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占有与知道:知识领域中的差异

占有与知道:知识领域中的差异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占有和存在型模式在知识领域里的区别体现在两种表达中:“我占有知识”和“我知道”。占有知识是指获取和保存现有知识(信息);知道具有功能性,是积极思考的过程与手段。在存在型模式中,最好的知识是深刻理解的知识;而在占有型模式中,最好的知识就是越来越多的知识。除此之外,他们会得到“知识豪华大礼包”以提升他们的价值感,每个礼包的大小与其社会特权基本匹配。

占有与知道:知识领域中的差异

占有和存在型模式在知识领域里的区别体现在两种表达中:“我占有知识”和“我知道”。占有知识是指获取和保存现有知识(信息);知道具有功能性,是积极思考的过程与手段。

为了更好地理解存在型模式下知识的性质,可以看看佛陀、希伯来先知们、耶稣、埃克哈特弗洛伊德马克思等思想家对此问题的看法。在他们看来,知识始于我们认识到日常认知具有欺骗性,即我们所勾勒的现实图景并不是真正的现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没有意识到我们信以为真、以为不证自明的大部分东西不过是在社会生活的暗示下产生的幻象。因此,知识始于击碎幻象,即幻灭。知识意味着穿透表象、追根溯源,看到赤裸裸的现实。“知道”不是占有真相,它意味着透过表面现象积极、批判地朝真相不断努力靠近。

这种创造性的穿透力在希伯来语中用jadoa一词表达,意为“知道”和“做爱”,即男性性行为的插入动作。佛陀作为“觉悟的人”,呼吁人们觉醒,认识到物欲通向幸福不过是幻觉,应该将自己从这种幻觉中解放出来。希伯来先知们也呼吁人们觉醒,认识到他们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幻象。耶稣说:“真相使人自由。”埃克哈特教士多次表达对知识这一概念的理解。当谈到上帝时,他说:“知识是这样一种认识,它剥去所有伪装,不偏不倚,赤裸裸地奔向上帝,直到碰触他并紧握他。”(“赤裸”是埃克哈特及其同时代的作家——《未知的迷云》的佚名作者——最爱用的词汇。)马克思说,人们必须摧毁假象,这样才能创造条件,使这些假象不必存在。弗洛伊德的自我认识概念就是建立在摧毁假象即“理性化”的基础上的,这样才能意识到无意识的现实存在。(作为最后一位启蒙思想家,弗洛伊德可以说是十八世纪启蒙哲学的革命性人物,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二十世纪思想家。)(www.xing528.com)

所有这些思想家都关注人类的救赎,都对社会普遍接受的思维模式进行了批判。对他们而言,知识的目的不是“绝对真实”带来的确定性和安全感,而是对人类理性的自我确认过程。对于不断求知的人来说,无知跟知识一样都是好的,因为两者都是求知过程的组成部分,当然这种无知跟毫不思索的无知是不同的。在存在型模式中,最好的知识是深刻理解的知识;而在占有型模式中,最好的知识就是越来越多的知识。

总体而言,我们的教育训练人们把知识当作财富一样去占有,以便日后拥有大体相当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人们受到的教育至少能满足他们正常工作的需要。除此之外,他们会得到“知识豪华大礼包”以提升他们的价值感,每个礼包的大小与其社会特权基本匹配。学校是生产这些知识礼包的工厂,尽管学校通常宣称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头脑的最高成就。很多本科院校特别善于培育这些假象。从印度的思想和艺术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这些知识像自助餐一样提供给学生,学生以自发和自由的名义这里挑一点、那里选一些,而不是专注于某一个课题,甚至不会读完一整本书。[参阅伊凡·伊里奇(Ivan Illich)对学校系统的缺陷所做的批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