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调曲艺与河南民俗:传播与艺术

大调曲艺与河南民俗:传播与艺术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调演出方式的创立,对于大调曲子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大调曲子的演出依然是在露天场所。大调曲子艺术作为河南主要曲艺种类之一,也常为安排进接待演出之列。

大调曲艺与河南民俗:传播与艺术

(一)会演、调演演出

曲艺的会演、调演活动,尤其是全国、全省性的曲艺会、调演活动,应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创举。大调曲子的演出方式也采用了会、调演演出。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河南具有全省规模的会、调演活动约有几十余次。其中有些全省性的会、调演,就是为选拔参加全国性曲艺会、调演而举办的,有些参加全国曲艺会、调演的节目,则是临时抽调或组织加工而成,大调曲子作为河南曲艺的一部分,自然在这些会、调演出活动之列。会、调演出方式的创立,对于大调曲子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前,大调曲子只是活跃于大街小巷、勾栏瓦舍、乡间地头的“下里巴人”;随着演出方式的创新,大调曲子也可以作为一门艺术登上舞台,让广大的观众可以全面、多维度地认识大调曲子,利用民俗文化的传播。

(二)曲艺场所的演出

自古以来大调曲子的演出场所基本上是露天设场。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村露天设场的演出形式基本上没有多大改变,但在城镇对固定曲艺演出场所的建设却有了较大的发展。据《中国曲艺志·河南卷·大事记》记载:

1956年2月,开封市文化局剧场管理经理部拨专款在相国寺建曲艺厅,为全省首家砖瓦结构的曲艺演出场所。

1957年7月18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拨专款6万元,分别为省曲艺队、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三门峡市、商丘市、漯河市、道口(镇)、周口市、许昌市、信阳市、南阳市、清丰县等建立曲艺活动场所。

新中国成立之后,多将原来草木结构的书棚茶社进行修缮或改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先后以砖瓦结构和钢筋水泥建设的曲艺厅逐渐增多,全省县级以上的约有200余座,其中砖瓦水泥结构的就有100余所,一律售票演出。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大调曲子的演出依然是在露天场所。如果遇到逢年过节或是乡镇集市,说不定还能听上一段大调曲子。虽然如今都提倡保护民间艺术,学者将民间艺术上升到理论层面,但是在田间地头上的大调曲子才够原汁原味。这类曲艺的发源、取材、发展均是依托于民俗活动,如果能在民俗活动的举办过程中目睹大调曲子的演出,才能将民俗与艺术感知得更加淋漓尽致。(www.xing528.com)

(三)特殊场地的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和工作上的需要,一些党政部门还组织了不少的文艺慰问演出、接待演出以及在电台、电视台的录音录像演出等活动。这些活动中不仅都有大调曲子节目的参加,而且也大多不在正规的演出场所内演出。

(1)慰问演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的文艺慰问演出,大都以小型戏曲和曲艺节目为主,而今,一些下乡的慰问演出也基本以戏曲、曲艺为主,只不过节目的内容紧紧与时代相连,节目的形式也是多有创新。这些慰问团队中,均配有曲艺节目,有坠子、大调曲、相声、快书等。他们的演出也大多不在曲艺厅或剧场内进行,有的在礼堂里演出,有的在饭场上演唱,有的还在病员的房间和床前演出。有上千人的大场面,也有几人、十数人的小场面,甚至还有为一人演唱的特殊场面等。但这些丝毫不影响演唱水平的发挥,而且在欣赏者得到愉悦的同时,演唱者也受到了不小的教益,这确实不是一般性的演出。

(2)接待演出。大调曲子艺术作为河南主要曲艺种类之一,也常为安排进接待演出之列。虽然不如“芭蕾舞”“美声演唱”那般高雅,但是此曲艺是展现河南民俗风情的不二选择。

(3)录音录像演出。随着科技技术发展,许多曲目的演唱都会通过音像制品的方式存在。制成碟盘有助于艺术的保存。大调曲子的演出自然也是离不开录音录像的。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市、县(市)电台广播站都经常地组织文艺节目的录制和播放,而曲艺节目则是这其中的强项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