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梨俱吠陀》中的牧民与农夫生活,与印度河流域城镇截然不同

《梨俱吠陀》中的牧民与农夫生活,与印度河流域城镇截然不同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梨俱吠陀》中人们的职业主要是牧民与农夫。骑马出行仅限于下层社会,或是急需逃跑的人。牛群是主要的财富象征,为军队提供畜力,为人们提供肉类和奶品,因而备受珍视。除了牛之外,驯化的家畜还有山羊、绵羊和犬。《梨俱吠陀》里描绘的平民生活图景,与印度河流域的城镇截然不同。虽然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经常迁徙流浪,但不能将其视为古典时期中亚游牧民族一类。

《梨俱吠陀》中的牧民与农夫生活,与印度河流域城镇截然不同

《梨俱吠陀》中人们的职业主要是牧民与农夫。马队每日引领太阳战车横跨天空,如同他们引领雅利安人的战车在战场上杀敌一样。对于一辆畜力驱动的双轮战车来说,车轭更适合套在宽肩的公牛身上,因为马匹的颈项太细,套上车轭后容易窒息;不过,相比于印度河流域文明牛车的沉重实轮来说,雅利安人马车的轻质轮辐无疑是明显的进步。骑马出行仅限于下层社会,或是急需逃跑的人。和他们信奉的神祇一样,吠陀时代的贵族主要驾驶双轮战车。当骑兵取代双轮战车成为印度的精锐部队时,稍后出现的印度教里的众神也有了坐骑。

牛群是主要的财富象征,为军队提供畜力,为人们提供肉类和奶品,因而备受珍视。战争的一个同义词是“渴望牛群”(gavishti),盗牛更是《梨俱吠陀》里部落间发生冲突的肇因。牛是吠陀时代的祭品之一,吠陀部落的人依习俗烤牛待客以示尊敬。牛在当时是贵重而神圣的动物,但印度教徒禁食牛肉则是后来的事情了。除了牛之外,驯化的家畜还有山羊、绵羊和犬。

《梨俱吠陀》提到了木工和纺织,还提到当时已使用黄铜和青铜,可能还有早期的铁和金银。屋舍可能很小,建筑材料也不经久耐用。(www.xing528.com)

《梨俱吠陀》里描绘的平民生活图景,与印度河流域的城镇截然不同。他们是尚武好战的流浪部落,当战士未忙着偷盗其他部落的牛羊或对抗敌人的高墙壁垒时,就照顾自己部落的牲口。他们称原居民为达休或达萨(Dasa),这两个词很快成为“奴隶”的同义词。虽然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经常迁徙流浪,但不能将其视为古典时期中亚游牧民族一类。他们并非真正的游牧民族,在放牧的同时,他们也进行农耕;而农耕与游牧其实是不相容的。他们栽种大麦小麦(稍晚也种植稻米),可能使用木犁耕地,之后改进了木犁,加装了铁犁头。北印度的T型尖端木犁一直沿用了数千年之久。虽然尚不清楚印度河流域的人们使用的是何种工具,但是在吠陀时代,相比于史前印度使用石锄进行精耕细作,T型尖端木犁确实是一个显著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