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禁欲主义对占有和消费欲望的挥之不去

禁欲主义对占有和消费欲望的挥之不去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道德和宗教层面上,这意味着选择禁欲的生活方式还是非禁欲的生活方式,后者既包括创造性的快乐也包括无限的享乐。禁欲行为执着于戒绝享乐,也许只是否认对占有和消费的强烈欲望。禁欲者虽然能压制欲望,但在压制占有和消费欲望的过程中,这些欲望反而挥之不去。

禁欲主义对占有和消费欲望的挥之不去

大部分道德政治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占有还是不占有?在道德和宗教层面上,这意味着选择禁欲的生活方式还是非禁欲的生活方式,后者既包括创造性的快乐也包括无限的享乐。如果我们不把着眼点放在某一具体行为上,而是放在作为这一行为基础的态度上,这种选择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禁欲行为执着于戒绝享乐,也许只是否认对占有和消费的强烈欲望。禁欲者虽然能压制欲望,但在压制占有和消费欲望的过程中,这些欲望反而挥之不去。精神分析资料表明,这种否认常常伴随过度补偿的现象,比如狂热的素食主义者努力压制自己的破坏性冲动;狂热的反堕胎人士抑制着自己谋杀的念头;那些高举“美德”旗帜的狂热分子压抑着自己的“罪孽”冲动。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不是信念本身,而是支撑这种信念的狂热。我们不禁怀疑,跟所有狂热类似,这种狂热是否往往掩盖着与之对立的冲动。

经济和政治领域里,那种在收入问题上要么选择无限制的不平等,要么要求绝对平等的做法同样也是错误的。如果每个人的所有物只为满足功能上的和个人的需要,那么一个人是不是比另一个人多拥有一些东西并不会构成社会问题,因为既然财产不是关键的,也就不会引起嫉妒。而那些以为绝对地平分一切物品就是公平的人恰恰暴露了他们强烈的占有取向,他们只是通过一味地要求完全平等而掩盖这一点。藏在这一要求背后的真正动机是妒忌。一个人如果要求任何人都不能比他拥有得多,那他不过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免受妒忌之苦,因为任何人只要比他多得一丁点儿,他就会产生妒忌。问题的关键在于根除奢侈和贫困。平等的意思不是说在数量上均分每一小块物品,而是说收入差距不会大到使不同社会群体产生不同的生活体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原始共产主义”(crude communism)概念指出过这一点,说这样的共产主义“到处否定人的个性”,并且“是这种妒忌以及在预想的最低物质标准基础上大搞平均化的顶点”。(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