之前,越南是一个采行印度文化的王国,它有一个印度国名“占婆”(Champa),还有印度化的纪念性建筑与雕像,今日仍可在大幅汉化的社会中看见。如前所述,印度化大体并非通过印度的军事扩张而来,不过确实也有例外,比如南印度朱罗王朝对斯里兰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亚地区的室利佛逝王国(Srivijaya)等海外政权的军事扩张。

究竟是什么被输入了东南亚呢?主要是佛教与印度教。斯里兰卡的上座部佛教在缅甸与泰国传播,大乘佛教则在其他区域传播,两者的密宗支派都在印度式建筑雕塑上有所呈现。例如吴哥窟的女神(Devata)像,同时呈现了印度与非印度的风格。随着印度宗教而来的有梵语、巴利语和以印度文字为基础的文字,今日缅甸、泰国与柬埔寨仍在使用。还有印度的占星术、历算与时计、天文学、印度史诗与佛教《本生经》的故事文学。这些题材广泛见于雕塑、绘画、印度尼西亚皮影戏、宫廷舞蹈诗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纪念性建筑,例如柬埔寨的吴哥窟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Borobudur)佛塔等。

虽然采行印度文化的王国在14世纪开始衰微,但将近1500年后,受到印度影响的艺术仍旧保留在今天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实践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